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0年中国传统的新春长假前后,美国和中国的货币政策制定者们显然都没有闲着。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美联储则宣布将联邦贴现率从0.5%上调至0.75%。一张合适的退出时刻表正在货币当局的拟定当中——退出的背景条件、退出的方式和节奏、退出的时点以及选取的工具,这些内容都要包含在货币当局的思考和规划之中。尽管中美双方在表达退出政策的意愿方面都显得有些羞羞答答,但政策退出的到来已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2.
本次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较市场预期为早,但事前并非全无迹象。近期已有包括信贷、出口在内的一系列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在强劲复苏之后正迅速进入过热区段,货币政策已  相似文献   

3.
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看中国的宏观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中国经济运行中的投资过热,对经济的健康发展产生了危害。加大国民经济发展总体布局的管理力度,发挥市场对金融资源的配置作用以及货币政策与其他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作用,加快政治体制改革和商业银行改制,是解决当前问题的主要措施和保证中国经济平稳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背景与现实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防止货币信贷总量过快增长,并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供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继运用中央银行票据回笼基础货币的货币政策之后,央行于8月23日宣布: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3年9月21日起,存款准备金率由现行的6%调高至7%。我们认为:此次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其意义更偏重于一种信号引导。可以说,配合其他的各项政策和改革,央行打出了一套漂亮的“组合拳”,即:在运用多种手段收紧银根的同时,采取了张弛有度、一紧一放的“组合拳”的方式使货币仍然能够稳定地投放市场,达到货币市场的平衡,以此保证人民币的稳定,实现中国经济实体的健康运行。  相似文献   

5.
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印证了此前市场人士对央行货币政策的判断,只是没想到来得这么突然。对于央行的这一举措以及11月的PMI指数,市场分析人士指出,央行货币政策转向信号明显,结合11月数据,近期宏观政策预调微调的力度可能增加。更有分析指出,央行在1月份会继续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相似文献   

6.
2008年6月7日,央行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调高至17.5%的历史新高。这是央行2007年以来第十五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本文分析了出台这一政策的宏观背景,从货币供应量、银行信贷、股票市场以及房地产市场等方面着重研究了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对于抑制流动性过剩是否有效这一热点问题,分析了这一货币政策工具部分失效的原因,并对未来的货币政策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如果两会后第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你是否认为A股会大幅下挫?如果7.5万亿成为全年新增信贷红线,你是否认为这是A股的重大利空?如果你对两个问题的回答都是肯定的,那么你已陷入了流动性误区。我们认为,当前对股市流动性存在着两个错判:低估  相似文献   

8.
市场越弱,大家的看法就会越悲观,这是人性无法克服的弱点,可以预见的是,现在各大机构的整体态度都是偏悲观的,这和市场长期弱势有直接关系。现在是各大研究机构总结过去、展望未来的时候,对于预测,其实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工作,经验证明,各大研究机构能够准确预测市场的,几乎是凤毛麟角,所以建议各位大佬无需匆匆  相似文献   

9.
本周二晚间,中国央行宣布上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0.5%至16%,骤然引发国内外资本市场的急剧动荡。尽管如此,笔者认为,应该为央行这一次微调叫好。首先是CPI的因素,说明资产泡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民银行1月14日下午宣布,决定从2011年1月2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进入2011年后的第一次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尽管A股市场此前对流动性紧缩已有所预期  相似文献   

11.
全面的放松概率微乎其微,除非是全球经济发生灾难性的崩溃。虽然目前欧洲问题无法根治,甚至蔓延至全局,但僵而不死,美国近期的数据尚可,离二次探底的悬崖倒是越来越远。错过此次经济转型的机会,才是最可怕的事情。在流动性无法全面放开的情况下,政策在局部的扶持尤为重要。军工、水利、农业、环保、医药等板块便是因为政策因素而在近期市场上风光无限。这不仅是短期现象,更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需要成为投资人重点关注度的领域——当然要去芜存菁。  相似文献   

12.
2006年底以来,中国银行业过渡期已然结束,国内银行业面临更大、更全面的开放和竞争,由此必然会导致某一或某些银行经营失败。因此合理地安排陷入困境的商业银行退出市场已是当务之急。中国商业银行的市场准入监管和业务运营监管已经引起了足够的重视,但市场退出监管则是一个相对薄弱环节,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市场退出监管缺乏效率。而市场退出监管缺乏效率则主要是因为中国银行市场退出缺乏系统健全的法律依据、缺乏银行市场退出的配套机制和监管部门缺乏监管的独立性。因此,提高中国商业银行市场退出监管的效率必须健全银行市场退出监管的法律依据、完善银行市场退出的配套机制和提高监管部门监管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13.
回顾上半年,央行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市场平均存款准备金率已经达到约21%的历史高点,2次加息利率水平明显攀升。受紧缩的宏观政策影响,上半年货币市场整体上处于资金不断收紧的过程中,其中在1月春节前和6月半年末前出现2次流动性极度紧张的状态,7天回购利率多次飙升至8%以上的水平。整体而言,上半年是货币市场资金利率出现大幅波  相似文献   

14.
3000点,割肉的你和抄底的我擦肩而过,你笑我太疯癫,我笑你看不穿,总之,谁看谁都是笨蛋……这便是时下A股投资人的真实写照。关于春节前的行情,上周我们已经做出了判断——  相似文献   

15.
上周,央行出人意料的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显示央行货币政策保持了较高的敏锐性和超前性。之后3月期央票发行利率并未进一步上行,又给予了市场一定消化的时间。不过,总体上看,政策未来一段时间将保持动态紧缩、相机抉择的步调;从央行政策信号的角度看,对银行信贷投放会有比较明显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熨平经济周期波动是宏观调控要实现的政策目标,但在宏调过程中,往往产生一种社会成本——“政策后遗症”。譬如,财政政策在宏调过程中的顾此失彼以及政府投资的单一性,利率调整的两难处境导致货币政策调控取向的被扭曲。避免“政策后遗症”,降低宏调社会成本,是政府需要认真破解的难题。  相似文献   

17.
毫无疑问,在过去的6个月,货币当局治理通胀的决心和信心超过市场预期,与此同时,回顾过去2年的历程,经历了次贷危机影响的全球资本市场基本都有较好表现,唯独A股波动率逐年下降,最终形成了3000点的僵持局面。  相似文献   

18.
通胀来临     
上周二,央行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此举被很多机构解读为政策转向紧缩的信号,加之本周四统计局公布数据,12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9%,更加重了市场对于通胀已经来临的判断,加息之类的传言不绝于耳。受此影响,A股市场本周呈现调整行情,看空的声音开始增多,甚至有研究机构判断市场拐点可能就此到来。但我们认为,通胀的确从先前的预期层面逐步转为现实,先前过分宽松的货币政策也可能会逐步收紧,但这一切都不表示市场的拐点就此到来……  相似文献   

19.
2008年,以美国次贷危机的全面爆发为导火索,全球经济陷入萧条。在这场全球性危机中,我国经济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为了应对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等一系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国政府再次启动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从目前经济发展前景尚未明朗的现实情况看,新一轮宏观调控政策的效用如何还有待于检验。  相似文献   

20.
最近一个月,全球市场弥漫着政府退出的气氛。中国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要求银行补充资本金;美国政府要求银行业停止自营业务,降低债务杠杆;印度也大幅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各国退出的时间和力度都超出市场预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