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7 毫秒
1.
提起韩国食品,许多人立即会想到红辣辣的泡菜,五彩的拌饭,还有那光洁透亮的打糕……。这些精美的食品不仅味道独特,而且色泽亮丽,可谓色味俱佳。与中国饮食相比,韩国饮食似乎更注重颜色,无论是宴会上的九色盘、神仙炉,还是日常料理的泡菜、酱汤,无不追求五色俱全。仅以韩民族须臾不离的泡菜为例,其白菜主干呈白色;葱和白菜叶呈绿色;生姜、蒜呈黄色;辣椒粉呈红色;虾酱、鱼酱等呈黑色,竟也五色俱全。韩民族为何如此重视饮食颜色且追求五色俱全?通过调查发现,韩国对饮食颜色的追求居然与中国的阴阳五行有密切联系。按照韩民族习俗,产妇生产时要喝黑色的裙带菜汤。因为从阴阳五行看,血属于心,心在五行中为火,而黑色五行归水,根据水克火的原理,黑色的饮食可以止血、补血。产妇常因出血过多导致身体虚弱,这时喝裙带菜汤当然最合适了。逢正月十五,韩民族吃“甑糕”,传说这一习俗源于对鸟的感谢。据《林园食肉记》载,甑糕的重要特点是将粳米用南天竹的叶子和茎皮包上,使其呈青色,《唐本草》释其名曰“鸟饭”。五行中,青色为东,是太阳升起的地方。古代人认为,鸟是朝着太阳飞的,故鸟图腾的民族称鸟为“青鸟”。韩民族属于鸟图腾民族,故借甑糕的青色来表示对鸟的敬意。五种颜色中...  相似文献   

2.
壮族是我国人口众多的少数民族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据1990年统计,壮族在全国共有15489000多人,居住在广西境内的就有1400多万,其余散居于云南、广东、湖南、贵州等省。壮族及其先民是岭南广西地区最早的和人数最多的居民,秦、汉统一岭南后,他们成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最早的成员之一,一直是开拓和建设南疆的一支主要力量。壮族的称谓,有多次演变。壮族先民于先秦时期,称西巨、骆越;汉唐时又称作乌济、俚、僚;春秋战国时有所谓“蛮夷”、“百粤”之称。现在的称谓原作“撞”,此一说法,在南宋人范成大(桂海真衡志浦据可查“庆…  相似文献   

3.
蔚蓝的天空,如火的骄阳,铺满煤渣或锯末的场地,原木的栅栏,彪悍的牛仔,动作灵活的小丑,狂暴的野马,粗壮的公牛,五色斑斓的彩纸屑,喷香的奶油玉米,这一切勾勒出北美牧人竞技大赛的特有风情。  相似文献   

4.
谢荣征 《华夏文化》2010,(1):53-55,60
<正>广西地处我国西南,物产丰富,山川秀美,居民以壮族为主,热情好客,民风淳朴,民众生活极具民族风情。壮族婚礼习俗更是一道靓丽风景。浪漫:以歌传情来选婿壮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电影《刘三姐》中刘三姐这样唱:"上山砍柴要带刀,出门过河要搭桥,壮家用歌来问话,无歌你就夹尾  相似文献   

5.
尹荣方 《寻根》2007,(5):43-45
"烧拔"是日语音译,指荞麦面条。日本人大多喜欢吃"烧拔",一般酒家,除各式酒菜外,大抵供应"烧拔",面条店自不用说,日本更有挂"烧拔"招牌,主要供应烧拔之店,路边流动烧拔摊,更是随处可见。日本人吃烧拔,独多讲究,每用绿茶和面,使烧拔呈浅绿之色,莹莹可爱。  相似文献   

6.
《寻根》1995,(3)
芙蓉峰下芙蓉村“山川之美,古来共淡。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寸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这是萧梁时期陶宏景的《答谢中书书》,据说描绘的就是楠溪江秀丽的风光。楠溪江位于浙江省东南部永嘉具境内,上游有大楠...  相似文献   

