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古典名著《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为唐僧的三个徒弟分别起了一个颇具寓意的名字:孙行者名叫孙悟空,猪八戒名叫猪悟能。沙和尚名叫沙悟净。其用心是要提醒世人,对世间之事要善于悟。  相似文献   

2.
朱献珍 《早期教育》2000,(10):14-15
一说起火焰山,再看到这幅画,许多小朋友马上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对,它就是《西游记》里的火焰山。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保护师傅唐僧去西天取经,路过这儿,八百里火焰山挡住了他们的去路。悟空和牛魔王、铁扇公主展开斗争,终于打败了他们,拿到了芭蕉扇,扇灭了大火,他们才得以顺利通过。  相似文献   

3.
文章阐述了《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唐僧形象的意识活动因子和心灵的幻影,孙悟空的性格发展过程也就是唐僧苦心修炼取经成佛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吴承恩创作的长篇小说《西游记》是一部用神魔故事表现对人类精神理解的杰出作品。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过程,正是作家所理解的人类精神由低向高发展的过程。唐僧象征着个体性的执着精神,孙悟空象征战斗精神,猪八戒象征懒惰精神,沙僧象征服从精神,白龙马象征忍辱负重的精神。而这几种精神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完整的人的心理结构。玉帝和与之相联系的场景,是中国现实社会关系的象征,而如来与佛法则象征着“思想体系”或“精神体系”。取经途中所遇到的八十一难,则代表着精神发展过程中所经受的各种考验。正是在这样的认识中,《西游记》完成了对当时人的精神发展过程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作为学者的毛泽东在长达七十年研读《西游记》的历史过程中,不惟对小说的主要人物如孙梧空、唐僧、猪八戒等均有过独到的品评,而尤为可贵的是,他还特别善于运用这部作品——以古咱今妙语如珠、时事评述精辟深刻、幽默谈吐风趣横生、理论升华底蕴深邃。探讨毛泽东与《西游记》之间的关系,不仅有利于认识和把握这位伟人的思想与性格,而且对当今社会科学各门类的研究与剖析,也都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家喻户晓的《西游记》中,集猴性人性神性于一身的孙悟空,好吃懒做难脱俗气的猪八戒,沉默寡言任劳任怨的沙和尚给读者和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而“班头”唐僧则显得有些优柔寡断和不近情理。近期,笔者重读《西游记》,发现唐僧其实有许多值得班主任学习的地方。首先是执着坚定,心无旁骛。西行路漫漫,关山重重,妖魔鬼怪众多,艰险可想而知。唐僧一心向佛,  相似文献   

7.
【内容概览】 《西游记》共100回,60余万字。小说叙述了唐僧(唐三奘)与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四人,带着一匹白龙马,经历81次磨难,到西天取经的经过。  相似文献   

8.
带着学生读《西游记》,他们常常津津乐道于孙悟空的神勇,猪八戒的可笑,而作为西天取经的核心人物唐三藏则常常被忽略。既使被提起。更多的也是埋怨,怪他人妖不分,乱念紧箍咒。折磨悟空。  相似文献   

9.
在《西游记》中,最为古灵精怪的是那些妖精喽啰们。虽然着墨不多,但往往在其中穿插打诨,寥寥几笔之间,形象异常生动。小妖们的形象大多天真活泼,跑跑腿巡巡山,或是负责烧水准备蒸唐僧和猪八戒。孙悟空一上门叫战肯定就是跑进去着急地喊“大王,祸事了,祸事了”  相似文献   

10.
李修超 《宁夏教育》2009,(11):70-70
因工作忙,平日很少关注电视剧,虽然偶尔也看儿眼,但都不够完整,故时常成为憾事。不久前的某日我借午餐闲暇浏览电视节目.在选台过程中碰巧看到某个频道正在播放大片《西游记》,又碰巧听到唐僧存责骂徒弟猪八戒“你这个夯(hānq)货”,令我感到十分愕然。因为以前看《西游记》时,曾听到孙悟空这样骂猪八戒。当时我想:猴子嘛,毕竟不是人,  相似文献   

11.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神通广大、刚正高傲,对师傅唐僧忠心耿耿,但他天性顽劣,有时唐僧很难说服他。所以被观世音菩萨戴上了紧箍咒,保护唐僧到西天取经。  相似文献   

