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孝成王德公子之矫夺晋鄙兵而存赵,乃与平原君计,以五城封公子。公子闻之,意骄矜而有自功之色。客有说公子曰:“物有不可忘,或有不可不忘。夫人有德于公子,公子不可忘也;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也。且矫魏王令,夺晋鄙兵以救赵,于赵则有功  相似文献   

2.
阅读下文及其注释,然后按要求答题。信陵君纳言自责已却秦存赵,使将将其军归魏,〔甲〕公子①独与其客留赵。赵孝成王②德公子〔乙〕矫夺晋鄙兵而存赵,〔丙〕与平原君③计〔丁〕五城封公子。公子闻之,意骄矜而有自功之色。客有说公子曰:“物有不可忘,或有不可不忘。夫人有德于公子,公子不可忘也;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也。且矫魏王令,夺晋鄙兵以救赵,于赵则有功矣,于魏则未为忠臣也。公子乃自骄而功之,窃为公子不取也。”于是公子立自责,似若无所容侧行辞让,从东阶上。自言罪过,以负于魏,无功于赵。赵王侍酒至暮,口不忍献五城,以公子退让也。(节选自《史记·魏公子列传》)〔注释〕①公子:魏公子无忌,封信陵君。《信陵君窃符救赵》被采用为高中语文教材。它主要写信陵君礼贤下  相似文献   

3.
《信陵君窃符救赵》节选自《史记·信陵君列传》。(某些课本作《魏公子列传》)。 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发生在秦统一六国前四十年,即公元前257年。当时秦军在长平大败赵军之后,又以重兵围困赵都邯郸,赵国岌岌可危。赵惠文王弟平原君,与魏安厘王弟信陵君是郎舅关系,赵国又与魏国紧邻,因此赵求救于魏。魏王慑于秦之威胁,按兵不动,使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信陵君几次请求魏王出兵,并使门下宾客辩士想尽各种办法去劝说魏王出兵救赵,但终究不能说服魏王,不得已而用侯赢的计策,窃符夺兵权,完成“救邯郸存赵”之大业。  相似文献   

4.
且说侯嬴之死四川省万源县罗文中学谯义三秦破赵长平军,又进兵包围了赵的都城邯郸。赵已处在生死存亡关头,多次向魏求救。而魏王却畏秦,将派去救赵的晋鄙军止住,作壁上观。魏公子信陵君不得已窃了兵符,杀掉晋鄙,进兵击秦军,才解了邯郸之围,保全了赵。魏与赵,是邻...  相似文献   

5.
一当学生不能发现问题时,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的情境,制造矛盾与障碍,诱发学生对知识现状的不满和怀疑,引起探索、研究的好奇心和兴趣,从而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下面我谈一个课例:在教学《信陵君窃符救赵》时,每学到“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这一句,学生都会发出或惋惜、或惊异、或悲壮的叹息,教师可顺势营造问题情境:“我们如何评价椎杀晋鄙一事?有没有必要付出这么大的牺牲?有没有既可以不杀晋鄙,又可以解救赵国的办法?比如说把晋鄙软禁起来———先把他关起来,等击退秦军、解救了赵国后再把他请出来。”学生经过思考、论证,最后回答说…  相似文献   

6.
平原君既返赵,楚使春申君将兵赴救赵,魏信陵君亦矫夺晋鄙军往救赵,皆未至。秦急围邯郸,邯郸急,且降,平原君甚患之。邯郸传舍吏子李同说平原君曰:“君不忧赵亡邪?”平原君曰:“赵亡则胜为虏,何为不忧乎?”李同曰:“邯郸之民,炊骨易子而食,可谓急矣,而君之后宫以百数,婢妾被绮豰,馀粱肉,而民褐衣不完,糟糠不厌。民  相似文献   

7.
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实验修订本·必修)《语文》第六册中节选了《信陵君窃符救赵》一文。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曰……”根据人教社《教师教学用书》中“有关资料”,此旬译为“晋鄙合上兵符,怀疑这件事,举手看着公子说……”。对此句,我有些疑义,晋鄙为什么要举着手看公子呢?是举手指着公子吗?从上下文中我们不能得出这样的判断,何况晋鄙  相似文献   

8.
近期教授《信陵君窃符救赵》,给学生解释“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一句时,颇觉困惑。教材是这样解释的:“拿出袖子里笼着的铁锤,一锤打死了晋鄙。前一个‘椎’是名词,后一个‘椎’是动词。”我对第一个“椎”的解释没有疑义,而对后一个“椎”是动词的解释存有个人的理解。我觉得,此句中的第二个“椎”字也可理解为名词。  相似文献   

9.
高中语文第三册,《信陵君窃符救赵》一文中有“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曰”的句子,课本未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学参考书》将此句译为“晋鄙合了符,心里怀疑,举起手来看一看公子说。”很明显,教学参考书是把“举手视公子”里的“举”,解释为“举起”,“手”解释为“人体上肢的总称,或指腕以下的部分。”根据上下文,我觉得“举手视公子,曰”应译为“抬起头来观察公子说”,或“抬起头来看着公子说”。  相似文献   

