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诚信是一种传统美德,也应是一种现代社会生活方式。调查发现,当前小学生诚信生活中存在着:不同群体小学生诚信水平差异显著,诚信道德知行脱节,不遵守诚信规则等问题。我们应从小学生的生活世界出发,从提高其自律意识、发挥日常生活的基础作用、挖掘制度生活的诚信教育资源等方面建构小学生诚信生活,培养其诚信品质。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20,(46):15-16
"诚"主要指忠诚老实,诚恳待人;"信"主要指取信于人,信任他人。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道德之基石,是小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重要内容,诚信教育应从小抓起。但由于社会原因,小学生的不诚信现象比比皆是。学校教育如何培养诚信学生,尤为重要。文中先分析学生不诚信现状的成因,再从知、情、意、行几个方面论述培养诚信学生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是"礼仪之邦",礼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今天,小学生礼仪是小学生内在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是小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必须恪守的行为规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公民道德建设要在全社会大力提倡"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对小学生进行传统礼仪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蒙田结合当时法国的社会现状论述了功利和诚信问题,他强调指出,现实中的诚信缺失主要源于人的内在品性——人类情感的多变性;人们在处理功利与诚信的关系时必须坚持公正原则;要充分运用理性的力量维护诚信对于功利的首要地位,消除各种错误观点的影响。这些思想对我们认识当代诚信问题的复杂性,协调和处理功利与诚信的关系,开展有针对性的道德教育和监督工作,建设诚信社会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诚"即诚实诚恳,主要指主体真诚的内在道德品质;"信"即信用信任,主要指主体"内诚"的外化。千百年来,诚信被中华民族视为自身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然而,近些年来,诚信在消退,拜金在滋长,诚信成了"傻冒",失信成了"能耐",这些不良社会现象也不时侵蚀着洁净的校园。面对诚信的缺失,重新审视我们的教育,究竟怎样更好地弘扬美德,恪守诚信呢?一.识清现象:诚信缺失——令人心忧(一)考试作弊屡禁不止。  相似文献   

6.
张辉 《辅导员》2011,(18):26+33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诚信对于建设人类社会文明极为重要。"诚信"是人的内心状态,"诚"即诚恳、诚实,不弄虚作假,"信"是讲信用、信任,不欺诈坑弱,做到诚恳待人,以信用取信于人,对他人讲信任。一、对小学生开展诚信教育迫在眉睫首先,家庭、社会环境与学校诚信教育脱节,造成诚信问题。学校教育学生要讲诚信,学生也按诚信誓言中的内容做了,但换来的可能是家长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7.
诚信思想自古至今都是个人修养和社会生活的重要范畴。在介绍传统文化中"诚信"概念的基础上,分析现代社会存在于政务、商务、个体和司法中的种种失信现象,揭示失信行为频发的原因,并从诚信思想教育、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和加强法治保障三个方面进行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8.
"明礼诚信"是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内容之一.但我国目前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却存在着严重的"诚信缺失"现象.现代社会,无论是规范个人行为,还是发展市场经济,特别是我国应对"入世"的需要,都强烈呼唤诚信的回归与重建.重建诚信,需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道德与法制相结合,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9.
正在《品德与社会》的课程教学中,我们从"与"字读出了"品德"与"社会"的并列关系,在实际教学中,两者却还存在着互相影响、辩证共存的关系。一、社会与品德的关系在中国这个历史悠久的国度里,社会与品德的关系从来都显得比较复杂。在小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我们面临的基础是学生在家庭、生活中接受到的道德训化,这其中有积极的一面,比如家长都会教育学生要诚实、要勤奋,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消极的内容,如被人欺负就要跟他打,不能示弱,等等。到了小学高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的一个重点,就是在与学生一起分析社会现象的过程中,将学生的思想道德取向引向一个较高的价值水平。这其中有两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诚信是人类社会特有的道德现象,高校招生考试事关考生的切身利益。高校招生考试对社会诚信规则的恪守与背叛,不仅影响高等学校人才选拔的质量、招考管理机构和高等学校的诚信形象, 更重要的是影响高校招生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在市场经济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确保高校招生考试的公平性和公正性成为高校招生考试的主要目标和工作内容,构建高校招生考试诚信环境的基础性作用日益突显。  相似文献   