12.
<正>《西游记》里的师徒四人加上任劳任怨的白龙马分别代表了四种类型的员工:能力型、忠诚型、厮混型和理想型。这四类员工都各有优缺点。孙悟空是能力型员工,能力很强但心性不定、争强好胜、桀骜不驯,很难约束。虽然个人能力相当强,但也有孤立自我、偏执自大、冲动狂暴的一面。在西天取经的过程中,孙悟空最不具备与他人合作的精神。白龙马和沙和尚是忠诚型员工。白龙马任劳  相似文献   

13.
颜翔 《文教资料》2010,(11):8-11
《西游记》是我国十六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范本,在一定程度上是一曲英雄主义的赞歌。本文旨在论述这部长篇小说如何通过孙悟空的英雄史.塑造了这位“齐天大圣”敢于斗争、追求自由与进取精神的艺术形象:但同时文章又揭示了孙悟空那种英雄主义的转变.是如何由天生地长、无所畏惧之石猴最终修炼成佛的,是如何推进矛盾关系中冲突双方的主体性质的演变.从而实现主题思想的必然转换,即由孙悟空与神权体制的斗争过渡到自由向秩序的皈依:这种转换又是如何从“取经”这个恢宏的背景上。深刻揭示孙悟空形象的精神价值的。  相似文献   

14.
孩子说画:我最喜欢的事情就是画画.看到奶奶家的大树发芽了,我就画一棵彩色的树.看《西游记》,我就画唐僧和孙悟空。看到我经常乘坐的公共汽车.我就画大轮子的双层车每次画画的时候,妈妈总对我说“蕤蕤.大胆地画。”我真想成为一名小画家。  相似文献   

15.
小说《西游记》通过语言、情节、意象,尤其两个主人公人物——孙悟空和唐僧的心路历程的展示,看出小说的主旨是意在写一部求放心的寓言书:绝对的自由固然可爱,但那多是宣泄而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只有经过艰苦的追求,才能达到生命的最辉煌;一个人过于在意自己的感受,受环境左右,缺乏悟性和超脱精神,喜怒哀乐忧惧会始终羁绊着他,那他的人生也就缺乏有层次的递进的成长。  相似文献   

16.
《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包含了作对社会与人生多重化背景下的探索与追求,因此,要正确把握这一形象,就必须多层面、全方位地进行研究。从作所处时代的化特质来看,孙悟空实际上是封建时代事功型的斗士形象;从民族化的高度看,这一形象体现出强烈的抗争与进取精神;从人类普遍精神的高度看,这一形象体现了人类共同的自由精神、秩序精神和为人类群体奋斗的精神。其形象的基本内核,便是为造福人类的事业而奋斗的抗争与进取精神。其中困扰着研究的大闹天宫与西天取经的矛盾,是人类自由精神和秩序精神矛盾统一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7.
《光明日报》载文称,《西游记》是中国古代一部宏大的神话小说,师傅唐僧和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僧是曝光率较高的主要艺术形象。长期以来,在解析、评点《西游记》中,存在着一种抑师扬徒的现象。赞美孙悟空的文章汗牛充栋,而担负西天取经神圣使命主角的唐僧却成了迂腐、懦弱、是非不清、  相似文献   

18.
在《西游记》文本中,我们可以发现,作者吴承恩有意将唐僧塑造成一个胆小怕事、软弱无能、逢难必哭的形象。本来作为师父和实际的领导者,唐僧应是一个很刚硬的形象,但是在师徒四人中他却成了最不遭人待见的角色。而且唐僧本是《西游记》中的重要人物,整个故事也是围绕着几个徒弟保护其去西天取经展开的,但是在历来的研究中,专门研究唐僧的很少,反倒是他的徒弟尤其是孙悟空备受人们青睐。  相似文献   

19.
江耘 《职教论坛》2012,(36):74-75
分析了《电子商务案例分析》课程案例教学改革的意义,阐述了该课程案例教学的具体课堂实施方案和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20.
孙悟空人物设计褒贬的佛学释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游记》是一部以神话小说为载体,通俗地图解佛学思想,弘扬佛法,点化众生的教科书,也是作者针对中国现实社会的各种弊端开出的改造国民性的一剂良方。孙悟空在这个佛学著作申是人闻罪恶的制造者,《西游记》在前半部分对孙悟空所持的是否定的态度,作者真正肯定的是经过改造以后的“斗战胜”佛,真正肯定的是孙悟空的改造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