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日常教学中,音乐老师与学生交流的时间不像班主任、语文老师、数学老师那么多,基本上以音乐课堂和音乐课外活动为主。甚至很多时候,除了一周两节音乐课外,有的音乐老师很少能和班上的孩子说上几句话。因为交流不够多,所以学生对音乐老师并没有班主任以及主课老师那样有亲切感,而音乐老师也不能全方位地了解学生。  相似文献   

2.
我们常常看到,有的学生写完习作后长嘘一口气,如释重负地把作文本一合,自以为大功告成;有的学生在作文本下发以后,急忙翻看一下分数,匆匆看看老师写的批语,就算完事。我们也常常听到有些学生议论,习作是学生的事,批改习作是老师的事,似乎修改习作与学生自己毫不相干。这些都说明  相似文献   

3.
办公室是班主任找学生谈话最常用的场所。而在目前学校的办公条件下,除了校领导,大部分老师都没有单独的办公室,他们少则三五人,多则十几人,共用一个办公室。这样,办公室里常见的镜头是:有的老师对学生语重心长地谆谆教诲,有的老师严厉地让学生反省错误,有的老师则对学生声嘶力竭地大声训斥……更有甚者还会出现几个老师同时找学生谈话的场面,那可热闹了,简直成了公审大会。再看学生,有的连声检讨,有的一言不发,承受能力差的则痛哭流涕……于是,每个班上都有几个办公室的“常客”,办公室里其他老师常会跟他们开玩笑:“哟,你们又来了。”学生…  相似文献   

4.
上课不认真听讲,小动作不断,教师批评时一副无所谓的态度——课堂上总有一些"问题学生"。如何针对他们开展有效教学是许多教师面临的难题。"问题学生"的产生有许多原因,有的是家庭原因造成的,有的是自身长久的恶习养成的,也有对老师持有偏见故意刁难人的。教师在管理上要对症下药,不可简单粗暴地对待学生,也不能一股脑地将责任都归咎于学生本人。比如有的学生就是对老师有  相似文献   

5.
当今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大致可分为主动型和被动型。主动型逆反心理的表现方式是被教育者因对某些现象、某些事情有片面的看法,而有意识地和教育者的意志相抵抗。例如:有的学生认为时代不同了,再学雷锋是”傻子“的表现,于是对校内好人好事冷嘲热讽,挖苦打击;也有的学生认为老师故意找自己的碴,为了发泄对老师的不满,便公开寻衅挑事,处处与老师作对,这种情况往往还以小群体、  相似文献   

6.
常有老师抱怨:现在的学生自我意识太强,与其谈话是“苦口婆心”地“对牛弹琴”!有的学生阳奉阴违,事后依然如故;有的则当场与老师冲突,不让老师下台;有的忍气吞声但满腹牢骚。这时我们老师做错了什么?[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听了几个老师教学《乡土情结》,感触颇深。有的老师上课前播放了《故乡的云》来烘托气氛;有的老师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与文本对话:有的老师让学生给家长写信以诉思乡之苦,等等。但总有一个感觉就是与文本隔得太远,文章理解得不透。怎样才能让学生踏踏实实地经历阅读?怎样才能让学生真真切切地吃透教材?我用最简  相似文献   

8.
鲁天前 《考试周刊》2010,(12):230-231
上完课后.老师或多或少地都会给学生布置一些作业。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差别较大。有的学生是认真思考、按时保质地完成作业.有的同学可能就比较马虎,为做作业而做作业。个别学生甚至是抄袭作业,敷衍老师的检查。针对这些现象,老师应该如何做呢?  相似文献   

9.
面对一些学生对老师“敬而远之”,有的教师会长叹师道不存,世风日下;有的教师会抱怨教师地位低下,连学生都不理不睬了;有的教师觉得无所谓,你不理我,我也不理你。我认为,师生之间应当和谐平等。师生相见,不一定只有学生先和老师打招呼,老师也可以和学生先打招呼。如果老师放下架子,主动和学生打声招呼,师生关系可能会更加融洽。  相似文献   

10.
学生向老师问好,由来已久.学校要求每天早晨2名值周生笔杆条直地站在校门口,向每一位到校的老师问好.老师们有的微笑着应答,有的表情严肃地点一下头,有的相互聊天,对站立着的学生视而不见……基于学校的要求,学生则把每天的迎候老师当做一项礼仪规范,严格遵守.  相似文献   

11.
周明 《教师博览》2022,(32):52-54
<正>老师们对“问题学生”这个词肯定不陌生。有的老师的教育史,就是一部与问题学生的斗争史。毫不客气地说,有些老师的职业生涯,就是栽在问题学生的手里。反过来说,有问题学生,难道就没有问题老师吗?我认为是有的。恐怕也有一些学生的人生,或多或少就毁在问题老师的手里。当然这些都是极端情况,有,但很少见。大多数问题老师造成的危害,没那么严重。不过,我们还是不要做问题老师,要做一个合格的老师,争取做一个优秀的老师。据我观察,问题老师主要有五类,在此写出来,求教方家。  相似文献   

