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毋庸讳言,长期以来由于旧的教学理念和升学压力等因素,使得现行中学历史教学更重视对学生历史史实的灌输和考试能力的培养,多少有些忽视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新的全国高考改革方案已于7月8号正式颁布,此方案初定为考语数外三门,外语一年两考,再让学生选考三门,按五级制评价。也就是说,将来学生的高考成绩将会是"3+3"模式,除了统一高考的语数外三科外,还要加上自己选择的三科学业水平测试的成绩。从这样的设计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进行选择,这对历史老师教师来说无疑是一个不小的震动。大家都普遍担心,实行"3+3"模式后将有不多的学生选修历史,教师在学校的地位也将下降。那么,如何才能使历史学科在改革中立于不败之地呢?我认为应从高一开始重视对学生历史情结的培养,具体做法如下:一、基础——明确学习历史的重要性,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刚从初中走到高中,对历史的认识依然是"副科",教师如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重“技”轻“艺”美术教育思想的批判,进而论述了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性和如何培养学生的人丈精神,揭示了高等职业美术教育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农以宁  黄祖洪 《高教论坛》2004,(3):65-67,70
本文提出在高校理工科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应设置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的教学目标,发掘并借鉴学科知识中有关人文精神和心理教育的具体内容,直接或间接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促进学生科学知识、心理素质和人文精神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历史思维能力,是学习历史科学能力的核心。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对几种基本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即学生的归纳和综合能力,分析和比较能力,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等。唯此,才能改变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实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6.
生物学教学中应重视人文精神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物学教学理应担当起人文精神培养的重任,将生物学知识、技能的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生物学教育的人文价值,必将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强大的推进动力和情感支持,应采取多种策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7.
爱因斯坦指出:系统地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重要性就在于提出问题的过程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提出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正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更是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基础和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一、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必要性创新已成为新世纪的教育使命。在历史教学中,要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就需要激活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著名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说:“科学始于问题。”他认为,科学的发现,就是寻找科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素质教育的灵魂是对创新的教育,因此,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历史教学的教学目标,同时也是历史教育的核心和最高境界。那么,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应该如何通过历史教学而培养呢?  相似文献   

9.
历史知识的阅读理解能力是历史学科能力之一,然而在以往的历史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往往被视为语文课的教学任务,而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事实上由于历史学科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历史阅读理解并不能为语文教学所包含。■一、培养学生历史阅读理解能力的意义21世纪对人才能力最基本的要求是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也就是自学能力,而阅读理解能力是自学能力的最基本要求。调查表明,学生在获取知识的众多途径中,教师的课堂教学和自己的阅读是最主要的,而阅读是第一位。阅读还是一条符合个人的特点,针对性强,效果佳的学习途径。由于各种原因,每个人接…  相似文献   

10.
爱因斯坦指出:"系统地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重要性就在于提出问题的过程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提出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正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更是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基础和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1.
由于追求升学率,语文教学中出现了只追求功利性的现象,很多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只着重讲授知识点,忽略了人文性的渗透,使语文课堂变得很沉闷,甚至出现了有个别同学厌学的现象。因此,要想语文课变得生动有意义,就应在语文教学中注重渗  相似文献   

12.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意识是中学历史教育的重要目标。历史思维和历史意识是历史学科的重要素质,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意识是历史学科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提高历史学科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教育部2002年制定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提出:“通过历史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运用唯物史观对社会历史进行观察与思考,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新颁布的历史教学大纲对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意识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意识是指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一种反映;意识是人的综合性的认识活动。它通常由感觉、知觉、…  相似文献   

13.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学生学习好知识和形成能力的重要起点,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作用以及发展学生的创造性都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乐学、爱学,让学生感觉到学史有所用、有所值,并在学习中不断提高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笔者结合高中历史教学,谈谈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14.
<正>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很突出的一点就是强调了阅读教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由此可见,阅读教学是让学生多积累语言材料,沉淀文化底蕴,具有感受、理解、欣赏  相似文献   

15.
16.
当前,高职院校在进行美术专业教育时,尚缺乏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使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受到影响.通过对人文教育、人文精神等概念的阐释,探讨对美术专业学生进行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性,并进一步提出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培养的对策,以激发起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17.
丁念保 《甘肃教育》2003,(11):24-25
人文精神的培养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其中,中学阶段是关键,而中学语文课是受教育者打下良好的“精神底子”的重中之重。那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如何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呢?  相似文献   

18.
正学术界把人文精神定义为依靠语言、文学、历史、哲学、音乐、美术等社会学科基础,结合生活实际,通过内心反省、感悟而形成的道德、情感、态度、价值观、自由、自觉、批判和超越精神,对人生意义与价值的判断和思考。人文精神是以对人生价值的终极关怀和现实关切相结合为原则,以实现完整人性为基础,以全面而自由发展为目标的一种文化精神和生活规范。在课程改革中,把人文精神的培养作为人文教育的中心内容。实施素质教育,把德育和  相似文献   

19.
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界共同研讨并付诸实践的重要课题.我国在恢复高考后,先是注重基础知识教学,后又加强了思想教育教学,近几年又把能力培养放在了重要位置.这是一个对教学三大任务认识不断成熟和完善的过程.1992年国家教委颁布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为初级中学历史教学的能力培养制定了明确目标.但是,在今天的初级中学历史教学中,仍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现象,造成初中学生本应形成的能力结构没有构建起来,直接影响了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影响了高考人才的选拔和素质教育质量的提高,应引起广大教师和教研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历史解释"被《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列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五大素养之一,是历史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高考历史试题考查的地位越来越凸显。高中生对史料进行诠释、解释和论证,既是当今高考历史命题的要求,更是新课程对学生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