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对两种事物进行搭配的过程,初步发现简单搭配现象中的规律,能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抽象和概括等活动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并能根据实际情况优化一一列举策略,发展初步的符号感和数学思考。  相似文献   

2.
<正>教学目标:1.学生结合情境,用个性化的方法探索并发现简单图形覆盖中的现象及规律,能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2.让学生经历探索与合作的交流过程,体会有序列举和列表思考等解决问题的策略,进一步培养发现和概括规律的能力,初步形成回顾与反思探索规律过程的意识。3.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过程:一、出示富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相似文献   

3.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9~60页例1及练一练。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的简单规律。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猜测、操作、验证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发现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享受数学学习的乐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对两种事物进行搭配的过程。初步发现简单搭配现象中的规律,能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第50~51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对两种事物进行搭配的过程,初步发现简单搭配现象中的规律,并能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6.
搭配的规律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第41、4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生活中的一些简单搭配现象,通过操作提出不同的搭配方案。 2.使学生在探索不同搭配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初步体会有序思考和符号化思想。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1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让学生发现、经历、探究图形简单的排列规律。2.通过比较,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推理能力。3.培养学生在合作中逐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教学重、难点: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简单的排列规  相似文献   

8.
孙敏  张莹 《黑河教育》2014,(11):78-78
正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比较、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2.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最简单的排列与组合的规律,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探索数学的浓厚兴趣,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教学过程:常规训练:一分钟口算。一、引导自学师:同学们喜欢去公园玩吗?生:喜欢。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很有趣的地方,哪儿呢?我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生活中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初步体会其中的简单规律。2.通过观察、科学猜想、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用数学观点分析日常现象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教学过程】一、寻找排列的规律1.认识"一一间隔排列"师:我这里有一些乒乓球。我准备把它们按一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P96 ̄P97。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日常生活中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初步体会、认识这种关系和其中的简单规律,并能将这种认识应用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2.通过观察、猜测、操作、验证以及与他人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用数学的观点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教学过程:一、游戏(一)夹小棒师:如果用两个手指只夹…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关系的过程,知道其个数关系。2.通过观察、猜测、操作、验证以及与他人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用数学观点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3.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教学重点:经历间隔现象中简单规律的探索过程。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生活的中一些搭配问题,掌握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2.让学生在观察、猜想、思考、合作、讨论中逐步培养自主探究、自主发现的意识,提高学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以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3.让学生关注生活,在探究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能够有条理、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学重点:掌握用枚举法有序地解决搭配问题的方法。教学难点:让学生在探索生活中的搭配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概括出运用乘法原理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掌握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3.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71页"你知道吗"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了解黄金比以及黄金分割定律,感受黄金比带来的美,初步学会运用黄金分割定律进行解释和应用。2.用黄金比这一数学知识发现并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热情。3.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9~60页例1及练一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的简单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猜测、操作、验证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发现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第二册第88页《找规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日常生活中物品的有序排列,初步体会和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2.通过观察、比较、操作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用数学观点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和数学的美,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过程:一、游戏中铺垫1.师生游戏:用双手拍出有节奏规律的掌声。2.(教师出示两组挑战题,第一组图形排列无规律,第二组是按“□△○”的规律摆放,出示10秒钟后收回)师:比一比看谁能最快地…  相似文献   

16.
【课题】五年级数学"找规律"【教材简析】本节课是在学生集中探索了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之间的关系,几个物体进行搭配或排列的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初步形成独立探索简单数学规律的  相似文献   

17.
王泽勇 《考试周刊》2014,(34):84-84
<正>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这种观念表现得尤为突出。用数学眼光观察问题能培养学生的一种数感,一种生活问题数学化的感悟。因此,我在设计苏教国标本四年级下册《搭配的规律》这一课时,就努力发掘现实生活中的素材,为学生发现搭配规律提供有效保证。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主动发现生活中有序、不重复的搭配规律现象。在整节课中,始终以训练学生的思维为主线,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会和认识日常生活中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 ,以及类似现象中的简单规律。(2)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和问题解决的能力。(3)经历探索日常生活中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极其规律的过程 ,并合理清晰地描述这一规律。(4)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3 情感态度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小圆片。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趣起疑1 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请6个女同学排成一横排 ,如果要在两个女同学中站一个男同学 ,看哪些男同学速度快能站到要站…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第二册第88页《找规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日常生活中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体会和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2)通过观察、比较、操作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用数学的观点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和数学的美,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过程:一、游戏中铺垫1郾师生游戏:用双手拍出有节奏的掌声。2郾(教师出示两组挑战题,第一组图形排列无规律,第二组是按“□△○”的规律摆放,出示10秒钟后收回)师:比一比看谁能最…  相似文献   

20.
苏教版数学教科书从四年级上册起,每册都编排一个“找规律”单元,有计划地选择一些学生在生活和数学学习中经常接触到的现象,让学生发现规律并利用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生在第一学段学习时,已经结合有关学习内容,探索过一些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初步积累了一些探索简单规律的经验.四年级上册“找规律”这一单元,教师在教材与教法上主要应把握以下三点.一、把握知识的内在规律规律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任何事物都有它固有的规律,抓住了事物的规律才能科学地利用和改造事物,使它更好地为人类服务.本单元内容是让学生探索两种物体间隔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并进行简单应用.间隔现象在生活中普遍存在,几乎每一个学生都接触过间隔现象.间隔现象的要素不多,规律比较浅显,适宜四年级学生探究.学习这一内容,学生可以运用已有的数学学习方法和经验,发现数学规律,感受数学的探索性和数学的价值,并通过发现规律体验成功,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为了适应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凸显探索活动本身的价值,教材注意淡化规律的具体内容,不仅没有给出有关规律的数学模型,而且也没有给出结论性的语言叙述,这就给学生多样化表述规律留出了空间.教学中,教师应充分理解教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