12.
俗话说,没有无故的爱,也没有无故的恨。然而在有的班主任看来,有的学生却似乎无缘无故对自己充满了敌意,有意跟自己作对,根本无法管教。一些老师由此放任其发展,也有的老师因此跟学生杠  相似文献   

13.
一个十分有趣的教育现象是:有的班主任温文尔雅,却能叫那些顽皮不驯的学生听话;有的老师批评学生,能叫他心服口服;而有的老师批评学生却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做老师的都愿意而且期盼和自己的学生打成一片,有一种正常的、友好的甚至是亲密融洽的情感交流方式。学生方面却始终自觉或不自觉地对自己的老师关起情感的大门,痛快一点的,也是半开半闭。显而易见,班主任如不能了解、不能贴近学生的内心世界,就会增加施教、管理的难度。  相似文献   

14.
在现实的教育中,因过度地追求分数,一些学校并没有成为学生的快乐天堂,一部分教师也没有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越来越多的学生在渐渐失去他们应该有的童真和活泼,原本快乐的学习活动变成了学生们的严重负担。有的学生不愿进学校,有的学生惧怕见老师;少数教师漠视学生的健康,眼中只有分数而没有学生;部分学生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而轻视孩子的道德品质,他们在与孩子的对话中,也常会把孩子送进学校或者把孩子交到老师那里训话作为一种惩罚的方式。  相似文献   

15.
夏立新 《考试周刊》2010,(23):216-216
热爱学生是每一位教师最起码的道德要求,关爱每一个学生是教师的天职,而实际上教师很难做到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因为有的学生似乎非常调皮,无论你怎样批评教育都我行我素:有的学生似乎真的很笨,不管你如何苦口婆心地辅导帮助,他们依然是成绩单上的最后几名;有些学生似乎永远品质恶劣,自上小学起便是班里的捣蛋鬼、老师们的眼中钉。而这些学生也有自己的小天地,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排斥所有的老师,故意制造恶作剧,惹老师生气。面对这些学生,老师们逐渐丧失所有的耐心和信心,对他们采取各种惩罚手段:体罚、变相体罚、心罚。有的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狠狠地讽刺、挖苦他们,一点点地挖掉他们仅存的那点尊严和自信,让他没有朋友,没有关爱,没有温暖……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我经常遇到学生不完成家庭作业的情况,科任老师也是如此反映,全班作业量有时交不到一半;也常看到其他老师为类似的事,把学生一次又一次地请到办公室里交流、沟通。有的经过老师的教育,或是老师采用了一些措  相似文献   

17.
据我观察,大多数学生平时见到老师都会有礼貌地问好,老师也会微笑着回礼。但也有极少数老师,面对学生问好,或目不斜视,面无表情;或不屑一顾,漠然走过。有的老师上课走进教室,学生齐喊“老师好”,他却不作任何表示,甚至连头都不点一下。  相似文献   

18.
搞好中学生的个性评定,是班主任要认真解决问题,学生的个性,主要表现在兴趣,能力、气质和性格等方面。如有的学生坚强,有的脆弱;有的善于记忆,有的长于思索;有的性情开朗,有的心胸狭窄;有的音乐才能出众,有的爱好绘画,有的活泼健谈,有的沉默寡言。学生的个性是这样千差万别,那么,怎样才能准确地对学生进行操行评定呢? 一、观察与积累。为了解一个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他,这叫“有目的观察”。因某种原因引起老师的兴趣,使老师不自觉地对他进行观察,这叫“随意观察”。要获得学生个性评定的丰富而准确的材料。这两种方法,必须兼而有之。其次要注意观察的速  相似文献   

19.
陈庆梅 《湖北教育》2004,(20):59-59
一个十分有趣的教育现象是:有的班主任温尔雅,却能叫那些顽皮不驯的学生听话;有的老师批评学生,能叫他心服口服;而有的老师批评学生却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做老师的都愿意而且期盼和自己的学生打成一片,有一种正常的、友好的甚至是亲密融洽的情感交流方式。学生方面却始终自觉或不自觉地对自己的老师关起情感的大门,痛快一点的,也是半开半闭。显而易见,班主任如不能了解、不能贴近学生的内心世界,就会增加施教、管理的难度。  相似文献   

20.
冷发田 《成才之路》2011,(13):81-81
在从教当中,时常听到学生对老师的私下点评某某老师"真严格""负责任""学生都服服帖帖"的,同样是这位老师,有的学生却称之为"酷吏";某某老师"真有爱心""总是面带微笑""充满亲和力",也同样是这位老师,有的学生却称之为"菩萨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