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黄河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核。新形势下,应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赋予黄河文化新的时代精神,讲好“黄河故事”,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文化繁荣兴盛的同时推进黄河文化“走出去”,使更多的人了解黄河文化,了解中华文化。该文对陕西黄河文化的构成进行研究,分析陕西黄河文化资源保护传承现状及陕西黄河文化资源传播的意义,并以此为基础提出陕西黄河文化的传播路径,旨在进一步推进黄河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扬,助力社会主义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2.
马力 《生态文化》2022,(1):36-37
融化的雪水自高山滴沥,其音清泠.我愿这是新生儿娩出时的响亮啼哭.大河的生命力在极地蕴蓄. 黄河,从发源的那天起,保留着冰雪坚冷的性格,这使它在大地上奔流时,总能顽强地冲决山脉、丘陵的阻遏,开出一条纡曲而雄阔的长衢. 水,切割出深险的峡谷;浪,冲刷出错列的沟壑.万里流程上,黄河的姿态、性情、气质迥异.狭仄与宽坦、清澈与浑...  相似文献   

3.
古遗址总是有一种撼动人心的残缺美,这是废墟独有的魅力。 中国的废城墟多得数不胜数,而以石头城特色驰名于世者却只有3座,其中新疆的塔什库尔干石头城最为险要和神秘,它留给我们太多的未知和诱惑。最近有幸走访这座石头城,那厚重的历史感、历经沧桑的残缺美和凝固了的文化沉默让我深深感动。它是边境丝绸之路历史的见证,是西域古老文明的标本遗存,也是探险家们的乐园。  相似文献   

4.
亚妮 《文化交流》2002,(1):38-40
(一) 一条黄河,河的西岸是陕西的碛坪湾,东面是山西的一个小村——三交村。 四个黄河船夫各执一把桨,吼着船工号子,从河的那头把我摇到河的这头,“吆喝”之声时短时长。烈日下,被桨击碎而飞扬起的浑浊河水,连同吼声一遍遍地甩落下去,流淌到很远的地方。 黄河船夫是不穿衣裳的。一块粗白布围在腰间,遮住下身,算是很有些规矩的汉子了。  相似文献   

5.
苗重安是我国当代以画黄河而著称的画家。数年间,他跋涉万里,从青海黄河源头至巴颜哈拉山,从扎陵鄂陵湖到山东黄河入海口及太行山等地考察、体验和写生,经过艺术的概括、提炼、最终完成堪称史诗的“黄河颂系列”。他先后在北京、上海、澳门、美国等地举办了隆重而盛大的个人画展,好评如潮。二十一世纪伊始,开始了他的“丝绸之路”艺术工程。由于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有海陆通道,而内陆通道大体是从长安经河西走廊,新疆到土耳其伊斯坦布尔,还有西南丝道,吐鲁蕃丝道。这几条通道把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云贵高原连接在一起,那里是世界屋脊,有着最雄厚而又博大的自然景观,又是自汉唐以来东西文化商贸交流枢纽。故而,沉淀了丰厚而独特的人文景观。本期我们特邀苗重安先生,刊登其《黄河系列》和《丝绸系列》部分作品,并刊载理论家程征撰写的《寻途新北宗》,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一个偶然机会,让我们这三个长年呆在中国东部大城市的女记者,去辽阔的大西北走一走。我们从最西面的新疆往东走,甘肃——宁夏——青海——陕西,最后到陕西宜川与山西吉县交界的黄河壶口瀑布与大西北挥手告别,历时30天,行程上万公里。犹如阅读一卷巨大的长幅画轴;西北的辽阔,西北的  相似文献   

7.
石头城     
在丽江城北110公里处的金沙江峡谷中,有一座独立的蘑菇状巨石,百余户纳西族人家就祖祖辈辈生活在这座巨石之上的一座石头城堡里。走进石头城发现走进了一个石头的世界,灶台、石磨、炕都是从岩石上造出来的,连孩子们的游戏也离不开石子棋。整座村寨的房子顺山而建,见不到一条平整的街道,大人小孩走在高低不平的山路上如履平地。晚上就住在向导的家里,热情的主人生火做饭,不一会儿一桌香喷喷的饭菜就端上了桌。女主人  相似文献   

