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电场中的动量问题例1如图所示,长为2L、板面光滑且不导电的平板小车C放在光滑水平面上,车的右端有块挡板,车的质量mC=4m,绝缘物块B的质量mB=2m.若B以一定速度沿平板向C车的挡板前进并与挡板相碰,碰后小车的速度总等于碰前物块B速度的一半.今在静止的平板车的左端放一个电荷量为+q、质量为mA=m的金属块A.将物块B放在平板车的中央,在整个空间加一个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时,金属块A由静止开始向右运动.当A以速度v0与B发生碰撞后,A以14v0的速度反弹回去,B向右运动(A、B均可视为质点,碰撞时间极短).(1)求匀强电场的大小和方向.(2)A第二…  相似文献   

2.
1系统的选取动量守恒定律的研究对象是系统.用动量守恒定律解题的第一步就是恰当地选择系统,选择系统时要求该系统满足守恒条件,并且易于解题.例1如图1所示,A、B两质量相等的物体静止在平板小车C上,A、B之间有一根被压缩了的弹簧,A、B与平板车的上表面间的滑动摩擦力之比为3∶2  相似文献   

3.
1 小车并非一直动 ,A、B并非同时停例 1 如右图所示 ,一个小平板车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 ,今有 2个质量均为m的物体A、B(可视为质点 ) ,分别以 2v0 和v0 的初速度 ,同时沿同一直线从小车的两端相向滑上小车 .设A、B两物体与小车的动摩擦因数为 μ ,小车的质量也为m .求 :(1)为使A、B两物体不相碰 ,小平板车的最短长度 .(2 )由A、B开始滑上小车到两物体都相对于小车静止 ,B通过的路程和经过的时间 .解析  (1)A、B滑上小车后 ,由于A、B对小车的滑动摩擦力等大、反向 ,故小车在水平面上静止不动 ,而A和B分别向右、向左做加速度大小均为…  相似文献   

4.
例题如图1所示,A、B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mA∶mB=3∶2,原来静止在平板小车C上,A、B间有一根被压缩的弹簧,地面光滑,当弹簧突然被释放后,则().  相似文献   

5.
一、填空题 1.如右图所示,小车内有一光滑斜面,小车在水平轨道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小物块A恰好能与斜面保持相对静止,在小车运动过程中某时刻(此时小车速度不为零),突然使小车迅速停下来,则小车迅速停下来后,物块A可能( ).  相似文献   

6.
题如图1所示,A、B、C三个物块叠放在一起,静止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A、C两物块用一根轻绳通过定滑轮相连.已知三个物块的质量分别为7Y/A=1kg,mB=2kg,  相似文献   

7.
一、f滑s相对=ΔE系统=Q的分析、应用滑动摩擦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形式.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最典型的问题是将其中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所符合的关系式为f滑s相对=ΔE系统=Q.例1如图1所示,平板小车C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现有A、B两个小物体(可视为质点),分别从小车C的两端同时水平地滑上小车,初速度vA=0.6m/s,vB=0.3m/s.A、B和C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1,A、B、C的质量均为m.最后A、B恰好相遇且未发生碰撞,随后A、B、C以相同的速度运动.取g=10m/s2,求:(1)A、B、C共同运动时的速度.(2)B物体相对于地面向左运动…  相似文献   

8.
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摩擦力的方向总是和运动的方向相反B.相互压紧,接触面粗糙的物体之间总有摩擦力C.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正压力增大,摩擦力一定增大D.静止的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材料的2粗.如糙图程度所无示,关在固定的圆弧面上的A、B两点,分别放上两个相同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小物块都处于静止状态,它们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分别为fA、fB,则A.fA图fB所示,左、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右两边木板所加压力都等于F时,夹在两板中间的木块静止不动。现在使两边的力都加大到2F,那么木块所受的静摩擦…  相似文献   

9.
例1 如图1所示,两块完全相同的质量为m的木板A、B置于光滑水平地面上,质量为2m、大小可忽略的物块C置于A板的左端.现A和C以同一速度v0滑向静止的B,A和B发生正碰,碰撞时间极短,且碰撞后A和B粘连在一起,  相似文献   

10.
(一)选择题1.如图1所示x、y、z为三个物块,k为轻质弹簧,L为轻线,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若将L突然剪断,用ax、ay分别表示刚剪断时x、y的加速度,则有()·A.ax=0、ay=0B.ax=0、ay≠0C.ax≠0、ay≠0D.ax≠0、ay=02.用水平恒力F拉A、B、C三个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现在B物体上加一个小物体,使它和B一起运动,且原拉力F不变,如图2所示.那么在加上物体以后,两段绳子中的拉力Fa和Fb的变化情况是().A.Fa增大B.Fb增大C.Fa变小D.Fb减小3.如图3所示,质量为M的长平板车放在光滑的倾角为α的斜面上,车上站着一质量为m的人,若要平板车静止在斜面上…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推进,数学核心素养进一步体现.高考中主要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这些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我们的课堂的是否有效及高效问题.全国各地涌现出各种各样的教学改革模式,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学生通过的自主学习发现问题,经过老师的引领及共同探究进而解决问题,再加上对知识的进一步训练检测达到巩固,最后经过学生的总结和教师的拓展达到升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十"和"口"     
《小朋友》2007,(7)
  相似文献   

16.
对于“以人为本”的含义 ,在历史上有人文主义、人本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不同理解。马克思主义所说的“以人为本” ,是既相对于“神”又相对于“物”而言的。马克思主义认为 ,人是社会历史的根本、社会价值的根本和衡量一切问题的根本。对于“以民为本”的含义 ,在历史上有中国古代思想家和今天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不同理解。中国共产党人所说的“以民为本” ,指的是广大的人民群众。中国共产党人主张“以民为本” ,是既把人民群众视为手段 ,更把人民群众视为目的 ,一切依靠群众 ,一切为了群众。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我"和"我们"     
《班主任》2002,(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