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凤霞 《四川教育》2008,(11):28-30
一、课前交流 师:同学们好!我知道你们是采荷一小的同学。“采荷”,多美丽的名字,让我想到了两句诗:接天莲叶——  相似文献   

2.
授课时间:2010年5月 授课班级:石家庄市红星小学五年级(2)班 第一节 师: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你们平时没有见过,请把你的右手抬起来跟老师一起写课题。(板书)  相似文献   

3.
授课时间:2010年5月 授课班级:石家庄市红星小学五年级(2)班 第一节 师: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你们平时没有见过,请把你的右手抬起来跟老师一起写课题.(板书) 师:(读课题)<杨氏之子>. 生:(读课题)<杨氏之子>. 师:通过读课题,你们发现了没有,这篇古文和我们现代文有很大的区别,比较难懂的.  相似文献   

4.
5.
【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我说一句话,看谁能说说是什么意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相似文献   

6.
师:同学们,知道古时候的学校叫什么吗? 生:私塾. 师:古代的学校有叫私塾的,也有叫书馆的.知道古代人们称呼老师什么吗?那时候把有学问的人称作夫子,夫子称自己的学生为弟子.这一节课,我们就以"夫子"和"弟子"相称.弟子们好!  相似文献   

7.
师:同学们,知道古时候的学校叫什么吗? 生:私塾。  相似文献   

8.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相似文献   

9.
教学《杨氏之子》一文,要根据编者意图,准确定位文本在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作用、要求等,借鉴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成功经验,按照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心理特点展开教学,使学生真正走进文本,感受学习文言文的乐趣。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把文本读通、读顺;结合文本情境,展开游戏活动,让学生感受文言特点,体会人物思想;引导学生想象品味,使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表达密码。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文言文的魅力,才能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0.
小学文言文多以串讲的方式教学,学生学习比较被动,效果欠佳。《杨氏之子》(人教新课标版五年下)的教学,老师在尊重学生自主阅读过程的基础上,大胆改变了串讲的方式,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不仅对文言文教学有所启示,对现代文教学也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正>【教材分析】《杨氏之子》是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风趣与幽默”,阅读要素是“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写作要素是“看漫画,写出自己的想法”。《杨氏之子》是一篇文言文,选自《世说新语·言语》,讲述了九岁孩子与客人孔君平机智对话的经过,将小男孩的“甚聪惠”描写得惟妙惟肖。统编本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开始选编文言文,以后每册教材中都选编有篇幅短小的文言文。  相似文献   

12.
学习内容 课文:《杨氏之子》“语文主题学习”丛书:《能言善辩的纪晓岚》《孔融妙言对嘲笑》小古文:《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相似文献   

13.
设计理念古人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读是小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第一次接触文言文还很陌生,在理解上也有一定困难。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读诵,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从而丰富语文积累,培养语感,  相似文献   

14.
15.
【设计思路】《杨氏之子》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是一篇文言文。本单元是以感受"语言艺术"为专题来组合课文的,四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出了语言艺术的魅力。编者选编《杨氏之子》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利用工具书、通过注释及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聪慧和他回答问题的巧妙,初步感知文言文,能正确、流利  相似文献   

16.
[教材分析]《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杨氏之子》一文,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户人家九岁男孩机智聪慧地应对别人的故事。文章着重描写九岁孩童与客人笑谈的经过,孩子那机智巧妙的对答,令人拍案叫绝。  相似文献   

17.
<正>教学目标:1.大概念:(1)人们可以运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来表达,这样体现了他们的智慧。(2)幽默表达是有一些方法的。比如,巧用谐音双关、如法回应,可以化解烦恼与矛盾,使人与人关系融洽。2.知识与能力:(1)会认、会写生字“梁、聪、诣、禽”。(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注释等理解文言文的意思。(3)通过研读关键语句,感受杨氏之子的“甚聪惠”。体会杨氏之子应对孔君平对话的巧妙。  相似文献   

18.
李辉 《黑河教育》2010,(3):51-51
一、说教材 《杨氏之子》选自《世说新语》。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九岁男孩风趣幽默、机智巧妙地应答他人的故事。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尤其是“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充分显示出九岁孩子的聪明机智和超强的应对能力。中心句便是“甚聪惠”。  相似文献   

19.
<正>一、教学目标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二、教学重点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三、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20.
"读"与"写"是两个重要的语文能力."读写结合"就是阅读与写作的结合,是小学语文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也是重要的语文教学原则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