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语文味”这三个朴实而厚重的字眼,作为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逐步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什么是“语文味”呢?语文味就是语文课要突出语文教学自身的特点,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要让学生通过语文实践,在把握语文这一最为重要交际工具的同时,不断丰富自己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2.
章春燕 《学子》2014,(9):29-29
一、营造气氛,凸显“读”味 朗读是语文课堂中常用的教学方式,它贯穿于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之中,朗读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技巧,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营造出适合的教学气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在语文教学中,“语文味”是读出来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针对文本特点,采取多样的朗读形式让学生反复朗读,在读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才能凸显出阅读教学本色。  相似文献   

3.
正一、营造气氛,凸显"读"味朗读是语文课堂中常用的教学方式,它贯穿于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之中,朗读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技巧,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营造出适合的教学气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在语文教学中,"语文味"是读出来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针对文本特点,采取多样的朗读形式让学生反复朗读,在读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才能凸显出阅读教学本色。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第四册"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一课时,  相似文献   

4.
<正>听过不少阅读教学公开课,也和不少一线的语文老师进行交流,不少老师反映有些阅读课堂表面上轰轰烈烈,热闹背后学生收获却不多。于是,我经常反思自己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怎样才能抓住语文学科特点,凸显语文本色,真正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一、抓住主要线索,在整体品读中见真谛  相似文献   

5.
理想的语文阅读教学是赏心悦目的,散发着浓浓的语文味。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去繁从简,充分体现语文阅读教学的特质,回归本色,让阅读教学充满语文味。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的性质决定了语文教学不能游离于语言文字之外。教师要在引领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抓住文本语言的关键处、核心处,反复品读,在慢慢咀嚼、细细品味、深深体悟中,将感性的形象渗入理性的语言中。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学生咬文嚼字的实践。一、基础:扣住咬文嚼字的资源点 在阅读教学中,引领学生进行咬文嚼字,就必须对所教学的文本和学生有通透的了解,根据学生自身的语言感知能力和文本之间的联系进行有效对接与沟通。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有效的咬文嚼字体系,让学生从文本中探寻咬文嚼字的资源,因“文”制宜,因材施教,提升咬文嚼字的教学效率。1研读教材,捕捉文本信息 寻找文本咬文嚼字的教学点,教师要对文本进行深入钻研。通过反复朗读的方式,与文本进行有效对话,在读中触摸文本的语言文字。在读中感受文本在遣词造句上的精妙,从而挖掘出适合学生阅读品悟的教学价值点,为学生悉心体悟奠定基础。2.参透学生,悦纳生本信息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文本的读者。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度,就是要让学生在咬文嚼字的过程中感受文本语言表达的精彩,理解语言表达的精确性。因此,在实施教学之前,教师应该对学生语言基础、个性本质、思维水平以及生活经历等进行较为深入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在文本的世界中开掘出符合学生认知需要和探究能力的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7.
<正>语文课程的性质决定了语文教学不能游离于语言文字之外。教师要在引领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抓住文本语言的关键处、核心处,反复品读,在慢慢咀嚼、细细品味、深深体悟中,将感性的形象渗入理性的语言中。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学生咬文嚼字的实践。一、基础:扣住咬文嚼字的资源点在阅读教学中,引领学生进行咬文嚼字,就必须对所教学的文本和学生有通透的了解,根据学生自身的语言感知能力和文本之间的联系进行有效对接与沟通。只有这样,才  相似文献   

8.
现在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有几个问题值得关注:一是泛泛地读的多,有层次、有针对性地读的少;二是教师追问的多,学生认真思考的少;三是重文本表达情感、肢解文意的多,重文本写作方法、借助文本进行有效的读写训练的少。  相似文献   

9.
<正>汉语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文化传承的纽带,要学好语文离不开文本的感悟。细读文本就是要求学生从语言出发,又回归到语言。语文教师如何抓住文本特点,凸显语文本色,让学生通过细读文本,从而获得语言的积淀和语文能力的提升?我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一、细读文本,品字析词,积淀语言语文学习离不开最基础的语言,收入小学语文教材的课  相似文献   

