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5 毫秒
1.
用现在的标准,华莱士很不专业南方周末:你在微博上贴出《说说电视记者这行吧》,哪些问题让你非说不可?闾丘露薇:我看到很多关于柴静怎么做新闻记者、怎么采访的谈论,看到有那么多人认同这样的新闻操作理念,尤其认同的人很多是同行,还有更多是教新闻的,这让我觉得着急。《看见》这个栏目,官网上写的是一个专题栏目,柴静在官网上注明的身份是主持人。栏目关注人,我觉得没  相似文献   

2.
写这篇文章是因为2008年的新闻给我们太多感动,这些都让我们没法拒绝,在我供职的这家城市媒体.就有一档非常出色的栏目,它的体裁是电视文摘类节目。本文讨论的是电视新闻文摘的时效性、接近性、可看性的关系,为同行提供梳理的资料,并提供一种可参照的线索。  相似文献   

3.
杂家与通才     
当《新闻战线》的编辑在电话里约我为《与你同行》这个栏目写点东西时,真有点“受宠若惊”。因为,作为《新闻战线》的忠实读者,知道能上这一栏目的大多是首都全国性大报的“大腕”,得过大奖,出过书。经编辑一再解释:要在各省市自治区同行中选点不是“大腕”的同行以活跃这一栏目,自己方敢应承下来。编辑有言在先,要避免与前面已刊发的内容雷同。但这颇难,别人写过的不许再写,便越到后来越难写。灵机一动,不妨来点求异思维,别人往高度上攀登,向深层次  相似文献   

4.
电视频道品牌的一个重要支撑点就是栏目品牌。本文将从打造品牌栏目的前提、品牌栏目的策划、品牌栏目的创新这三方面,阐述福州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新闻110》的品牌栏目建设,与同行们共勉。  相似文献   

5.
关于新闻报道,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新闻界都有一个共同的传统说法: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需要客观,不能掺入报人的主观意见。对于这一点,报人们都无异议。但同时,新闻界也自始至终有一个意见分歧的问题:判别什么是新闻的标准。有句名言叫“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中外有许多记者、新闻工作者也就此写过不少文章,甚至书与专著。可见,虽然不能编造新闻事实(这是第一准则),但是,各位记者却都有选择新闻的标准。从这个意义上说,新闻事实其实只是一个“载体”。记者之所以选择这件事实而不选另一件写成报  相似文献   

6.
栏目带是一个频道在一周中有5至7天在固定时段播出的栏目组合,在频道编排表上因为贯通一周同一个时段,好比一个带状,所以称为栏目带。栏目带由每天播出的各子栏目组成,这些子栏目可以同一主题形式同一栏目名称,如重庆卫视《雾都夜话》,每天播出形式相同,都是由真人真事演绎的阐述社会家庭情感话题的栏目剧;四川卫视的《新闻连连看》以故事演绎新闻也属于这个范畴。  相似文献   

7.
西方新闻学里有一个关于什么是新闻的规范化的例证:“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这已经为新闻界所公认了。但是在中国,现在偏有人提出关于什么是新闻的另外的定义,说:“人咬狗不是新闻,狗咬人才是  相似文献   

8.
栏目巡礼作为一个窗口,主要展示广播,电视、报刊中创办得较有影响力的优秀栏目(节目),欢迎各新闻同行向我们推荐!来信请寄:郑州市纬一路一号河南日报《新闻爱好者》编辑部。——编著河南日报政教科文版的《新世说》杂文专栏创办于一九九五年初,是河南日报在新闻版上进行大胆革新的产物。专栏创办一年,发稿二百多  相似文献   

9.
从外地到新疆。新闻界同行都向我介绍新疆经济报。在仔细阅读了它的合订本后,不能不令人惊讶:在边疆地区,会有这样一份特色显著的报纸。一版的“今日热点”反映的常是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读者们从这个栏目中寻求对一些社会问题的分析。“新闻评论”几百字、千把字呈现出多元风格。有的重理,有的重事,有的有散文味,有的有哲理气。一版最常见的一个记者的名字是;苏继常。他写深度报道,也写动态新闻,还写各种形式的言论,在自治区召开重要会议时,他写的政论色彩很强的大通讯,更受人注目、称赞。后来在采访中才知道,原来苏继常是该报的总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位老记者、老编辑专为青年同行写的如何写好新闻的书。书中引述数百条新闻和特稿,分析其成败优劣.并探讨改进方法。如果年轻记者、编辑希望迅速提高新闻写作水平.本书提供了许多诤语良言。  相似文献   