8.
榆林,黄土高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北承河套,南启三秦,东与山西隔河相望,西与宁夏相接为邻。横亘东西的巍巍长城,像一柄巨剑,斩出了它两种截然不同的地理风貌。北部,浩瀚无垠的毛乌素大沙漠;南部,起伏连绵的黄土丘陵。纵贯南北的滔滔黄河,像慈爱的母亲,细心哺育和装扮着这块古老的大地。黄河岸边,闲云缭绕、古树参天的白云道观;三边高原,如银似雪、珠玉成串的花马盐池;毛乌素腹地,碧波荡漾、宽阔无垠的红碱淖海子;无定河两岸,披红挂绿、枣香遍野的  相似文献   

9.
从本世纪40年代起,一首由佳县农民唱出的《东方红》,不仅被中国人民作为时代的最强音,唱遍了神州大地,而且还被人造卫星带入太空,响彻五洲四海。《东方红》是本世纪全世界知名度最高、影响面最大的歌曲之一,至今占全世界1/5的中国人几乎都会唱这首歌。然而,《东方红》的故乡佳县却并没有像《东方红》那样闻名于世,长期以来还是一个落后、闭塞的贫困县。80年代后期,当中国改革  相似文献   

10.
俗话说,"九曲黄河万里沙",黄河裹挟泥沙奔流而下,在两岸留下了丰沃珍贵的黄土.勤劳智慧的黄河百姓发现了黄河滩泥的妙处,以此为原料制成了各种手工艺品.这些取材于黄河泥的非遗产品,也成为黄河文化的承载者和发扬者.  相似文献   

11.
没有想到,千峰万壑、山重水复的福建武夷山深处,竟然藏着一座中国长江以南保存最完整的汉代古城。从武夷山风景区南行20来公里,在一片起伏的丘陵地上,隐约可见一道城垣逶迤曲折,这便是城村古汉城遗址。城村古汉城又称闽越王城,南北长860米,东西宽550米,面积约48万平方米。城墙顺山脊夯筑而成,周长2896米,残高4.8米。城墙西南、西北、东北角的三个制高点,分别设有烽火台、望台和谯楼。城中是巍峨的大型宫殿,外部错落着官署、住宅、作坊等遗址。高渺的天空下,古汉城宁静而沉默。时光的手,把无数的炊烟、冶炉、烽火、战鼓、歌哭、拼杀、喧哗、…  相似文献   

12.
前些日子,我经友人介绍而去野狐山拍摄白鹭。山道旁有人在钉挂木牌。木牌略略陈旧,上面写着宣传语"爱鸟护鸟是人类的美德"。"橐橐"或"嗒嗒"的敲击声在林中似乎清越。我向他询问,果然他就是这野狐山上护鹭人—邵伟荣。简单客套寒暄几句,邵伟荣要继续巡山,让我随意而行,约好中午一起吃饭。白鹭多数为候鸟,少数为留鸟。每年春天,白鹭从热带越冬归来,在野狐山栖息生活。野狐山在浙江省兰溪市游埠镇境内,是浙西山区中的丘陵一冈,山上以樟树和杉树为林。  相似文献   

13.
川西北草原,在四川省西北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内,距省会成都500余公里。它东靠岷山,西连青藏高原,与甘肃、青海毗邻。总面积3万多平方公里。地理学上称它为“松潘草地”。它平均海拔3500米,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草地是一个类型。 在川西北草原最美的季节,我们一行数人从成都乘车,经汶川、理县翻越海拔5000米的鹧鸪山,汽车一直在峭壁耸峙的峡谷中穿行。车过刷经寺,顿觉草原辽阔起来,蓝天白云,眼界大开。当汽车开到龙曰坝查真梁子顶上时,同行的刷经寺派出所民警夺尔西对我说:“我们现在立脚的地方,正是阿坝州黄河水系和长江水系的分水岭。如果在这里倾倒一盆水,一部分要流入长江,另一部分却流入黄河了。” 经他这一提醒,我仔细地观察了一番这里的地形,原来那波涛汹涌经马尔康,汇入万里长江的梭磨河,在这里只是一股涓涓细流;而向北的那股细流,则是黄河的重要支流白河(嘎曲〕的一脉。这一脉在此地虽小,但当它流到索格藏寺注入黄河口处,河身却比那里的黄河干流还要宽。我打开地图察看,黄河自青海发源后,作为四川、甘肃和  相似文献   

