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西汉文帝开始到汉武帝时期黄河频繁发生水患,给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社会经济带来了严重的危害.黄河水灾发生的原因是复杂的,其中上游地区植被破坏,造成水土大面积流失,在中下游地区沉积下来,淤塞河道是最重要的原因,再加上政府的疏于管理和治理不得力,造成黄河长达数十年泛滥成灾.汉代黄河水患的治理还给我们许多历史启示,其中沿黄河省份的统一协调,具有全局的战略眼光是黄河治理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2.
《宜宾学院学报》2016,(9):99-104
由于自然与社会因素的双重作用,民国时期直南地区自然灾害频发。天津《益世报》作为民国四大报刊之一,对此做了较为详实的调查与报道:直南地区的灾害主要包括水灾、旱灾、煌灾等,并呈现多灾并发且以水灾为主的特点。灾荒的发生致使农村经济破产,大量流民形成,从而引发社会动荡,为直南地区严重的匪患与会匪的猖獗埋下了隐患。  相似文献   

3.
清代是潮州历史上水灾最为严重的时期,究其原因,固然有气候、地形、地势、降水等诸多自然因素,但很多人为因素也是造成水患严重的重要原因。该文从韩江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及社会事件的影响等方面分析清代韩江水患严重的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4.
清代徐州地区频繁发生的黄河水灾给地方民生带来了严重危害。基于维护统治和体恤民生的目的,清政府采取修筑堤防、堵塞决口、疏浚河道等措施来治理黄河水患。水灾发生后,中央政府更是采取蠲免税粮、开仓赈济等众多荒政措施来积极应对水灾。徐州地方官员以及地方士绅也在徐州黄河水灾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湖南省常德地区的自然灾害种类繁多,影响各异。然而在这些自然灾害中,发生最为频繁危害最为巨大的莫过于水灾。民国时期常德地区的水灾频繁发生,不同地区发生的水灾类型不同,如环洞庭湖区多发江洪灾,山地多发山洪灾,洪水发生的原因各异,涝灾的发生往往与江洪灾、山洪灾同时发生,呈现出不一样的特点。水灾的发生带来巨大的破坏力,往往造成人畜死亡、房屋冲毁、垸田冲溃,从而造成农作物减产绝收,严重影响人民的基本生存条件。因此考察民国时期常德的水灾对于在当今常德地区的建设过程中减灾防灾,保障人民的生活、财产和生命安全,具有积极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清代顺治至嘉庆年间,徐州是黄河流经的重要地区,黄河的决口导致徐州水灾频繁发生.自然气候因素是导致黄河水灾发生的重要原因,但人为、社会因素也同样不容忽视.地理环境的特殊性致使徐州地区的黄河水灾呈现出季节性和区域性的特点,不同时期水灾次数的变化也反映出国家水利政策和社会环境对水灾次数及水灾防治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明清时期江西洪涝灾害频发,共计发生水灾933次,其中14次特大水灾和32次重大水灾,无论是发生频率还是受灾程度均十分严重.频繁的洪涝灾害往往会造成人民漂没、城垣倾圯、桥梁坍塌、冲毁堤坝、山崩田壅等一系列危害.在严重的水患面前,国家和地方社会都在积极寻找应对之策,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有效的应对机制,不仅国家组织实行官方的蠲免赈济措施,地方官员、士绅同样各尽其力,捐资赈济.此外,国家和地方社会还会在灾后举行祭祀活动,祈求神灵庇佑,以此达到安抚百姓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1849至1949年间,频繁的水灾给长沙的社会发展造成了消极的影响,但受落后的社会条件的限制,近代的岩灾方式不能达到预期的救济效果。因而,只有依靠社会的进步,城市的水灾防治水平才能逐步提高,水患才会得以根治。  相似文献   

9.
民国时期河南水灾及其发生原因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时期河南水灾频发,灾荒严重,究其原因,有河南地形、气候、河流分布等自然因素,更有社会经济乏力、政治腐败及战争影响等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10.
贵州水灾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民国时期,贵州水灾发生频繁,这不仅影响了经济的发展,而且还导致人们生命财产安全遭到严重威胁和巨大损失。对此,国民政府和贵州地方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对灾情进行救治,这对灾区人民的生活和生产都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对水灾救治进行研究,总结出水灾救治的一系列办法,从而为贵州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段艳 《娄底师专学报》2004,(3):42-50,95
解放前,湖南省娄底地区的自然灾害主要有旱灾、水灾和虫灾,还有雹灾、地震、风灾、冰冻等。这些灾害。特别是近代灾害.严重破坏社会生产。阻碍地区经济发展。并造成了大量的难民。历代统治者出于自身统治安全的需要,采取了一些积极的防灾救灾措施,但清末、民国时期的防治工作不如从前。  相似文献   