10.
对语文教育“味”的探索,当代学者陈本源先生有《谁解其中味——谈古代语文教育中关于“味”的理论》,他把“味”和语文联系起来,认为:在语文教育的领域里,有两个密切相关的基本含义.一是指语文材料的丰富意蕴和审美特征,亦即语文材料中蕴含的理性意义和美感力量.……二是指在读写活动中,对语文材料的一种认知方式和审美体验.真正把语文和“味”组成词并变成一个概念的,当首推程少堂老师.  相似文献   

11.
12.
常听见有人评课说某人的这节课很有语文味。语文是什么味道的呢?引起了笔者的思考。语文是什么?叶圣陶先生说“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聚焦于语言文字的运用,和叶圣陶先生的观点不谋而合。由此,我们可以说语文味就是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得到很好提高的课堂渗透出来的气氛。语文教师应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简简单单教语文、用语文的方式教语文。怎样衡量一节课是否有语文味呢?  相似文献   

13.
新课改形势下的语文教学色彩缤纷,令人眼花缭乱,但定神一想,却越来越多地远离或淡化了语文应有的味道。文章倡导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重回朴素,落实读、品、写、说,还原语文本来的味道。  相似文献   

14.
尹健 《广西教育》2012,(9):72-72
"数学味"是指数学课堂体现数学的本质特点。怎样才能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凸显"数学味"呢?笔者觉得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就需从数学本身出发,创设有效的数学学习情境,凸显数学本质和数学思维,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特有的文化魅力。一、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把握数学本质创设情境是将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生动,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  相似文献   

15.
<正>小学阅读教学是学生感悟文本,积累词句,提升习作能力的重要教学方式。但我们在实践中发现,有些语文教师对阅读教学的模式较为困惑,教学效果不明显,如何抓住语文本色,创新教学模式,让阅读教学焕发出生机?一、抓住主要线索,体会切入文本有妙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语文教师要能认识到这一点,通过阅读教学让学生学会如何有效的阅读。抓住主要线索进行阅读,是学  相似文献   

16.
回归学科的本质是核心素养教学背景下的大势所趋,语文教学需要秉持着"儿童本位、实践本位、语言本位"的原则,突出语文学科自身的独特性.阅读是基于各种内容的文本展开的,部分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常常出现方向偏离的问题,更注重让学生尽快了解文章的内容,而并非带领学生通过阅读体会文章整体的语言、结构、情感.在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出发探寻语文教学新途径,化繁为简,让学生沉浸在本真的语文阅读课堂之中,实现语文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结合课堂教学实际,谈谈凸显语文本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正>新课改给比较沉闷的语文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指明了未来语文教学的方向。但是,透过积极的现象,我们应该看到形式主义的东西多了,淹没了语文的本体。课堂上语文少了。问题集中表现在:大量声音图像信息的多媒体课件充斥课堂,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太少;脱离文本的议论纷纷太多,自由诵读的琅琅书声太少;课堂上吹拉弹唱尽显其能,学生思考、质疑的时间被大量挤占;以牺牲工具性为代价的所谓张扬人文性,成了课堂上另一道风  相似文献   

19.
本色语文强调课堂教学要体现语文课程的内在规律和特点,符合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心理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确定简明的教学目标、选择精当的教学内容、安排简约的教学结构、设置自主的教学过程、挖掘融合的教学资源,使学生掌握母语学习的基本规律,获得语言、思维、文化、审美等方面的核心素养的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今的语文课堂上,很多老师已开始注重对朗读的指导,贯彻《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以读代讲”“读中感悟”的新理念,我想这才是语文课之所以称为“语”文课的最基本的特点.语文课上就应该有琅琅的读书声,这也是众多语文老师共同呼唤的语文课本色的回归.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将课上成真正的语言训练课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