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一位学生,每次面对作时,总是挠首冥思,不知如何下笔。我曾问他为何写不出,他摇头说:“我知道老师布置的作题是什么意思,但总找不到什么可写。”他的情况是一部分学生的通病。这一部分学生写作时总是找不着方向,对于作素材的选择总是束手无策。我对此进行了分析,原因就在于写作时的理念不对头,抓不住写作的实质。  相似文献   

2.
教学多年,几乎每年接新高一时总是听到学生议论“物理太难学了”、“高中物理不好学”等的话语,特别是近几年更是这样。还没开始学就打击了一部分学生。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是高中化学第二册(必修+选修)的内容,以前我在处理本节课的教学时,总是让学生自学,然后进行大量的练习,但总是有一部分学生学习起来很吃力,甚至到最后对此类问题产生畏惧情绪,学生两极分化的现象很严重。后来教学我对本节内容的教学作了一种新的尝试,现与老师们讨论分享。  相似文献   

4.
进入高三下学期复习阶段仍有学生这样说“我花了很多时间去记忆,可总是记不住;记住的很多知识,又总是混淆搞错:就算没有搞错,也只掌握了一部分;最可恶的是写了一大通,结果却得不到分。”为什么?本文结合历史学科时序性,整体性、实证性这三个主要特点,与同学们谈谈后阶段的高三历史复习。  相似文献   

5.
当今有一部分数学教师总是说,在教学上兢兢业业.为何学生的成绩不理想?为何一部分学生总是对数学无兴趣.成绩停滞不前呢?造成这种现象有多种原因.一是该生数学基础太差:二是不用心去学,贪玩.自身努力不够造成的:三是缺少主观能动性.在教师的引导下没有激发出他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6.
在中师美术课素描教学中,有一部分“线造型的表现性练习”的内容。过去,我在教这部分内容时,总是先让学生临摹课本上一些范画,试图以此引导学生走进线造型绘画技能学习的大门。  相似文献   

7.
进入高三下学期复习阶段仍有学生这样说:“我花了很多时间去记忆,可总是记不住;记住了很多知识.又总是混淆搞错;就算没有搞错,也只掌握了一部分;最可恶的是写了一大通,结果却得不到分。”为什么?本文结合历史学科时序性、整体性、实证性这三个主要特点,谈谈后阶段的高三历史复习。  相似文献   

8.
知识性、情感性、趣味性──浅谈中学作文“情景”教学孙召军,朱红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尤其是在厂矿子弟学校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教师也找不到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方法,甚至害怕上作文课,因此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总是干巴巴的,没有生活气息,...  相似文献   

9.
我们班有一部分孩子的字写得歪歪斜斜的,总是挺不起“腰杆子”来。更麻烦的是多笔画或少笔画。我探究其原因,发现症结在于学生一方面缺乏审美能力,另一方面粗心马虎,还没有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相似文献   

10.
民办大学的办学经费或投资大致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创办的教育投资;另一部分是学生交纳的学费。我国尽管对发展民办教育确立了“积极鼓励,大力扶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十六字方针,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但如果不允许其营利,则会从根本上抑制投资办教育的积极性。因为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投入总是希望有所回报的,并且更多地表现为经济利益的回报。如果不尊重投资  相似文献   

11.
陈光 《教育艺术》2004,(3):47-48
学生干部似乎历来就是让老师又高兴又发愁的好孩子。高兴,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协助,很多学生工作都能顺利进行,让老师省心不少;发愁,是因为有一部分学生干部在学习成绩上总是不能让老师满意。究竟该如何看待学生干部的学习成绩呢?怎样才算是既对他们的发展负责,又让他们的出色工作  相似文献   

12.
赵雅萍 《青海教育》2002,(11):29-30
笛卡尔说过:“没有正确的方法,即使有眼睛的博学者也会像瞎子一样盲目摸索。”他认为“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发现,英语的小诗和童谣,是小学英语教学的好材料。对于中师英语专业学生来说更是不能缺少的一部分,尤其是在口语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口语教学中,老师总是说或学生总是说,不但学生感觉紧张而且也会觉得乏味。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穿插一些小诗和童谣,让同学们感到比较轻松和感兴趣。例如:Twinkle,twinkle…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数学课堂总是老师主宰教学的程序,学生被动的思考与学习,使一部分学生的智力发展受到抑制,滋生浮躁情绪,而另一部分学生觉其枯燥无味,望而生畏,失去学习的信心。这些都与新课程理念倡导的学习方式相悖,而分组推进则还学生为真正的学习主人,是实施新课程理念的极好途径。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在化学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好化学知识总是比较注重课堂上的讲授,希望通过课堂的讲授,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更多的知识。但最终结果是,尽管教师认真教而学生也努力学,可仍存在一部分学生“上课听得懂,下课记不住,课后做不出(作业或考试卷)”的现象。诚然,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学生阅读课内外书籍的作用和影响不够重视,  相似文献   

15.
作业是整个施教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上课的延续.检查教师与学生之间教与学的纽带:也是帮助学生熟悉和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巩固已学知识的有效手段之一。而现在绝大多数学生想到做作业.总是会与“讨厌”,“枯燥”.“无聊”等一些词语联系起来。“抄”、“背”等作业,把学生的兴趣一点一滴的消磨了.残余的惟有“应付”。因此作业的布置应改变老套的方式,注意引发学生的作业动机,  相似文献   

16.
每次批阅初中学生的期中期末语试卷、中考语试卷,感受最深的总是学生作水平参差不齐。这其中不乏情并茂的佳作,但还有相当一部分作中心不明确、材料不充分、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根本达不到课标对写作能力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沙茹秀 《宁夏教育》2007,(10):19-19
记得在三年级的时候,学校领导再三强调要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给学生科学地布置家庭作业。于是我根据平时掌握的情况,把我班学生分为三部分:好(A)、中(B)、差(C)。每天布置作业时我总是以这样的口气:这一部分学生的作业是……另一部分学生的  相似文献   

18.
赵妍 《成才之路》2014,(15):2-2
正有人说老师的眼光总是那么挑剔,对于学生的优点、成绩,往往一叶障目,视而不见,对于学生的缺点和错误,则竖起放大镜,绝不放过。这种说法也许有夸大之嫌,但毋庸讳言,这多少也反映了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种不良现象:教师对学生批评的多,表扬的少:否定的多,肯定的少。尤其是对一部分后进生,总觉得事事看不顺眼:作业不完成、抄袭、违反纪律等,因此挨批评最多的,也总是这一部分人。心理学家认为,正面表扬比批评对于学生的促进力要大得多,而教师的批评和指责却与学生的成绩有显著的相关。那么,如何正确看待学生,促其成才呢?  相似文献   

19.
数学是研究数和形的科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体系的严谨性。因此,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相当一部分学生越来越不喜欢数学了。数学给他们的印象变得复杂难懂、枯燥乏味,而且总是和令人头疼的考试连在一起。没有了学习的乐趣和信心.可想而知学习数学的效果当然大打折扣。据在大学一年级学生中所作的调查表明.高等数学是大学生们最畏惧的、不及格率最高的课程之一。  相似文献   

20.
学生总是存在个体差异的,优秀的学生总是容易受到教师的喜爱,而学困生容易受到冷落甚至歧视,致使其中很大一部分学困生在不同程度上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学困生的进步,不仅与一个班级的不断进步有着相当大的关系,而且能体现出一名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