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对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创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出发,分析“赛育协同”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价值意蕴,并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例,探讨以赛促教、以赛促创、以赛促就业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将“赛育协同”融入卓越工程师培养、学生科创团队建设、学生创业就业发展三个实践案例阐释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中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升到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第一次将“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作为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这样,素质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社会责任感,第二是创新意识,第三是实践能力。近几年来,我国的素质教育更多的是讲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而对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则讲得相对较少,以至于不少学生缺失了对家庭、对学校、对国家应尽的更多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3.
编者按: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任务,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教育是关键。新课程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而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生成,始于创新思维的培养。本期“三人行”栏目围绕“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这一话题展开,  相似文献   

4.
二十一世纪是“创新时代”,需要“创新型人才”。创新时代的教育,首先要教师摆正自己和学生之间的位置。师生不是主属的关系,老师和学生应该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学生是主体,是顾客;老师是主导,是服务者。  相似文献   

5.
国家新教改纲要指出:要“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要“坚持能力为重,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在传授数学知识和培养相应能力的过程中,应特别注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其在理解数学的同时,也更好地发展创新思维能力。下面,仅以笔者的教学实践为例谈谈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6.
“三全育人”是新时代党中央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提出的重大策略。高等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该研究分析了“三全育人”和“双创”国家战略,提出推动高校图书馆“三全育人”与“双创教育”耦合的策略,创新图书馆服务及服务育人(双创服务)功能,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高校人才产出质量、推动毕业生创业就业,从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使之成为国家发展的动力之源。  相似文献   

7.
研究型大学科技创新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也是打造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其使命担当包括瞄准寻求重大原始创新突破、聚焦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锚定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三个方面。在科技自立自强背景下,我国研究型大学科技创新范式需要在目标定位上实现从注重“经济使命”向更注重“混合型使命”,在组织方略上实现从注重“自由探索科研”向更注重“有组织科研”,在类型特征上实现从注重“节点式创新”向更注重“全链式创新”的全面跨越,以积极回应科技体系与教育体系的系统性变革。立足经济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学校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发展上“寻突破”,在提升产学研用合作核心竞争力上“谋先机”,在服务国家和区域创新发展战略上“下功夫”,将成为未来研究型大学科技创新范式转向的实现进路。  相似文献   

8.
吴克诚 《中学理科》2006,(10):16-17
根据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到2010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与普通高中教育规模大体相当,职业教育要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服务。实施国家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加快生产、服务一线急需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特别是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紧缺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培养。“国运兴衰,系于教育”,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应用型人才、高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各类专家、人才的关键素质就是创新与创新能力,而各种创新行为与成果都源于问题,没有问题就没有创新。为实现我国建设成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中等职业学校的数学教学必须积极开展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提出问题能力和解决数学问题为核心的教学。  相似文献   

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也是振兴国家的先进思想。贯彻“三个代表”的要求,就要坚持与时俱进,坚持先进性,坚持执政为民。大学教师应是“三个代表”的模范践行,要做到:与党一致求先进;为学生服务献爱心;与时俱进求创新。  相似文献   

10.
“创新是我们中华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繁荣昌盛、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要使学生“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品质和实践能力。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现代素质教育,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1.
上海体育学院多年来坚持“德育为先,学生为本,质量为重,服务为上”的学生工作指导思想,以“使学生完成学业为本分”为工作着力点,以“让每个学生的成才成为可能”为工作理念,积极创造条件,整合优质资源,搭建展示平台,主动服务社会,着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体育人才。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以人为本,育才创新”几乎成了各类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宗旨。以人为本,就是树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思想,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浓厚气氛,明确一切为学生、教师服务的观念。育才是学校的中心任务,是学校教学、科研、为社会服务三大职能中的首要职能。至于创新,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深刻指出的,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本文仅仅想提出关于培养创新人才的几点思考。创新人才培育的思考明确创新的要求创新应体现在培养目标中。多数学校已把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学校发展的动…  相似文献   

13.
《教育情报参考》2006,(7):F0003-F0003
湖北省襄樊市高级技工学校,坚持“服务经济、服务就业、服务学生”的办学宗旨和“品德优良、技术精湛、素质全面”的培养目标,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教育理念和“面向市场,创新机制,突出特色,稳步发展”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总书记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学生是国家民族的未来,应该在学生时代培养创新精神。在扎扎实实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应该不局限于书上写的,不满足于老师讲的,应该敢于“标新立异”,善于“异想天开”,应该以自己的独有方式,来体现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怎样使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呢? 一、让学生形成自觉创新的品质 创新的品质,就是一个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自觉进行创新的意识。这种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培养。例如,通过《司马光砸…  相似文献   

15.
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重大课题。然而,教师教法的创新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前提。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教学方法的创新,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为学服务,在教法设计上彻底改变那种“千篇一律”、“千课一面”的做法,因文而异,创造性地活用丰富多样的方法,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变“封闭”为“开放”。要打破自我封闭的条条框框的束缚,构建开放的课堂,让教学充满生机活力。 1.教…  相似文献   

16.
朱松标 《中学理科》2007,(12):75-76
党中央提出:“要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在《科学课程标准》的目标中提出要“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国家的希望,只有拥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才能强国富民.我们如何利用科学课程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技术创新教育呢?  相似文献   

17.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这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国人的共识。基础教育是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础,课堂教学又是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方法创新方面,教师的职责主要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学”,不能满足于学生“学会”,更要引导学生”会学”;在创新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在于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  相似文献   

18.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这是江总书记在“十六大”中的讲话。的确,世界在变化,在发展,为了给国家培养出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要改革,要创新,教师就更应该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首先来源于社会、生活;来源于对社会、生活中的现象产生的好奇,来源于对“好奇”的“质疑”。学生的“质疑”需要教师的诱导、启发、鼓励,使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逐步形成“生疑”的能力,训练学生的探索性思维。经过几年的探索,我认为应先“引导生疑,疑中求质”,然后“诱导质疑,质中求创。”  相似文献   

19.
语言服务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可以创新语言服务的模式,拓宽语言服务的外延,增强语言服务能力,丰富“国家语言服务”体系的构想。在资源整合、空间拓展、技术跨界融合等方面可以促进语言服务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升国家语言能力。促进“互联网+语言服务”创新融通,是满足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网络强国战略”、“大数据战略”实施的迫切需要,是把中国打造成融通世界的枢纽和桥梁,以及构建“中国+”特色“命运共同体”的有效途径和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20.
教育的产品是服务。享受这个服务的是学生,购买这个服务的则是家长和国家(义务教育),所以,家长是“上帝”(国家也是“上帝”),而学生不是“上帝”!学校提供教育服务,服务的直接对象是学生,服务的间接对象是家长、国家。家长和国家为教育服务“买单”,我们视家长为“上帝”、视国家为“上帝”是应该的。至于学生,虽然是服务的对象,但这是一个特殊的对象。我认为视学生为“上帝”不合适。家长被当做“上帝”了吗?现在,家长请教师吃饭,家长给教师送礼,家长给教师办事,这不仅是普遍的,而且也被人们认为是应该的。顾客是“上帝”,有顾客请营业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