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听说过他的人,都觉得他是个了不起的传奇人物。见过他的人,都忘不了他那温和的笑容、温暖的大手。他就是孙家栋。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奖励》2010,(1):40-41
合作伙伴、同事们还是习惯称呼孙家栋为“孙先生”、“孙老总”、“孙部长”,孙家栋,不喜欢别人叫他“孙老”,他说“我还年轻,没老。”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技奖励》2010,(1):40-40
我没觉得自己取得了成功 我没感觉到自己取得了什么成功。反正是国家的事业,交给我做的事情,我是尽一切努力和大家一起把工作做好。对我影响比较大的就是刚一参加工作的时候,身边有很多前辈给了我很好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4.
小荻 《教师博览》2008,(5):39-39
洛阳的媒体对张欣绝不陌生.他所代表的洛阳新区教育不断制造着动静.令嗅觉发达的媒体记者早晚都会找上门去,以窥堂奥。与一般喜怒不形于色的行政官员大不一样的是,张欣的行事风格不仅“说唱念打”,而且声情并茂,却没人怀疑他的诚意。任何年轻记者采访张欣.似乎都免不了被他“洗脑”.然后就是跟着他走,最后则是拱手相让.直接把“笔”交到张欣手里。于是,就有了许多出自张欣之手的文章散见于各个媒体,甚至还有报刊为他开辟专栏。  相似文献   

5.
红烧肉吃来好前程 1935年,孙家栋上了学,但因为是左撇子,不被学校接受,两周以后退了学。不过,一年以后,孙家栋就学会了熟练地使用右手。到营口上学后.他已经能左右开弓打乒乓球,而且各科成绩优异。  相似文献   

6.
广播作为一个弱势媒体,要想把一流的精品节目奉献给广大受众,就必须积极探索这一听觉传媒独具的采访规律,不断提高广播记者的采访质量。  相似文献   

7.
美国记者白修德(Theodore White)抗战期间在重庆生活了若干年,回国后他出版了《中国的雷声》一书。书中对国民政府是这样描写的:  相似文献   

8.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高速发展,我们的广播电视成了这个时代发展的一道宣传渠道,为各行各业的发展都起到了较为宽泛的宣传作用,这对于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各个行业的发展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当下的时代发展,新兴自媒体的发展随着科技和网络的进步日益成熟,这对于我们的广播电视的要求就更为苛刻了,所以广播电视记者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个人素养和媒体职业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跟上行业发展的脚步。新闻媒体人提升自己的素养就是提升整个行业的职业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9.
出镜是一个电视新闻记者成功职业生涯的必经阶段,出镜记者要不断提升采访、报道与表达等方面的技能,以形成出镜记者稳定的风格和个性,使记者出镜在理论上的优势转化为现实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0.
"记者型主持人"这个称谓,由"记者"和"主持人"两个关键词组成。优秀的记者型主持人之所以能够言之有物、出口成章,基于他们丰富的采访实践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1.
新闻是社会生活中发生的新近事。深入采访对新闻记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深入采访 ,才能获得新闻材料 ,也只有深入采访 ,才能密切联系群众 ,产生灵感 ,抓到独家新闻 ,写出佳作  相似文献   

12.
新闻采访中记者的语用角色定位包括:1、从自己的角色本位出发,做好角色自制;2、注意角色的自我认知和角色期待;3、在采访中要“入而不陷,淡而不离;”4、要避免角色误区,防止角色迷失和角色易位等。  相似文献   

13.
隐性采访强调记者主体意识的积极介入,但记者应注意介入的限度,正确把握主体行为合法与非法的界限,不能使采访行为超越道德底线,不能干预新闻事件的发展方向。本文运用新闻理论和相关法律,结合具体案例探讨隐性采访的合法性与运用“底线”,透视隐性采访与隐私权的关系,指出公共利益原则、公正原则、善意原则、真实原则和适度原则是隐性采访应遵循的伦理道德基本原则,从而为找准记者在隐性采访中的角色进行理性定位。  相似文献   

14.
实习第一天,我便接到了采访任务。那天晚上很冷,熟睡中的我正做着美梦,忽然急促的电话声响了,“什么,出来采访?”我揉着蒙胧的睡眼拉开了灯,此时已经是凌晨两点了,我不情愿地穿上了衣服,坐车来到采访地点,心想:今天是我第一次采访,原来只是在电视里看别人得心应手地采访,现在却要亲自出马,这次机会难得,我要好好发挥。当时甭提有多紧张了,我马上拨通了老师的电话,希望他能给予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5.
摄像记者在新闻采访中所体现的基本素养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善于观察事物,迅速捕捉瞬间;二是有较高的文艺修养,善于用镜头语言展示内涵;三是基本功扎实;四是后期节目制作到位。  相似文献   

16.
赵元庆 《宣武教育》2004,(11):13-13
9月15日中午,法制晚报两位记者如约来到我校,对我校开展的校本课程进行了专题采访。  相似文献   

17.
“痴迷”是记者的第一品格,这是刘向东同志从事新闻工作数十年的心血结晶。编者以为,这不仅是对从事新闻工作而言的,干其他任何一项工作也都要有“痴迷”般的执着。正如作者在文中所说,没有戏痴成不了著名戏剧家:没有棋痴成不了著名棋手;没有艺痴成不了著名艺术家;没有对科学的痴迷,也成不了著名科学家。因此,我们即使不直接从事新闻采访工作的同志,也应该从此文中得到启发。[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2010年1月11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召开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我从前一天下午拿到印有金色国徽的红色会议出席证那一刻开始,就有一种兴奋的感觉。自从我撰写了《奔月——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一书后,我对孙家栋的事情就更为关注了。按照大会要求,我9点半准时坐在11排的位子上,看到孙家栋已经在主席台第三排最右侧的位子上就坐,他低头像是认真地看着什么文件。上午10时,全体与会人员高唱雄壮的国歌,在热烈的掌声中,  相似文献   

19.
廖晓宇  项健 《考试周刊》2007,(18):127-128
对于一个意图成为优秀记者的人而言,所需要的是激情与冷静。激情和冷静本身是一组矛盾,它们既是感性和理性的两个较好的表现形式,同时也可能是导致采访活动成败的原因,关键在于记者能否控制和熟练运用这这两种情绪。  相似文献   

20.
延安时期,欧美记者来到延安,用镜头与文字让世界了解了红色中国的真相。在欧美记者的眼中,生活在艰苦环境中的延安人接纳了共产党;共产党帮延安人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这既构成了延安时期外国人视角下的延安形象,也对当下构建党群和谐共谋发展的延安形象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