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写作是人与人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只有源于生活的习作才是真实的、有价值的。习作教学中,我们倡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进而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反对那种事先规定套路,为写作而写作的做法。只有将学生的写作生活与真实生活相结合,学生才能在习作中学习诉真情,做真人。  相似文献   

2.
写作是人与人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只有源于生活的习作才是真实的、有价值的.习作教学中,我们倡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进而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反对那种事先规定套路,为写作而写作的做法.只有将学生的写作生活与真实生活相结合,学生才能在习作中学习诉真情.做真人.  相似文献   

3.
巫海燕 《考试周刊》2012,(42):76-78
新课标提出: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学生要是不懂得这一点,就不会真正知道写作的方向在哪里,他们写作,只是为写而写,受命于老师,永远享受不到真正的写作的快感、荣耀感和幸福感。在孩子习作过程中,如何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材料,让学生乐于表达,显得尤为重要。《我最崇拜(喜欢)的人》(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习作6)是一次写人的习作训练。教材呈现了两段文字,第一段是习作提示:"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喜欢或崇拜的人。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习作教学就是给学生一个习作要求,按照教师灌输的写作方法写作,有的时候无话可说也要逼迫自己绞尽脑汁创作。这样的习作教学往往会产生一些不好的现象,学生们害怕写作文,写出来的作文也往往"千篇一律"。这是为什么呢?笔者认为我们的习作教学进入了一个误区,学生为了写作而去写作,写作的目的变成了应试。笔者想,真正创作的目的应该是将作者的内心世界用文字形式表达给他人看,这个他人就是"读者"。因此,习作教学中,笔者融入了"读者"这一理念,采用同伴互助式习作评改这一方法来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6,(71):44-45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是重要的内容之一,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是重中之重,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大的内部推动力。学生对写作训练有浓厚的兴趣是教学的最大成功。所以,要让学生对习作感兴趣,使学生乐于习作,爱上习作,就要努力为学生创造宽松而富有情趣的习作环境,选择感兴趣的习作材料,进行开放型指导,利用习作以后的交流和展示,鼓励学生进步,提高学习兴趣,在兴趣支配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写作活动,从而提高小学写作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6.
作文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如果能充分激发孩子们的写作兴趣,构建起独特的习作动力系统,就一定会让学生爱上写作。在多年的作文教学中,通过构建动力写作体系,唤醒学生的发表意识、读者意识和精品意识,使学生明白写作是自我表达、与人对话,从而推动学生保持一个较为持久的写作亢奋期。本体系主要分为:习作激励系统、习作协力系统、习作助力系统、习作活力系统。  相似文献   

7.
中年级是小学生习作的起步阶段。由于学生刚刚迈人写作的门槛,而习作的要求又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于是很多学生便对习作产生了畏惧心理。如何帮助这一阶段的学生渡过习作起步的难关呢?  相似文献   

8.
搞好习作教学,提高学生习作能力,对于教师们来说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学生们习作时心理压力大,作为教师,给孩子们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尤为重要。愉悦的心境下习作才会思若泉涌。然而,写作最忌空话、套话。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说真话、说心里话。通过"善积累、乐练笔、多途径"强化习作教学,使孩子们在习作中绽放笑容。  相似文献   

9.
蔡晋琴 《阅读与鉴赏》2011,(2):43-43,42
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在进行作文教学中,必须让学生懂得,习作有时为自己而写,即自我表达,有时是要写给他人看,即为了与人交流;必须让学生知道,习作不是为了要给老师批改,习作不是为了完成一次任务;必须让学生懂得,习作是为了要表达自己的感受。只有这样,才谈得上个性作文,创意作文,才能让学生的作文快乐起来。  相似文献   

10.
王辉 《教师》2012,(15)
笔者最近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对全校三个年级1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你喜欢习作么?结果让人吃惊:10%的学生喜欢写作,50%的学生不喜欢习作,还有40%的学生承认想写好但是写不出来。传统的作文教学片面强调主题先行,要求突出文章主旨,塑造高、大、全式的人物形象。这些要求人为地为学生习作设置了障碍,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压抑了学生的情感宣泄,束缚了学生的创造力。学生就会为写作而写作,迫不得已,勉力而为。写出的东西假、大、空。因此学生一写作就头疼,久之厌倦习作。  相似文献   

11.
学生习作过程,是学习问题解决的过程。而习作是否顺利,与学生本身的知识有很大关系。一是习作内容(写作陈述性知识),是否有话可写,二是写作技巧(写作程序性知识),比如本次习作的表达艺术感受的几种方法;三是写作策略性知识,比如本次习作要如何灵活运用表达感受的方法来表达艺术感受。以知识分类论和教学论来指导学生习作,有利学生扎实写作基础,提高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不少学生写起散文来,思如泉涌,一发而不可收拾,而面对应用文写作,则抓耳挠腮,不知如何下笔。原来,他们认为应用文是照着框框往里塞字词,很难发挥出一个人的写作才能,提不起写作的兴趣。 果真如此吗?针对学生的这种偏见,在假期,我让所教班级的每位学生替学校写一篇招生广告,并准备从中挑选出一篇优秀习作张贴到大街上去。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写作热情都很  相似文献   