7.
普天之下,大凡过节都要好好地吃一顿,民间叫做“打牙祭”。而苗族同胞几乎就把“吃”当做过节的同义语,诸如“吃年”(过年),“吃鼓”(鼓社节,旧译“吃枯脏”)、“吃新”、“吃姊妹饭’等等。其中尤以“吃新”最为有趣。“吃新”又叫“吃新节”、“吃秧苞”、‘吃新米”、“尝新节”……,名称虽大同小异,“吃”法却各具特色。居住在苗岭山区清水江畔的苗族同胞,在水稻发育孕穗的阴历六月过“吃新节”。六月头卯,家家户户备办香纸鱼肉等祭品,竞相外出祭田,并从田中摘取秧苞,回家蒸熟“尝新”。品尝之前,先数谷粒,如发现谷穗…  相似文献   

8.
叶芝轶事二则文军,杜建国一叶芝(W.B.Yeats,1865──1939)缺乏照料自己的起码能力。他可以漫步一整天想不起吃饭,除非有人提醒他进餐;同样,他可以一直吃个不停,除非有人提醒他。有一年冬天,叶芝时常步行五英里去看望他的诗人朋友卡拉森·泰南。...  相似文献   

9.
宝顶山宋刻阿育王山之《宝塔图》考陈明光阿育王山是中国佛教史上的名山,位于今浙江鄞县。按唐释道宣《广弘明集》载:(晋武帝)太康二年(281年),僧慧达于是山感地面出得一宝塔,高一尺四寸,广七寸,露盘五层,色青似石而非,四面雕镂,异相百千,以为阿育造八万...  相似文献   

10.
壮锦     
壮锦是壮族人民编织的一种手工艺品,以色泽艳丽、图案别致、结实耐用而闻名于世。宋代(公元960-127),周去非的《岭外代答》记载:广西“邕洲左峒蛮有织白(tin),白质方纹,广幅大缕,似中都之线罗,而佳丽厚重,诚南方之上服也。”这种就是壮锦的前身。明清(公元1368—1911)时期,壮锦生产遍及整个壮族地区,据明代(公元1368—1644)魏浚(西事解)记载,壮锦在当时还被列为朝廷贡品。清代(公元16441911)的一些地方志比较详细地记载了壮锦的情况。清代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6)(归顺直隶州志)载:“嫁妆,土锦被面决不可少,…  相似文献   

11.
继’93广西国际民歌节之后,广西南宁又迎来了’94民歌节。遵循首届民歌节欢乐、友谊、开放、繁荣的宗旨,’94广西国际民歌节开幕式打破以往进行大型文艺表演的惯例,用独具民族民俗风情特色的壮族铜鼓阵、苗族芦整踩堂和民族八音队的表演技开歌节的序幕,在热烈喜庆的民族八音声中,在充满山野风味的芦竺踩堂曲中,在苗族姑娘那带有浓郁抒情韵味的翩翩舞姿中,在气势磅磷、震撼人心的壮族铜鼓动阵中,掀起了以歌会友、以歌传情的第二届国际民歌节的高潮。由数十名合唱队员伴以混声合唱的《开台歌》由自治区主席成克杰领唱。除继续首届歌节…  相似文献   

12.
“五毒”彩衣解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毒”彩衣解秘袁政煜"五毒"彩衣为大红布料剪裁成的背心(马夹)。对襟、琵琶扣、黑布锒边。五毒图案为五色丝线所绣,做工精良,造型古朴雅拙,形象生动.创意明朗。这五毒是:蛇虺、蝎子、蜈蚣、壁虎、蟾蜍(亦有用蜥蝎、蜘蛛、黄蜂、马陆代之)。据说人们身着这种...  相似文献   