14.
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这谁都知道。黄河远上白云间,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些诗句稍有文字常识的人也都知道。自古以来,黄河就像日月经天一样随意永恒,谁也不会怀疑黄河还能流多久?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确立和深入,具有独特历史文化风貌的陕西也积极融入到这一合作开发中。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文化发展进程中,陕西汉唐文化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同时在发展上也面临着挑战。这就需要分析陕西汉唐文化发展现状,灵活运用陕西地域特色和区位优势,通过一系列的发展路径扩大陕西汉唐文化的影响力,增强陕西文化软实力,提升其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16.
人们惊诧集绘画、雕塑、建筑艺术于一体的敦煌莫高窟能够保存1600多年且基本完好,却很少能了解其秘密——干旱少雨,更不会知晓这种气候造就了千古流传的艺术,却注定了一个千载贫穷的省份。这里水资源极度缺乏,年降水量30—800毫米,而有些干旱地区的蒸发量却高达2500—3000毫米。流经甘肃境内的黄河边有一具古老的水车,那是清朝农民们为提取黄河水灌溉农田而自创的工具,直到本世纪50年代,这里的农民们  相似文献   

17.
汉唐淮扬运河与黄河之间有汴渠做缓冲,汴渠在洛阳附近接入黄河,不仅过水泥沙被汴渠吸附,而且这里土质坚实、堤岸高厚,汴口易于控制。北岸从支流沁水出入黄河,黄河水位低于支流,不会倒灌河北运河。元代河漕虽然在淮安切过黄淮,但南船翻坝车盘入黄淮,黄河不会倒灌运河,也可持续。而明清河漕是过闸直入黄淮,且运行于黄河入涡百多年,河水渐欲东去北冲期间,尤其嘉靖初黄河干流直接在淮安入淮后,黄、淮、运三河交会清口,超越中国江河水情许可和水利技术承受能力过多。加上吏治贪墨积重难返,河漕不可持续弊端暴露,前代量超越光环逐渐暗淡,质蜕变带来的治河通漕麻烦让社会不堪重负。  相似文献   

18.
梁山位于山东省西南部,西枕浊浪翻滚的黄河,东濒清澈潺缓的大运河,北有八百里粱山泊遗迹东平湖,这里山水交错,湖河相连,港汉纵横,芦荡苍茫,烟波浩淼,气势磅礴,充满着英雄气概。到了这里,你就会为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景观深深吸引住。  相似文献   

19.
剑门蜀道     
剑门蜀道是中国西南部的一条国家级旅游风景线。它北起陕西宁强县,南至四川成都市,全长约450公里,其中有200余公里最为险峻、又最美的路段在四川省广元市境内。剑门关是这一景区的中心。横亘万里的大剑山是川北的天然屏障,在剑门关处如刀断大山,形成两峰对峙,如门之辟,形成“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素称“剑门天下险”。剑门关始建于三国时代,诸葛亮在这里立石为门,设关楼、修阁道,运兵北伐。大将姜维曾驻守在这里。沧海桑田,剑门关早已无关,就连清代重修的最后一座关楼,也在1935年修筑川陕公路时被拆除。  相似文献   

20.
黄河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内容。新时代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势必绕不开黄河文化传播的议题。其中,外宣翻译是“引进来,走出去”文化传播背景下带领其走出去的先锋力量,可以全面展示悠久的黄河文化。纵观当前黄河文化外宣翻译现状,发现黄河文化外宣翻译存在一些问题,包括语言内错误与语言外错误,在此研究的基础上,该文提出黄河文化外宣翻译应坚持外宣材料适宜和读者本位的原则,同时也应当关注传播媒介与传播效果。该文基于新时代背景,从黄河文化的外宣翻译现状出发,尝试对黄河文化外宣翻译策略进行构建,以期为黄河文化传播做出贡献,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