13.
小学高段习作的教学存在着诸般困难,一方面,小学生们由于年龄受限,还没有养成严谨发散的思维习惯,习作当中运用的素材未免过于老旧,容易使阅读者产生审美疲劳;另一方面,传统的习作教学方式使学生缺乏自主性,严重地禁锢着学生的写作思路,让学生感觉无物可写,下笔困难。而小学高段习作教学开设的目的是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从而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在拥有一定语文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生动地用文字表达自己对生活中所见所闻的感受。为了提升小学高段习作的教学效果,教育工作者做出了不少研究。调查表明,将思维导图引入习作教学课堂,将有效地提升习作教学质量。本文将论述思维导图的概念及主要特征,探讨思维导图的引入能为习作教学带来哪些优势。  相似文献   

14.
一、小学语文中高段习作教学任务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通过第二、三学段的习作教学,使学生热爱习作、学会习作,打好基础,发展个性,为学生打下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具体说来,学生要“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相似文献   

15.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习作教学应是一种追求学生"学会写作""乐写善写"的学习活动,要求学生具有积极的写作态度和浓厚的写作兴趣,也就是在情绪情感上、动机上都主动习作、能于习作、善于习作。如此的习作状态是最佳的。然而,当前习作课教学中学生的"习作状态"总是有意或无意地被教师们忽略。联系课堂调研分析原因,并结合《我的心爱之物》一课的教学提出了三个方面的习作状态开发策略:设"趣点",情境联动,化被动为主动;把"重点",方法带动,化平淡为精彩;融"真情",坦诚互动,化心动为行动。三个方面整合推进,共促习作。  相似文献   

16.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习作是学生主体表达自我、抒发情感的渠道,是源自内心认知下的"以我手写我心"。但很多教师并没有真正认识到习作表达的本质,无视学生的内在情感,使得习作成为一种硬性的任务。笔者以为要在学生写作过程中,创设鲜活而真实的认知情境,鼓励学生说真话、抒真情、写真事,让写作真正发生。一、从关注写人到关注立人,在教学目标厘定中践行真实写作习作教学常年占据语文教学头等杂  相似文献   

17.
董震地 《成才之路》2012,(17):49-49
正高职学校的英语教学,老师们都不注重学生的习作,学生自己也没有引起重视。习作成了他们致命的缺点,他们的习作水平上不去,影响了学习成绩,也影响了综合素质的提高。学生们在写英语作文时,不但不知道写什么,而且写作的思维也中文化,写成了中文式英语,这样的写作常出现语法错误等。所以,对学生的强化训练非常重要。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学会英语表达的思维方式,这是学会写作的唯一之路。要提高自身的英语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写出较为正宗的英语。  相似文献   

18.
傅伟雄 《教师》2013,(19):95-95
长时间来,习作教学过于重视写成的"文",忽视写文的"人"。课程标准修订稿颁布,教育价值取向进一步凸显"以人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个性发展为本",习作教学理应减少束缚,让学生率性为文,个性为文。一、懂得写作是一种需要课标修订稿第三学段写作目标提到让学生"懂得写作是一种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实际调查中,教师给了学生太强的任务意识,需要多想办法,才能调动内在需要,使个性化习作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9.
<正>鼓励学生放开胆量写作,即写放胆文"。就是教师提供一种或几种习作的范围,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命脉题材,自己选材立意,不限体体裁,不规定字数、时间,学生爱写什么就写什么,爱怎么写就怎么写,任学生思路尽情驰骋,自由地倾诉表达,以调动他们的内在潜质,让学生的  相似文献   

20.
漫谈观察     
写作的形象化、体验化呈现写作知识是写作实践的抽象化概括,是规律、是理论。理论来源于实践而又指导实践。没有实践基础的理论是空论,甚至是谬论;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往往是盲目的,往往事倍功半。对于小学生习作来说,有写作知识指导的习作实践是理想的写作境界。然而,写作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的直观化、形象化冲突是横亘在学生习作知识学习面前的一道难题。抽象的写作知识不经过学生的亲身体验、感悟,写作知识与学生的习作实践必然呈现油水分离状态。何捷老师的教例,以游戏为手段,以现场案例呈现为载体,以强化学生体验为目的,圆满地解决了写作知识传授这一难题。这里刊发何捷老师的教学设计、教学实录,以及刘仁增老师对该课的赏析评点。期望给老师们以启迪,资借鉴。(文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