13.
大自然型追求大自然气息,是当今世界一大服饰风格。富有田园风光的大自然流行色,以海滨沙滩色、盛夏园林色和深秋月光色为最佳。海滨沙滩色色调浅淡光亮,清新高雅。阳光下的沙滩更显出一派轻柔明快、五彩缤纷的色调,使人心旷神怡。盛夏园林色古朴典雅,如酷暑盛夏置身于凉爽的园林之中,清新宜人,沁人心脾。深秋月光色清澈透凉,月光下竞相开放的花朵和各种自然景色相映成趣,令人神往。科学型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可以科学地轮换套装,使不多的几套衣服变化出较多的花样来。例如,三套颜色为红、黑、白的女子春装可配成:红上装配红裤、…  相似文献   

14.
铜鼓是一种很独特的传统民族乐器。它在中国南方和东南亚地区流传了2000多年,许多少数民族至今仍把它奉若神明,行用不衰。据精确调查,在中国广西,沿着红水河的西林、隆林、田林、乐业、天峨浦丹、东兰、巴马、大化嘟安等县而居的壮族、瑶族、苗族和彝族,至少还有1500个铜鼓散落民间。每逢传统节日和婚丧祭典,在壮乡、瑶寨、苗村,都可听到这种古老金属鼓的罂铭之声。红水河畔的壮族,在青蛙节必用铜鼓。青蛙节是专门祭把青蛙的节日。每年从农历正月初一开始,延续半个月甚至一个月之久。分“找青蛙”、“孝青蛙”和“葬青蛙”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5.
亦古亦今,亦奇亦平;亦真亦幻,亦形亦神;清新而不繁琐,雅致而不妖艳。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高级工艺美术师董伟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始终保持个性的独立和自由。观其陶艺作品,有天人合一的自然境界,有乘物游心的淡泊情怀,有扑面而来的水乡之风,有神定气闲的怀古幽思。不计较名利得失,不追逐时尚潮流,点点滴滴,踏踏实实,天资聪颖的董伟努力探寻艺术的真谛,在五色乱目、  相似文献   

16.
亦古亦今,亦奇亦平;亦真亦幻,亦形亦神;清新而不繁琐,雅致而不妖艳。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高级工艺美术师董伟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始终保持个性的独立和自由。观其陶艺作品,有天人合一的自然境界,有乘物游心的淡泊情怀,有扑面而来的水乡之风,有神定气闲的怀古幽思。不计较名利得失,不追逐时尚潮流,点点滴滴,踏踏实实,天资聪颖的董伟努力探寻艺术的真谛,在五色乱目、[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去年二月五日过午不久,在密执安州圣克莱尔肖尔斯,五十七岁的市议员卡斯·弗雷德里克独自坐在厨房的餐桌旁。正当他要吃三明治、喝牛奶时,左臂突  相似文献   

18.
不同凡响的英式早餐刘国强编译当新的一天开始时,你吃些什么?法国人的早餐吃羊角面包,美国人早上吃沾有槭糖汁的煎饼和蛋奶烘饼,日本人传统的早餐则是米饭、鱼和泡菜。而英国人则很为自己的传统早餐感到自豪。在很多来英国的外国人看来,每天早餐吃火腿、鸡蛋,是在领...  相似文献   

19.
阑珊 《世界文化》2005,(12):22-23
我们最小的儿子汤米很小的时候,就喜欢吃橘子。每年圣诞节,当橘子在市场上出现的时候,我总是特别为他多购买一些。他早餐和晚餐的时候都要吃橘子,他的午餐盒里也总是有橘子。在读书或看电视的时候,他也要吃橘子。  相似文献   

20.
钱神本事     
王子今 《寻根》2002,(2):18-23
秦代用于择日的数术书《日书》中,已经有所谓“钱良日”。汉代墓葬出土“钱树”的化象征意义,有多种解释,但是与民间追求“大富”的风习有关,应当是没有疑义的。汉代画像多有以钱纹作装饰,也反映了同样的社会背景。千百年来流行的所谓“厌胜钱”有辟邪消灾、趋吉迎祥的作用,也值得注意。民间有以“钱”为道具的岁时风俗,如元日贴五色纸钱,二月二引钱龙,寒食清明纸钱致祭,以及七夕钱、压岁钱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