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本解读《金子》一文记叙了广大淘金者听说有人在萨文河畔无意中发现了金子,便蜂拥而至,但绝大多数人一无所获,乘兴而来,扫兴离去;而彼得则留了下来,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用来培育花苗,最终实现了自己梦想的故事.课文浅显易懂,明白如话,有什么可教的呢?歌德说:“内容人人得见,涵义只给有心人得知,形式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一个秘密.”《金子》一文应该发挥文本怎样的“例子”功用?是关于“内容”的?抑或是关于“涵义”的?还是关于“形式”的?带着这样的疑问细读文本,“文本奥妙”方能逐步呈现于眼前.  相似文献   

2.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齐读课题。2.谈话,大家都知道有了金子,就有了财富,所以许多人千方百计想得到金子,实现发财致富的梦想。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告诉我们,课文中的彼得·弗雷特找到金子了吗$[创境激趣是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前提,再根据课题质疑,学生的自主学习就有了明确的方向和动力。]  相似文献   

3.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齐读课题. 2.谈话,大家都知道有了金子,就有了财富,所以许多人千方百计想得到金子,实现发财致富的梦想.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告诉我们,课文中的彼得·弗雷特找到金子了吗?  相似文献   

4.
王辉 《考试周刊》2013,(11):30-31
<正>教材简析:《金子》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第22课,主要讲的是彼得.弗雷特在淘金无望准备离开时,发现雨后土地上长出了小草,从中受到启发,便留下来种花,最终获得成功的故事。它告诉我们要想获得财富或成功就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指望靠意外的收获是不现实的。本文内容简明,情节曲折,但其中蕴含的道理较为深刻,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勤劳致富,而要充分认识到彼得身上所具有的坚持不懈的品质和眼光独到的智慧。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2课。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不甘心”、“发现”、“若有所悟”、“全部精力”、“不无骄傲”、“真金”等词语,在体验彼得获得成功的过程中,提高对词句的感受能力。  相似文献   

6.
文本各有特点.学生千差万别.两者要交汇于课堂.教师要完成这神圣的一讲,对文本的准确、深入解读就显得尤为重要。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在谈到对文本解读的重要性时提出.上好语文课.解读文本是第一步.不但要解读文本的“字面意”.更要体味文本的“字中意、字外意”。  相似文献   

7.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阅读教学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遵循这一要求,结合农村学生和教材的特点,本课设计试图突出预设,从多方面、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读”为突破口,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体验,注重提升朗读、感悟的层次。[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阅读教学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遵循这一要求,结合农村学生和教材的特点,本课设计试图突出预设,从多方面、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读”为突破口,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体验,注重提升朗读、感悟的层次。教学时,抓住重点词、句,品味语言描写的特色,  相似文献   

9.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播放课件和二胡曲《二泉映月》,老师深情描述)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1997年3月2日上午,一架安放邓小平爷爷骨灰的银色专机,飞向祖国的辽阔大海。今天,这位以自己的一生带领人民书写中华民族崭新历史的伟人,将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设计意图:播放课件和二胡曲以及教师的深情描述,为学生创设悲伤的情境,拉近学生与课本内容的距离,为学习下文做好铺垫。】二、精读感悟  相似文献   

10.
一、话题导入,揭题1.师:同学们,老师想和大家聊一个话题。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能说说你的梦想是什么吗?(生交流)2.师:你们觉得要靠什么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呢?努力、勤奋、坚持到底……)3.师: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新课文。  相似文献   

11.
<正>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其中蕴含的深意。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情操。教学重点、难点:运用适当的方法品读、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作者揭示的深刻道理;引导学生从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2.扣住词语理解句子,扣住句子体悟感情,扣住感情升华知识。3.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的道理,关爱别人,特别是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对自己的关心和鼓励。[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2.扣住词语理解句子,扣住句子体悟感情,扣住感情升华知识。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其中蕴含的深意。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情操。教学重点、难点:运用适当的方法品读、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作者揭示的深刻道理;引导学生从  相似文献   

15.
16.
【教材分析】《桥》这篇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果断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结合语境理解重点词句,会用“竟然”造句。3.感受九色鹿的善良、勇敢以及调达的见利忘义、恩将仇报的形象特点,明白做人要讲诚信的道理。  相似文献   

18.
<正>【教学目标】1.运用联系的方法 ,结合关键词句品读故事内容,了解人物特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2.能大致读懂“阅读链接”中的原著片段,并能找到课文中对应的段落。通过对比阅读,交流阅读古典名著的初步感受,激发阅读原著的兴趣。3.前启后拓,尝试阅读原著中与课文内容相关联的章节,了解更多的人物和故事,以名篇学习带动名著阅读,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  相似文献   

19.
《二泉映月》是苏教版教材第十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它生动地记叙了阿炳创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文章真挚感人,曲子所表达的意境和内涵丰富,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酷爱音乐、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课文内容真挚感人,语言生动优美,意境高雅深远。  相似文献   

20.
教材简析 国标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21课《九色鹿》一文,主要讲述了美丽善良的九色鹿救了落水的调达,然而调达却背信弃义、恩将仇报,为了得到重金,竟然出卖了九色鹿,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最终调达受到了国王的严惩,九色鹿又过上了安宁平静的生活,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应当遵守诺言、知恩图报、见利思义的道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