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戎建平 《考试周刊》2009,(16):152-153
现在社会已经步入了信息时代,信息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成为促进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变革的重要因素。如何提升学生的信息素质,提高学生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传递信息的能力是时代赋予小学数学教学的使命。  相似文献   

2.
庄娟 《云南教育》2003,(34):23-25
未来社会是个信息社会,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传播工具和手段多样化,在这样一个学习化社会,学科知识已不能成为学生获得学习的惟一资源。为了适应这一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强调要培养学生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信息高速公路的开辟提醒着我们学会搜集和处理信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使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结合在一起,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使课本知识与语文实践相融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各种资料弥补了教材的不足,使教材内容得到了更新,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但在我们目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却不难发现这样的现象:信息交流量不足,信…  相似文献   

3.
正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的世纪。我们处在一个信息大爆发的时代,通过各种途径的频繁信息交互已经变得常态化。由此可见,在现今社会,信息已经与空气跟水一样,成为了人类生存发展的必备条件之一,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资源。同时,信息交互的常态化推动社会不断进步。正是因为信息在人类社会中展现出的巨大价值作用,因此对于信息的获取、处理和传播能力要求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把这种对于信息的获取、处理和传播能力称为信息素养。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形成一定  相似文献   

4.
“技术是人类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这是《信息技术》新课标的开场白,正如它所说的那样,作为新技术代表的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面对时代的发展与变化,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要在掌握信息、学习信息、制造信息、传播信息中去成就自己的未来,因此要让学生能够真正成为信息社会的主宰者,发掘信息技术新课标的潜质,强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当今社会,信息已成为参与各种社会竞争的重要资源,信息的获取、采集、复制、传播在社会生活中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各级各类学校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各种方式方法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非常重视信息的利用.在学校校报、网络、期刊、广播、宣传栏等众多学校媒体的信息传播中,校园广播是学校重要的舆论宣传阵地,在信息传播媒介、信息传播时效以及信息传播时间、信息传播的针对性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传播优势,信息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和作用方式.以信息传播的视野深入研究学校校园广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优势,积极寻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最大化的途径和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媒介——互联网正在成为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快捷。网络犹如一块神奇的土地,深深吸引着学生们的眼球。  相似文献   

7.
技术是人类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这是《信息技术》新课标的开场白,正如它所说的那样,作为新技术代表的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面对时代的发展与变化,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要在掌握信息、学习信息、制造信息、传播信息中去成就自己  相似文献   

8.
康飞飞 《考试周刊》2012,(84):129-129
作为21世纪信息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计算机,它已逐渐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生活、工作的重要工具之一,亟须人们尤其是青少年提高信息素养来适应社会发展。那么,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师,该如何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尽快地提高信息素养呢?  相似文献   

9.
当今社会已步入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 ,信息与人的学习和生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善于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已成了现代人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学校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就必须跟上信息社会发展的步伐。新修订的小语教学大纲提出了要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阅览室、网络等查阅资料 ,培养学生初步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如何让学生初步学会收集、处理信息能力呢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  一、培养信息意识 ,使学生学会收集信息  当今社会信息传播的渠道很多 ,…  相似文献   

10.
学校档案信息化是信息化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有机结合的新型教育、学习和研究的校园档案平台。它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技术支撑,以信息和知识资源的充分共享为手段,以培养善于获取、处理和利用信息的教师和学生为主要目标,以校园成为整个社会知识、信息的创新与传播中枢为主要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11.
浅议中学生上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上网可以开阔视野和传播知识 ,但各种各样的网上信息应接不暇 ,信息垃圾随处可见 ,这使得处于学习成长阶段的学生无所适从。如何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网络 ,已成为摆在家庭和社会面前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对在校学生来说 ,有选择性地获取信息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学校档案信息化是信息化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有机结合的新型教育、学习和研究的校园档案平台。它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技术支撑,以信息和知识资源的充分共享为手段,以培养善于获取、处理和利用信息的教师和学生为主要目标,以校园成为整个社会知识、信息的创新与传播中枢为主要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13.
学校档案信息化是信息化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有机结合的新型教育、学习和研究的校园档案平台.它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技术支撑,以信息和知识资源的充分共享为手段,以培养善于获取、处理和利用信息的教师和学生为主要目标,以校园成为整个社会知识、信息的创新与传播中枢为主要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14.
张帅 《教育导刊》2010,(10):64-66
网络社会中大量负面道德信息的传播会产生一定的否定效应。现阶段,网络负面道德信息因其否定效应呈现出集聚放大的趋势,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影响学校德育实效的风险性存在。网络负面道德信息影响学生的道德价值认知和道德践行意愿,而培育网络传播主体的自律精神与社会责任感,加强学生的道德批判思维与道德鉴别能力,则是规避网络负面道德信息对于学校德育风险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曹莲 《科学教育》2007,13(4):39-41
“21世纪的知识经济不仅预示着人类经济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巨大变化,更预示着信息社会已经来临。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理、利用、创造和传播能力已成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之一”。二期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理念与策略之一也是“要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因而,在实施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时,我们的教学也应改变传统的模式,树立生活化、社会化、信息化的大语文教育观,  相似文献   

16.
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信息素养已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构成部分。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将是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如同“读、写、算”一样重要的、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之一。在我国,普及信息技术知识已迫在眉睫,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现代社会是一个数学化与信息化的时代,传统的图书馆不能更好地顺应社会的发展,图书馆数字化已成为科技信息时代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数字图书馆用数字技术处理和存储各种图文并茂的文献,这是科技信息时代的产物与宠儿,可以实现不同载体、不同区域内的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处理,这样更能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查询与传播。  相似文献   

18.
丁瑾 《现代教学》2011,(9):68-70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发布、应用等能力将成为现代人最基本的信息素养和文化水平的标志。初中信息科技课程标准指出:艺术审美教育应作为信息科技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信息本身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掌握信息综合处理的方法。信息科技课程的学习目标也由以前的“学技术”转变为培养学生筛选、处理信息的素养,转变为培养学生的审美创新能力。因此,信息科技课承载着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责任。  相似文献   

19.
孙义 《考试周刊》2011,(58):181-182
随着社会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化学信息素养已成为化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根据《中学化学课程标准》要求,一线化学教师应把信息素养真正融入到日常的教学中,使学生在信息社会中能获取信息、加工和处理信息、应用和开发信息。具有适应信息社会的心理结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批判思维能力。本文对高中生的化学信息素养的培养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20.
1 教学指导思想1 .1 顺应时代发展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自信息技术上世纪末大普及、大飞跃以来 ,人们所勾画的信息社会、知识经济初见端倪。信息技术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已勿庸置疑 ,信息素养已成为新世纪每个社会成员必备的基本生存能力。面对数字化信息约两年翻一番的速度 ,有专家指出 :“信息”本身已经不再重要 ,重要的是掌握综合处理信息的方法 ,即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交流、信息创新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在这种时代背景下 ,教师如何以课堂教学为载体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是当前学科教学面临的一个问题。1 2 改变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