12.
民国时期,贵州水灾发生频繁,水灾发生之后伴随的后果往往是人员的大量伤亡,财产遭受巨大损失,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其成因,自然方面包括气候因素以及山地和喀斯特地貌的特殊地形;人文方面包括水利建设不足、毁林开荒、战祸影响以及科技落后等。  相似文献   

13.
《邢台学院学报》2017,(1):138-140
1939年是晋冀鲁豫边区大灾之年,这年7、8两个月,一场特大水灾席卷整个晋冀鲁豫边区,给人们的生产以及生活带来了非常大的危害。面对破坏力极大的水灾,晋冀鲁豫边区采用标本兼治的两套治理措施,充分调动了政府、百姓、乡绅、商人等诸方面的力量,展开了力度相当大的救灾和治理水患运动。边区政府减轻灾民负担,加紧拨粮拨款;平抑物价,发行新币;勤俭节约,社会互助;转移难民,发行公债;赈济灾民,并将救灾与生产结合起来,兴修水利,以工代赈;抢种补种,发展生产;安置灾民,发展合作社;发展工商副业、合作社,大力展开堤树等植树活动。在共产党和边区政府领导下,根据地军民战胜了六十年一遇的大水灾。所以理清1939年晋冀鲁豫边区的水灾治理情况,对治理水患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淮河流域是我国传统的重要经济区域。由于自然原因、人为因素和社会政治原因,民国时期淮河流域灾害频发,主要有洪涝灾害、蝗灾、旱灾以及疾疫。其中,民国10年、20年及27年水灾是民国时期淮河流域最著名的三次大水灾。这一时期淮河流域的灾荒主要有4个特点,即以洪涝灾害为主,间隔时间短,波及范围广,影响大,后果严重,持续时间长,多灾并发等。灾荒造成了诸如民众生命财产和农业生产遭到损失和破坏、流民增多、匪祸严重等极其严重的社会影响,不仅对流域经济的发展、政治的安定、社会的进步带来了长久的负面影响,而且成为流域内人民长期贫困与落后的根源。  相似文献   

15.
水,多么熟悉而又难以捉摸的一种资源。遇到洪水泛滥,洪水肆意掠奇着人类的生命财产时,我们的水似乎多了!算算水账,我国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的四分之一,我们的水似乎少了!沿发达地区走一走,看看你周围的河流湖泊,恍然间,水变脏了!水灾、水荒、水污染是影响和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水患,而水利类专业就是为了解决水患而设置的。  相似文献   

16.
明清时期徐州地区频繁发生的黄河水灾是自然和人为社会因素共同造成的结果,呈现出季节性和区域性的特点。黄河水灾给徐州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严重危害,主要表现为地方民生的劫难、自然灾害的加剧、南北漕运的衰落、社会秩序的混乱等。频繁发生的黄河水灾是造成明清以来徐州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清末民国时期是秦东地区历史上罕见的自然灾害高发期,旱灾、水灾、冰雹、冻灾、蝗灾等多种灾害频繁肆虐。自然灾害的发生呈现出诸多特点:覆盖面广.危害严重;频率加快.周期缩短;多种灾害同时并发和前后继发性明显。  相似文献   

18.
1917年(民国六年),直隶地区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水灾。其中天津受灾程度最重,市区全部被淹,给城市带来巨大的灾难。认真总结灾害的成因及其影响,尤其是研究民国时期自然灾害的成因及影响,对今天应对自然灾害仍具有现实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明清时期保宁府地区水灾,其时空特征分别表现为普遍性、季节性、持续性、趋势加剧性、区域性及周期特征。灾度特征则主要以1、2度水灾为主,3度水灾分布间隔时间较长,4度水灾主要分布在清朝中后期。明清小冰期的气候背景、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形地貌因素、河流的水文因素等自然因素,以及森林植被与水土流失、小农经济为主的经济形式等社会因素,是明清时期保宁府地区水灾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柳州师专学报》2019,(6):81-86
明清时期广西梧州地区水旱灾害频发,有统计的水旱灾害共发生268次,水灾次数多于旱灾,清代灾害多于明代。水灾高发期为道光、光绪时期,旱灾高发期为嘉庆、道光时期,水灾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旱灾主要集中在秋季。明清时期梧州地区应对灾害的措施主要有蠲免赈济、兴修水利、广建仓储、加固城墙等。水旱灾害的频发也对梧州地区的社会文化产生了影响,其中以对河神龙母的信仰和近代骑楼城的修建为代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