11.
在现实危机与理论借鉴的双重促动下,回归生活世界的教育理论迅速成为中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主题。无论是从"形而上"的超验之维,还是从"形而下"的经验之维,教育回归生活世界都是一个难以成立的命题。在中国教育场域中,西方的生活世界理论不是拯救中国的现实教育危机的密钥。虽然社会生活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教育价值,但是社会生活不是完美无缺的,而是有限的,所以,学校教育对于社会生活只能是超越而非回归。同样,学校教育中生活不同于一般的社会生活,它是有限的生活,我们不能苛求学校教育中的生活像社会生活一样。学校教育中生活只能是有限的系统生活而非零散的浅薄生活。  相似文献   

12.
张艳萍  刘栋 《考试周刊》2007,(28):16-18
诚信是社会道德规范体系的基础和根本,是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开展的基本原则。然而,由于社会经济体制转型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近年来高校招生领域腐败丛生,教育失信现象层出不穷。本文在阐述高校招生恪守诚信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我国高校招生诚信机制的举措。  相似文献   

13.
"学会做人"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据此"做人教育"要引领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健康人格的养成,从而更好地学会生活、学会生存、规划人生、享受人生.由于家长价值取向片面、社会价值多元混乱、学校德育泛化空洞,不少中学生存在着道德认识模糊、价值选择真空、人际交往功利等问题,因此,需要建构"做人教育"的核心价值观,面向家庭、学校和社会,树立尊重意识,讲感恩、讲友爱、讲礼貌;树立诚信意识,讲责任、讲诚实、讲信用;树立规则意识,讲孝道、讲纪律、讲法纪.  相似文献   

14.
诚信作为一种基本的道德规范,是维系社会正常运转的基本手段,然而当前社会不断出现的诚信缺失直接导致了中学校园诚信缺失现象日益突出。我们要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分析外界因素对中学生诚信的影响。中学教育在强调培养中学生学好课本知识的同时,更要下大力度培养学生诚信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15.
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一种良好的道德品质,一种高尚的人格,是为人之根本,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邓小平同志曾多次强调要“实事求是,老老实实,反对‘说空话,说假话,说大话’”。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小学生是社会不能忽视的一个群体。当前,在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下,在学校教育模式、教育内容、教育者素质等因素的制约下,加之小学生自身年龄小,辨别是非的能力低,自我约束力不强等原因,小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也日益凸显,令人担忧。其表现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日常生活、交往过程中的诚信缺失。如…  相似文献   

16.
<正>"生活教育"是中国现代杰出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其内涵为"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我们的教学应如陶行知主张的:做好学校和社会的联系,加强社会实践,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应避免教育内容过时陈旧、不符合学生生活实际、不切合学生思想认识、不能很好地为学生的将来生活服务的现象再次出现。"生活教育"  相似文献   

17.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学龄前儿童具有"以我为中心"的特点,即对任何事情都"以我为中心",什么都离不开"我".这一阶段的儿童不会从第三者的角度看问题,缺乏客观性.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进入小学,从以游戏为主的幼儿园式或家庭式生活转为以学习为主的学校生活.从入学开始,学校生活便成为他们整个生活中最有意义最重要的内容,这时摆在小学生面前的首要任务是适应学校各种规章制度和学习规则.比如,要遵守上、下课纪律、按时完成作业、不能随便在课堂上讲话、下课后方可去厕所等等,这时他们才逐渐认识到自己是一名小学生了,做事、说话已不能像过去那样随意、任性,对自己的行为要有约束.虽然他们对于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生有强烈的愿望和动机,但要很快适应并顺利过渡却存在不少困难.  相似文献   

18.
数学文化与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迈向21世纪,面临一个崭新的数学教育时代。在跨世纪的数学教育改革中,我们要重新估价未来社会对公民数学素养的要求,必须转变对数学的传统观点:不能仅仅把数学看成是“技艺”和“工具”一类的学科,不能只从社会的应用与功利的角度去衡量数学的价值,而是应该强...  相似文献   

19.
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可见,习惯的养成教育才是教育的根本所在。但在现实生活中,家庭教育功能的缺失、教育工作者在追求教育功利时淡忘了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等,使小学生的习惯养成深受影响。为此,我们提出"正向习惯"培养这一理念,即在进行习惯养成教育时不是从"零"起步,而是要从某个相应的"负数"起步,先  相似文献   

20.
王海霞 《学周刊C版》2022,(3):103-104
诚信是人之根本,也是中华民族追求的优良美德。小学生群体作为未来国之栋梁,理应养成良好的诚信习惯和诚信品德。但是在当前的小学教育中,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小学生出现诚信缺失问题。基于此,文章将从社会层面、学校层面、家庭层面分析小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并从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多个角度探索解决诚信缺失问题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