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训     
加拿大有个真实案件。有个小男孩玩弹弓,不小心打坏别人一只眼。一位资深法官办理此案时,感到很为难--如何处置肇事男孩?既不能直接追究其法律责任,又要让他从中吸取教训,而采取的方式还不能对孩子造成实质性伤害。  相似文献   

2.
弓弦     
乡下孩子玩的游戏很简单,但以他们那种简单的游戏方式可以完全驱散所有的无聊,捉蚂蚱,捉螳螂,捕蝉……总之就是捉几只虫,如何处置就看玩得腻不腻了。还有,玩弹球和玩弹弓。我现在也混在他们之中。妈妈每次带我来姥姥家,我都追着表哥跟他的一群伙伴玩。只是我没有弹弓,他们每人都有。  相似文献   

3.
羞愧     
约翰尼和莎莉是小姐弟俩,这一年夏天到了,他们两个一起到祖父家过暑假。约翰尼在那里学会了玩弹弓。这天早上,他去树林中练习弹弓,不过他的技术很差,半天过去了,他什么也没打到。一天,约翰尼回家时,看到了祖母在院子里养的一只小鸭子。祖母养了许多鸭子,不过这是她最喜欢的一只。约翰尼离这只鸭子不远,冲动之下,他拿起弹弓,放上一块小石子,瞄准好后,"嗖"的一声射了出  相似文献   

4.
<正>相传,赵匡胤(yìn)未做皇帝之前,是个身强力壮、爱好耍枪弄棒的小伙子。当时赌博盛行,赵匡胤也混在赌场,几乎场场能赢,但他仗义疏财,所以人们送了他一个"仁义白花"的绰号。几年后,赵匡胤决定外出开开眼界,闯闯世界。一日傍晚,他行至一个山区小镇,见边上有一卖熟莜(yóu)面的摊点,早已饥肠辘(lù)辘的他顾不得问价就大吃了起来。薄薄的莜面窝窝,加上羊肉蘑菇卤子,闻起来香吃起来更香,于是左三碗,右五碗,不一会儿就把十八大碗吃了下去,外加三大碗金针、木耳、蘑菇做的三鲜汤,他顿感精神倍增,不由得脱口道:"我活了20多岁,从来也没有  相似文献   

5.
小鸟荡秋千     
<正>暑假里,亮亮缠着爷爷给他做一把弹弓。爷爷答应了,拿着柴刀来到河边,找到一棵枯死的柳树,看到柳树上有一个树杈,这个树杈的形状就像一个"Y"字,非常适合做弹弓。爷爷很有经验,用食指横在"Y"字头上,能看出中间的空白部分是一个等腰三角形。爷爷连声赞叹:"好树杈!"他小心翼翼地把它砍了下来。爷爷把树杈上的枯皮去掉,钉上螺丝钉,就是那种带有螺纹的螺  相似文献   

6.
黄悦波 《家庭教育》2009,(12):38-38
Q 我的儿子今年6岁了,他在小区里玩弹弓,把一个孩子的眼睛射伤了。弹弓是另外一个大孩子借给他玩的,这个大孩子在小区的商店内买的,弹弓也是商店的老板自制的。现在受伤的孩子父母要求赔偿,我能不能要求那个大孩子的家长一起赔偿?  相似文献   

7.
吴大有 《班主任》2000,(3):19-19
小学中、低年级的学龄阶段,正是孩子们玩的兴趣最浓的时期,且花样不断翻新。你今天不让他打纸牌,明天他就玩弹弓,你说弹弓伤人有危险,他就推着铁环满世界跑。  相似文献   

8.
宋太祖赵匡胤当初还在后周柴世宗手下为将时,有一次与敌军展开了你死我活的厮杀.赵匡胤正杀得兴起,突然,他的战马中箭而死.赵匡胤跌落马下,敌军的几个战将乘机围了上来.正在这时,赵匡胤手下的一个骑兵突然飞驰到他面前,跳下马来喊道:"将军快上马!"情急之中,赵匡胤也来不及说什么,只匆匆看了那骑兵一眼,便跨上战马与已驰到面前的敌人拼杀起来……  相似文献   

9.
陈康和 《教育文汇》2014,(14):43-43
这天,王乐上学时偷偷带来一把弹弓,玩着玩着竞把它折断了。他拨弄了半天修不好,便跑来办公室,请我帮他修。偷着带危险的玩具进校,竟然不怕被发现,还要求老师帮助修理?我虽然觉得奇怪,但还是接过了弹弓。  相似文献   

10.
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弹弓有多大?答案:84米。超级弹弓在哪里?答案:在美国现役的"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上。每艘航母都装着4个"弹弓",从右图我们可以看到,起飞甲板和斜角甲板的前端各有两条像拉链一样的道道,有时还从里面冒出白汽。那就是蒸汽弹射器,它能把舰载机一架一架地弹到天上去,就跟玩一个超级大弹弓一样。  相似文献   

