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宝 《考试周刊》2011,(57):27-29
《瓦尔登湖》是一本宁静、恬淡、充满智慧的书,它不只讲述人生的哲理.更展示了丰富的动物、植物、地理、历史等知识,对它的欣赏需要从多个角度全面展开。本文从美学艺术的角度,体会人与自然间的和谐之美,感悟在平凡与简单之中生活的意义和趣味所在,探索书中折射的理性之光。  相似文献   

2.
生态小说研究是近几年文学研究界的热点.迟子建小说大部分都涵有深刻的生态意蕴,不仅有对恶化生态的批判与对和谐生态的赞美,也有对人性之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探索.迟子建还努力在文本中构建一个人类得以生活的、幸福的心灵栖息地.  相似文献   

3.
《虹》以内涵丰富的彩虹意象贯穿始终,奠定了小说具有彩虹般和谐之关的基调。从生态批评的角度重读此作,能够从中解读出劳伦斯深刻而独特的生态哲学思想:《虹》对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及精神生态等方面的描写,反映了劳伦斯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深恶痛绝;对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向往;对构建和谐的两性关系的积极探讨.以及对人如何真正实现自我所进行的深入思考。“虹”始终衬托着劳伦斯对和谐之关的不懈追求,因而使其成为一部充分展示劳伦斯敏锐生态意识和深邃生态智慧的作品。  相似文献   

4.
客家人的和谐观是在特殊的生存环境和特定的时空条件上生成的。本文运用生态美学的相关理论,从天人之美、人伦之美和人性之美三个维度对客家人的和谐观进行了分析论证,阐明了客家人的和谐价值观对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生态整体主义认为自然界是一个相互依赖的系统,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人类和其他物种一样,都是这个相互依赖的系统中的有机构成要素。在这个系统中,每一个生命的生存及其生存的质量。都不仅依赖于它所生存的环境的物理条件,还依赖于它与其他生命之间的关系。劳伦斯小说《虹》描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存的关系,探索两性关系中的“星际平衡”及灵与肉统一,蕴含着深刻的生态整体主义思想,对于解决当今生态危机具有深刻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生态美学的视角审视《菱荡》,可以发现废名的创作与生态美学的诸多核心原则深相契合。他构筑的“菱荡”世界,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和谐统一的生命景象,使“菱荡”超越了平常地域的概念,成为一种生命和精神存在的意义,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诗意生存家园。  相似文献   

7.
生态批评对生态美学的发生具有诱导作用,它促进了生态学和后现代哲学、伦理学思想的美学性融会.它以切近生态自然的"新感性"方式改变了传统美学的感知方式,使自然美有了阐释和实现价值的可能,使美学成为"自然的返魅"的有效途径,从而在生态圈境域上构建了差异化生态美学语境.  相似文献   

8.
崔巍 《海外英语》2014,(19):162-163
一般来说,翻译注重的是意义的传达,以通顺传意为主要要求。但同时不应忽视的是,翻译尤其是文学翻译往往可以说是一门艺术,需要考量其美学价值。在翻译时不能仅注重字对字、词对词的翻译,更不能忽略了文化间的审美异同,否则就易导致译文在语意、美感、风格上的流失。一个优秀的译者需能洞察和把握在文学翻译中的和谐之美,方能在准确性和可读性之间找到很好的平衡。文章主要论述蕴于文学翻译之中的和谐美,进而提出并阐释"和谐耦合"观点。  相似文献   

