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木客最早被解释为"山栖之精怪"。据明张岱《夜航船》载:"兴国上洛山有木客,乃鬼类,形颇似人。自言秦时造阿房宫采木者,食木实,得不死,能诗,时就民间饮食"。后来则演变成称久居深山的伐木者为"木客鬼"。清代,有"扬州的盐商,镇江的木客"之说,镇江的木材商能与扬州的盐商齐名,说明镇江木材贸易之兴盛。早在清朝中叶,木材业就被列为镇江钱庄业、绸布业、江绸业、江广业、船业等六大业之一,专门贩运和经营木材的客商极富盛名,这些人有的是老板,有  相似文献   

2.
走进绥芬河     
对绥芬河的认识是从同事谈及木材生意开始的。绥芬河是我国北方最大的进口木材集散地,作为森工企业不能不关注这里的木材行情,因此,我的负责木材销售的同事每年都到绥芬河走几趟。在与他们接触中,对绥芬河多多少少有了一些了解,也萌生了想去绥芬河走走的想法。今年秋天,一个偶然的机会使我来到了绥芬河。  相似文献   

3.
易传是解读理解《易经》的重要文献。易传的系辞传(下)中有一部分,通过对一些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的描述涉及到木材和木材制品,反映了中国木文化早期非常成熟的一个片断。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服务理念在短短的三、四十年间发生了巨大变化,可以用几个公式加以概括:上世纪70年代时,顾客=同志;80年代,顾客=上帝;而到了90年代,顾客=亲人.现在,又有专家提出了把顾客当"女朋友"追求的服务新理念.  相似文献   

5.
日前,美国一学者在有关新闻发布会上称,预计到2031年中国将耗尽全世界的森林资源。对此,中国国家林业局新闻发言人曹清尧在2006年8月1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以下简称“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中国完全有能力自己解决本国的木材供应问题。”他列举了一组数据,指出美学者的预测不具备科学性:自建国以来,中国累计生产了商品性木材50多亿立方米,但中国森林覆盖率从8.6%上升到目前的18.21%,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森林覆盖率将达到23%以上;中国虽然进口了一些木材,但也大量出口了其他的木质产品,而且2005年的贸易额中出口量已经大于进口量,盈余30.64.亿美元;中国森林资源总量中,中幼龄林占67.85%,说明木材后续的资源非常丰富。曹清尧通过应用这些详实的数据,有力地向记者们说明了中国不仅没有消耗完自己的森林,而且,中国的森林资源还在发展,中国完全有能力自己解决木材供应问题。  相似文献   

6.
现代企业对"人"的认识和管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最初的简单"人事管理",到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人力资源",再到现在的"人力资本".每一次理论上的突破,都体现了企业管理的逐步人性化,更体现出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迫切愿望.  相似文献   

7.
卫茅之美     
正秋末冬初的季节,到毕拉河风景区游览,运气好的朋友有时会在森林里发现一簇簇火红的野生的"卫矛"科植物。这种叫做华北卫矛(又名桃叶卫矛)北方高寒山岭中罕见的植物,生态非常怪异:它不仅实属那种"洁癖"的灌木,容不得半点污染,喜临净水溪谷,乐处幽静林地;而且,它的"长相"也与众  相似文献   

8.
阿潘 《文化交流》2007,(5):22-24
冯其庸先生是当代中国著名学者,无锡人,上世纪50年代到北京,先以戏剧评论驰名,后以《红楼梦》研究名世,为著名"红学家"。2005年中国人民大  相似文献   

9.
又到了毕业的季节了,惟一的不同在于现在的我属于这个季节.我没有迷惘,没有空虚,我很快乐,一如往常.难得有一个可以不用重复"你好,可以聊吗?"的日子,静下来思考这将要逝去的四年,才发现有很多的收获,我很高兴并没有虚度这四年的光阴,也算对得起我小学时的老师了.  相似文献   

10.
"从个人到城市,从企业到国家,这是一个向上的年代,这是一个发展的世界……" 彼得定律说,一个人到最后-定会被升、升、升到自己不胜任的位置上去. 但如果你的版本不保持升位,只有一种选择--被淘汰. 为什么你的上司总能升迁到不能胜任的高位?  相似文献   

11.
苏楷越 《文化学刊》2010,(3):186-189
<正>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以着力描写当代中国社会官场现状、展示官场复杂险恶、记录官员命运沉浮的"官场小说"应运而生。特别是当湖南作家王跃文的长篇小说《国画》推出后,一批"官场小说"更是接踵而至。从王晓方的《驻京办主任》系列到丁邦文的《中国式秘书》,从李国征的《后备干部》到吴国恩的《文化局长》、《宣传部  相似文献   