11.
五六七八 周海亮 小时候的大狗,一把弹弓玩得出神入化。他眯起一只眼,瞄准远处的枣树,怪叫一声“着”,便有一枚绿枣直直落下。枣树是春霞家的,古老,高大,繁茂葱茏。自有了大狗和他的弹弓,春霞全家就没吃过一颗成熟的红枣。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讲述一个盲童用弹弓击中玻璃瓶的故事,初读觉得不可思议,越读越感意味深长,不禁联想到读书的道理。夏季的一个夜晚,在一片空地上,一个10岁左右的小男孩,用一把做得很粗糙的弹弓,打一只离他有七八米远的玻璃瓶。他是个盲童,眼睛看不见,最后居然打碎了那只玻璃瓶,真有点难以置信。这个出乎意料的结果,却又在情理之中,并非偶然,而是必然。因为这个小男孩具备了击中目标的必要条件。他有决心。盲童为什么要打弹弓?作者不解地问他母亲。回答是“别的孩子都这么玩”。言外之意:别的孩子能做到的,他也要做到。不因眼睛看不见…  相似文献   

13.
小江是Z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暑假到了,他被父母送到农村的亲戚家里去玩。在亲戚家的日子里,小江的表哥用牛皮筋给小江做了一个弹弓。他们俩每天用弹弓打长在树上的果子,用田里的稻草人当靶子练准心,两个人玩得不亦乐乎。  相似文献   

14.
正上午放学后,龙飞径(jìnɡ)直向游戏厅跑去。今天爸爸去外地出差(chāi),妈妈在单位值班,没人管他,他终于可以疯狂(fēnɡkuánɡ)地玩一把了。最近几周,龙飞迷上了网络(wǎnɡluò)游戏。一有时间他就泡在游戏厅里。可是,每次龙飞正玩得高兴时,爸爸都会突然出现在他身边,然后把他"强行"带出游戏厅。即使是很偏僻(piān pì)的游戏厅,爸爸也能找到,这让龙飞疑  相似文献   

15.
18.赵匡胤教女俭朴赵匡胤,河北琢州人,宋朝开国皇帝。他于公元960年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自立为帝,史称宋太祖。他是一位很有才能的政治家,实行"先南后北"的策略,为我国历史上的统一事业作出了很大贡献。同时,他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削减地方势力,为巩固统一、制止分裂割据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不许再玩了!"爸爸一拍桌子,洪钟般的大嗓子一吆喝,正玩得天昏地暗的妹妹和我立马噤若寒蝉.是的,爸爸在家中就是有这般的威力,他的话有如圣旨,谁也不敢违抗.别看爸爸个头不高,平时话也不多,但他是个做事很讲原则的人,说一不二,谁要是乱了规矩,他可绝不轻饶.  相似文献   

17.
俗语,也称“俗话”、“古话”,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人民的生活经验和愿望。有不少俗语是有其渊源掌故的,一句话就有个生动的故事。下面就是几个有趣的俗语故事。恶作剧“恶作剧”来源于我国古代的一句俗语。相传古时候有个叫韦生的人搬家到汝州这个地方。半路上他看见一个和尚正独自一个人在赶路,韦生觉得他的光头很好玩,就用弹弓弹他的光脑袋。开始的时候和尚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继续赶路。后来他的脑袋上一连中了五颗小石子,非常疼,和尚别过头看到原来是韦生在用弹弓弹他,于是忍无…  相似文献   

18.
小丁当真是个顽皮鬼,袋子里总放着弹弓、爆竹、火药枪之类的玩艺儿。爸爸妈妈常说玩爆竹、火药枪危险,可他就是不听。  相似文献   

19.
比喻趣话     
比喻,是我们最熟悉的一种修辞方法,俗称打比方。关于它的作用,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战国时有一个哲学家叫惠施,他说话很喜欢用比喻。有人便对当时的梁王说:“惠施说话喜欢打比方,如果不许他打比方,他就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了。”第二天,梁王就召见惠施,对他说:“你以后说话只许直来直去,不要打比方了,如何?”惠施听了,很巧妙地回答说:“现在有个人不知道弹弓是什么样子,你告诉他,弹弓的样子就像弹弓,他能明白吗?”梁王说:“当然不能明白。”惠施接着说:“要是进一步告诉他,弹弓就跟射箭的弓差不多,不过它的弦是用竹子做的,发射出去的不是箭,…  相似文献   

20.
比喻趣话     
比喻,是我们最熟悉的一种修辞方法,俗称打比方。关于它的作用,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战国时有一个哲学家叫惠施,他说话很喜欢用比喻。有人便对当时的梁王说:“惠施说话喜欢打比方,如果不许他打比方,他就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了。”第二天,梁王就召见惠施,对他说:“你以后说话只许直来直去,不要打比方了,如何?”惠施听了,很巧妙地回答说:“现在有个人不知道弹弓是什么样子,你告诉他,弹弓的样子就像弹弓,他能明白吗?”梁王说:“当然不能明白。”惠施接着说:“要是进一步告诉他,弹弓就跟射箭的弓差不多,不过它的弦是用竹子做的,发射出去的不是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