9.
生态美学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理论借鉴,坚持生态美学处理人与自身关系的理念,使人与自身关系的建构立足于这些理念之上,我们才能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处理好人与自身之间的关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10.
生态学本来是自然科学的一种,它是研究有机体与其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按照这个定义所包含的逻辑进行合理地推论就会发现:研究人与其生存环境之间审美关系的“环境美学”.完全符合生态学的内在逻辑。因此,西方学者通常也不加分辨地将环境美学笼统地称为“生态美学”。我所理解的生态美学比西方学者的理解要严格一些:只有那些基于生态伦理、将自然环境视为一个动态而有机的生态系统、并对自然环境持有尊重态度的环境美学,才是严格意义上的生态美学。依据这个标准我们欣喜地看到,西方学者正在有意、无意地走向生态美学。这里刊发的来自国际一流学者的三篇文章,非常明显地体现了这种学术走向:它们要么从过程哲学出发,强调自然是一个有机的动态过程,人类应该普遍地尊重自然世界的丰富性(小约翰·B.科布);要么强调人类与自然世界的和谐相处,从而避免人类的灭绝(大卫·雷·格里芬);要么强调人类应该尊重自然,将尊重自然视为环境美学的题中应有之义(罗伯特·斯特克)。我们相信,这组短小精悍之作,必将对于我国的生态美学构建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生态学本来是自然科学的一种,它是研究有机体与其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按照这个定义所包含的逻辑进行合理地推论就会发现:研究人与其生存环境之间审美关系的“环境美学”.完全符合生态学的内在逻辑。因此,西方学者通常也不加分辨地将环境美学笼统地称为“生态美学”。我所理解的生态美学比西方学者的理解要严格一些:只有那些基于生态伦理、将自然环境视为一个动态而有机的生态系统、并对自然环境持有尊重态度的环境美学,才是严格意义上的生态美学。依据这个标准我们欣喜地看到,西方学者正在有意、无意地走向生态美学。这里刊发的来自国际一流学者的三篇文章,非常明显地体现了这种学术走向:它们要么从过程哲学出发,强调自然是一个有机的动态过程,人类应该普遍地尊重自然世界的丰富性(小约翰·B.科布);要么强调人类与自然世界的和谐相处,从而避免人类的灭绝(大卫·雷·格里芬);要么强调人类应该尊重自然,将尊重自然视为环境美学的题中应有之义(罗伯特·斯特克)。我们相信,这组短小精悍之作,必将对于我国的生态美学构建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已成为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长久以来,人类已经形成了人与自然对立的观念;人类不断地强调征服和改造自然,结果造成了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笔者认为,生态危机的根源是由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生态危机严重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现状出发,论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观对社会和谐的促进作用。明确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观其目的就在于调节人的行为,改变危害环境的盲目、短视的人类活动,以求缓解生态危机,解决资源、环境问题,消除由于生态环境问题所带来的种种社会不公平,最终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4.
高校是育人之所,同时又是一个文化环境。高校校园文化在校园环境中不是孤立、静止的,而是联系、动态的,有自身的生态系统。在理清生态与文化生态关系的基础上,对当前影响校园文化生态和谐的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和学校自身等因素进行分析,思考高校校园和谐文化生态构建的策略,提出要以人为本,建立和谐人际关系;转变观念,形成新的文化生态观;多元共进,培育良好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5.
一般来说,翻译注重的是意义的传达,以通顺传意为主--求。但同时不应忽视的是,翻译尤其是文学翻译往往可以说是一门艺术,需要考量其美学价值。在翻译时不能仅注重字对字、词对词的翻译,更不能忽略了文化间的审美异同,否则就易导致译文在语意、美感、风格上的流失。一个优秀的译者需能洞察和把握在文学翻译中的和谐之美,方能在准确性和可读性之间找到很好的平衡。文章主要论述蕴于文学翻译之中的和谐美,进而提出并阐释“和谐耦合”观点。  相似文献   

16.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内容.本文以绿春县为例因此,实现绿春县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提高综合实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大力保护和发展民族民间文化.  相似文献   

17.
生态和谐因素与和谐社会构建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读和谐社会,应着力把握其表征时代精神的理论特质,特别是其与时俱进的实践品格。其中彰显人与自然协调关系的生态和谐,是和谐社会构建的内在要求并凸显其基础地位与时代特征。随着人们对和谐社会构建认知能力与解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其研究已深化到从世界观和方法论层面审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因素内在深层逻辑关系的崭新阶段。在当代,生态环境因素极大地渗透并深刻地影响着人们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水准。从生态哲学维度系统梳理和深度规范和谐社会构建的生态背景与基础功能,生态和谐思想渊源与生态和谐审视维度,和谐思维方式与和谐发展理念以及与时俱进的生态和谐实践,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今天,“和谐”二字被人们广泛应用,“和谐”正在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谐是生命发展的最高目的,是人类社会的最高审美理想,表现为个体生命形式与心灵的统一,感性与理性、合规律(真)与合目的(善)的统一,自然与社会、个体生命与集体、民族、国家生命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生态美学     
生态美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生态学和美学各自研究对象的交叉部分,即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教育生态学的相关理论为基础,论述了课堂教学生态和谐的迫切性;从课堂教学主体闻的生态和谐和课堂教学主体与课堂教学客体间的生态和谐两个方面构建了课堂教学的生态和谐的具体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