12.
3月11日,周末春暧,冷不防天气"乱套"夜飞雪,一宿醒来的杭州市民突然发现全城银装,乾坤皆白。恰逢梅花盛开,这种三月瑞雪覆梅花的"双巧"机缘几十年难遇。杭州气象台的资料显示,自1951年以来的半个多世纪里,3月大雪仅5次,而且与一般春雪易融迥异,这场大雪乃是"燥雪",积雪数寸厚,全然不湿鞋。专家称,到了这个季节,盛开梅花逢燥雪,实  相似文献   

13.
韩国作家申京淑被誉为韩国20世纪90年代文学的神话,她的长篇小说《单人房》是一部回忆韩国20世纪七八十年代产业化下的社会矛盾和打工者心酸生活的小说。在以往的研究中,学者大多从女性成长意识角度分析作者的创作心理,本文将从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中的"本我""自我""超我"入手探讨作者的创作心理。从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角度来看,作家在《单人房》中所描写的想要逃离单人房的欲望及其后来战胜自我完成讲述的心理变换过程,是一个从逃离"本我"到完成"自我"救赎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邢军 《文化学刊》2015,(1):63-68
"红色三十年代"期间"左翼"电影的缘起与发展一直被看作是民族危机与左翼文艺运动的合力促成。但事实上,这一进步电影潮流的形成还包含着倾向进步的知识分子导演群体内在的自觉迎合,是自科举制废除后处于"边缘化"的知识分子对自我进行重新想象与重新定位的自觉追求。将这些导演的创作还原到当时整个知识分子阶层理想追求的历史图景中,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这批导演真诚的自省与谦逊的求新生、求改变的心态。  相似文献   

15.
正母亲几十年来还一直保留着自己的传统手艺"蚕豆饭"。时节到了,即便远在上海的我的女儿和远在北京的外甥女也会像候鸟一样准时返回,尽管是借着探望长辈的名号,但其中也有为了尝一尝奶奶、外婆"蚕豆饭"手艺的小心计。春色撩人,尤其在天高云淡的映衬下,大地鲜亮万分、气象万千。农村的田地里,除了一大片一大片金黄灿烂的油菜花,那越冬而来的蚕豆也开出了一垄垄、满簇簇的蚕花,美得让人失声叫喊。到了立夏季节,蚕豆就可以采摘了。刚刚摘下的蚕豆,一俟剥开豆荚,那嫩绿的豆粒抵近嗅闻,便有缕缕清香扑面而来。  相似文献   

16.
"非虚构"的概念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国家,其因独特的写作理念在西方国家掀起了热潮,但在中国,"非虚构"写作到了21世纪才真正得到重视。"非虚构"写作在中国的兴起不仅与以《人民文学》为代表的杂志的推动有直接关系,而且与文学自身变革、创作者自身困境、读者心理等多方面的原因有关。本文尝试对"非虚构"写作在中国兴起的原因进行多维探究。  相似文献   

17.
正《森林利用分典》囊括了上起先秦、下迄辛亥革命期间中国古籍中有关森林利用的资料240多万字,共包括4个总部22个分部。前3个总部,即木材采伐运输总部、木材加工利用总部、林特产品加工利用总部,对应于今日的森林采伐运输工业、木材加工工业和林产化学工业,一起称为森林工业的三大组成部分。第4个总部为林产品贸易总部。《森林利用分典》体现了先人在林业科学技术方面的智慧。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木材的利用,木材的采伐运输是第一步。一些巨木往往只能在深山中找到,古代木材运输以水运为主,如要运出还得伐山开道送  相似文献   

18.
春长 《文化交流》2017,(9):30-33
正安晓明出生于1949年,无论身处何境,一直专注于中国山水画,并取得不斐的成就。上世纪90年代,他的美术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并获奖,有的还被交流到国际画展。他是舟山屈指可数的的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走进新西兰"画展精彩亮相2011年,安晓明迁居新西兰。他最近重返家乡舟山,在舟山美术馆举办  相似文献   

19.
甘川 《生态文化》2002,(3):54-54,63
到了每年的五六月,正是云南滇西北香格里拉高原冬雪消融,大地回春,万物复苏,杜鹃花盛开的季节,也正是春风、春雨、春意降临到香格里拉的美丽季节。每到这个丽日当空,风光无限,杜鹃花潮到来的日子,我的心会随着那阵阵清风,片片白云,啾啾鸟语,飞到杜鹃花的世界——香格里拉。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东北地区的吉林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每到候鸟迁徒季节,便可见到大群的白鹤来这里停歇,数量多达3000只,停歇期约100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