11.
写这篇文章是因为2008年的新闻给我们太多感动.这些都让我们没法拒绝,在我供职的这家城市媒体,就有一档非常出色的栏目,它的体裁是电视文摘类节目.本文讨论的是电视新闻文摘的时效性、接近性、可看性的关系,为同行提供梳理的资料,并提供一种可参照的线索.  相似文献   

12.
报纸上登的有些经济新闻,竟然连厂长们都不爱看,真令人震惊!经济新闻是我们新闻报道的重点。如何把经济新闻写得既有指导性,又有可读性,是当前新闻实践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新闻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本刊愿就此问题展开讨论,希望广大新闻界同行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新闻界》2014,(6):67-69
<正>"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这句话可谓进行新闻价值判断的经典俗语。一个事件能否成为新闻,不在于是狗咬人还是人咬狗,而在于是否有特殊性。事件的特殊性是新闻价值判断的重要标准,也是平常所说的新闻点,还是新闻可读性的来源。本文拟结合新闻实践中的一些案例谈谈对"事件特殊性"的认识,以及事件特殊性在新闻采写和编辑、新闻策划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4.
前一阵,和一些新闻摄影界的同行聊起摄影,常听他们说没什么可照的,为此,我曾在本刊《月赛寄语》栏目中写过一篇题为《美,来自生活》的小文,与之共勉。新近,我又听一些同行这样说,他们有拍不完的题材,可就是拍不出形象生动的照片。  相似文献   

15.
兴许是新闻学上有“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这样一个著名的定义,所以许多记者对狗特别关注,很喜欢采写“狗新闻”。当然,这倒不一定是“人咬狗”,相反,是“人羡狗”。这固然说明了人类终于懂得了“狗道主义”,不再仅仅把狗作为美  相似文献   

16.
姚庚荣 《今传媒》2007,(9):45-47
我写新闻评论30年,第一个十年是写小评论,小打小闹"豆腐块";第二个十年既写评论也写杂文,每年要在全国报刊发表百余篇;第三个十年有幸调来《常州日报》专写新闻评论.许多评论文章被全国众多媒体转载,在江苏省报纸好新闻评比中,我的作品多次获奖.同行们也常常问新闻评论写作有什么"秘诀",我的体会是四个字:情理交融.即既要有严密充分辩证的说理,又要有迸发的激情、流淌的真情;既能说服人,更能打动人.  相似文献   

17.
新闻评论是一个被广泛使用的分量很重的体裁,可近些年来有弱化的趋势,即便各个媒体开设了一些评论栏目,但质量大多不是很高。造成这一现象,主要是我们的新闻评论在一些媒体中重视不够,加上会写评论的媒体人越来越少,你抄我的我抄他,致使新闻评论千篇一律,老生常谈,说教味浓,毫无新意,看了令人生厌。文中结合大量的切身实例剖析了新闻评论写不好的几种误区,给大家提供一个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品牌节目是历史积淀和不断创新共同作用的结果。广州电视台名牌栏目——《新闻日目睇》从2004年开播至今,以一个栏目带动了一个频道的发展,在广州地区创造了一个收视奇迹。为了保持栏目的活力,《新闻日日睇》必须不断地创新。本文总结了该栏目的一次创意性实践“G4海选”.以期为其他民生新闻栏目谋突破、促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这篇文章我一直有写的念头,但却又一直不知如何落笔,因为仔细思量,意思实也平平,无非想表示一下对“新闻”与“宣传”的一点看法,而这个见解其实早有人作过“狗咬人”、“人咬狗”的生动表述。不管这个表述有什么缺陷,但它却揭示了作为“新闻”的一个要素,即“异常性”。我想说的是,比较平常的事物或者当然之理上了报纸,这种报道  相似文献   

20.
西方新闻学里有一个关于什么是新闻的规范化的例证:“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这已经为新闻界所公认了.但是在中国,现在偏有人提出关于什么是新闻的另外的定义,说“人咬狗不是新闻,狗咬人才是新闻”.何以见得,他举了许多例子,如;某县的教师工资,长期拖欠不发,而同时却有用公家的钱去买漂亮的进口小轿车回来让领导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