10.
虎符补说     
《信陵君窃符救赵》记叙了战国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想办法窃得国王虎符 ,夺晋鄙军救赵国的故事。“虎符”是这篇课文的焦点。何谓“虎符” ?虎符是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调遣兵员的凭证 ,用金、玉、铜、竹、木等制成 ,帝王与大将双方各执一半 ,合之以验真假 ,两半相合 ,称为“符合” ,表示命令验证可信 ,反之则不可行军令。虎符最早用于战国时代 ,到唐代初年 ,将虎符改为银艹免 符。不久即改用鱼符。唐代鱼符是唐代官员使用的鱼形符契。一般长 6厘米 ,宽 2厘米 ,分左右两半 ,中间有“同”字形榫卯可相契合。唐代鱼符分为三类 :有用于调动军旅、…  相似文献   

11.
释“举手”     
在《信陵君窃符救赵》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公子遂行。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曰:‘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国之重任。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欲勿听。”对“举手视公子”一句课本未注,1995年6月第2版人教社高中语文教参第四册译为“举手看着公子”。有不少资料沿袭了这一看法,释  相似文献   

12.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6年12期载张雅珩先生《候赢“北向自刭”为哪般》一文(以下简称张文),论及高中语文第四册《信陵君窃符救赵》中的侯赢之死,笔者读后存有异议,愿与张雅珩先生商榷。原因一,张文认为侯赢自刭“为坚定信陵君夺晋鄙军权来却秦救越的信念。”笔者认为此说不能令人信服。此说前提是侯赢忧虑怀疑信陵君的救  相似文献   

13.
在高中语文教材《信陵君窃符救赵》一文中,侯赢与公子诀别时说:“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目北乡自刭,以送公子。”待公子至晋鄙军之日,侯生果以自杀之举兑现了他的诺言。很多学生对此不解:“送行的方式有多种,侯生却为何选择自杀的方式?这岂不是太不珍爱自己的生命了吗?”其实,侯生的自杀之举,是他在当时的情况之下唯一正确的选择,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这里略作概述,以解疑窦。  相似文献   

14.
高中语文第三册《信陵君窃符救赵》中“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曰”一句,一般的教学参考资料都将“举手”释为“举起手来”,实在令人费解。 其实,这里的“举手”即“举首”,就是“抬头”的意思。晋鄙是一位“宿将”,很有经验,对至关重要的合符一事,他是决不会轻易放过的。合符时,他一定是低着头集中注意力去验符以辨真伪。合符完毕,对公子“单车来代之”的举动颇感怀疑,这时他的注意力自然要从虎符  相似文献   

15.
《信陵君窃符救赵》中的侯赢,也是司马迁精心描写、倾心歌颂的人物,不可忽视。尤其当信陵君危难之时,侯赢分析了局势,献窃符矫夺晋鄙兵之良策,荐朱亥助他成功,一切安排停当之后,即出人意料之对信陵君说:“臣宜从,老不能,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向自刭,以送公子。”此处真是惊心动魄,令人咋舌!侯赢为什么一定要用死来送信陵富呢?这种死有什么意义呢? 如果按照高中语文教学参考书(第三册)的看法,即侯赢的死,“体现了士为知己者死的时代风尚。”似乎也解释的通。战国时期的确不乏先例:晋国豫让漆身吞炭为智伯死;荆轲图穷匕首见刺秦  相似文献   

16.
《信陵君窃符救赵》是一篇传统课文,不知教了多少遍,从不觉得有什么值得斟酌之处,《教师教学用书》的分析、翻译也详备合理,易于接受。可最近发现,课文中“赵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一句,在《战国策·魏策》中记载为“赵王自郊迎”,感到很纳闷。“界”与“郊”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战国策·魏策》上明明是“自郊迎”,司马迁为什么要改为“迎公子于界”呢?又《左传·宣公三年》记“王孙满对楚子问鼎”一事为:“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洛,观兵于周疆。”有趣的是,《史记·楚世家》在记述这件事时也作了一处重要的改动:楚庄王“八年,伐陆浑戎,…  相似文献   

17.
赵国何时灭     
战国时的赵国何时被灭,这个历史上已有定论的问题在现行高中课本中却又成了“问题。”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六国论》中有“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一句。课本注释为:“公元前二二九年,秦王翦攻赵,李牧率兵抵抗。赵王中了秦的反间计,杀李牧。第二年,王翦破赵军,虏赵王,灭了赵国。”“邯郸为郡”就是指秦灭赵,  相似文献   

18.
新教材中仍然保留了《信陵君窃符救赵》。经过修订,注释更精练、准确了,但仍然有几条注释值得商榷。“乃谢客就车”应翻译为:“才辞别朋友(朱亥),坐上车子”。公子介绍的对象应是侯生,不是“宾客”。“为寿侯生前”应翻译为:“到侯生面前祝酒(或敬酒)”。“无所辞”,还是旧教材的注释更恰当。“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中,后一个“椎”属于名词作状语。  相似文献   

19.
“椎”辨     
“椎(Chuí)字在高中文言文中出现了三次。《信陵君窃符救赵》中出现两次:“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订鬼》中出现一次:“病者困剧,身体痛,则谓鬼持箠杖殴击之,若见鬼把椎锁绳,立守其旁。”朱亥用的椎(锤)是什么模样?课本注释未作交代,容易使人想当然:锤嘛,不就是“长柄,柄端有一个金  相似文献   

20.
侯赢是《史记》中的一个人物,他是魏国的一个隐士,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守门者。信陵君屈尊求贤,亲自驾车虚左迎接他于大庭广众之中,遍赞宾客,酒酣,到侯生前,举杯为他祝寿。侯赢受信陵君的知遇之恩,为了报答,在赵国危急求救时,为信陵君出了"窃符救赵"之计。当"窃符"完成,公子过谢侯生,侯生曰:"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侯生突然主动提出"自刭"之说,使读者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