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赵孝成王刚愎自用,不听平阳君赵豹之言,受上党地引发长平之战。战争中,轻信人言,中秦反间之计,临阵换将起用赵括代替廉颇为将,终酿长平之祸,赵卒被坑杀40万人,赵国国力大为削弱,险些亡国。但孝成王用人不疑,在邯郸保卫战中信赖重用平原君赵胜,从楚、魏搬来援军终解邯郸之围,使赵转危为安。赵孝成王的性格弱点和优点矛盾统一于其一身,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的判断力和决策力,对赵国乃及其他各国的内政外交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悲剧的性格悲剧的结局——论宋江性格的两重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江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他的悲剧根源就在于他的双重性格."忠""义"思想是他思想性格中不可调和的两个方面,这种反抗性与妥协性的矛盾,使宋江在其人生的各个阶段左右摇摆.性格决定命运,悲剧的性格造就了他不可避免的悲剧结局.  相似文献   

3.
陈正万 《文教资料》2010,(26):16-18
秦可卿既是一位温柔善良、美丽多情的女性.又是一位风流淫逸、热烈香艳的少妇。她的卧室春意满堂,环境布置不离“情”、“淫”二字,极其暧昧,浓烈的性爱氛围唤起了贾宝玉的觉醒。她是贾宝玉性爱的启蒙导师.她的香艳性格特征也决定了她悲剧性命运。  相似文献   

4.
吕远涛  高艳波 《文教资料》2010,(10):115-116
本文通过“性格决定命运”这一视角.论述洪秀全的性格缺陷给太平天国运动带来的一系列恶果,进而揭示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飘》以亚特兰大及其附近的一个种植园为背景,以女主人公斯嘉丽的爱情纠葛和人生遭遇为主线,生动地描述了内战前后美国南方人的生活。作为最有魅力的主人公,斯嘉丽的性格是多元的、复杂的。这种性格在她的三次失败的婚姻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6.
汉明帝多元化性格的形成受到其出生时的政治环境及其父光武帝施政的重要影响,其严切的统治作风和个人性格对东汉后期的皇权政治无疑有较大影响,在个人性格驱使下所建立的严切政治,虽在当时起了某些积极作用,但从长远的观点来看,其产生的后果与影响,则主要是消极的,尤其对于整个东汉王朝、知识分子以及学术文化的摧残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7.
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中女主人公玛蒂尔德为爱慕虚荣而借的项链不慎丢失,她能够勇敢地面对,并无怨天尤人或推卸责任,而是恪守道义,默默地承受漫长的艰苦生活。十年艰辛反映了玛蒂尔德性格的本真本色,磨练了她全新的人生态度,她获得了心灵上的平静与安宁,对自己的生活有了心安理得的新体验。这时的玛蒂尔德是一个由外在形象美到内在精神美的女性,成为了一个让人尊敬的女性。  相似文献   

8.
《飘》中的斯嘉丽形象塑造丰满充实,历来为很多读者所喜爱,本文就结合斯嘉丽的人生经历,根据她不同时期所体现的性格特点,探究她从一个浪漫任性的富家小姐到精明现实的女子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10.
英国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郎特的著作《简·爱》自问世以来,一直受到评论界的关注。尤其是女主人公简·爱的命运及性格,更是评论的焦点。传统评论普遍认为,简·爱是女性自立、自尊、自爱的典型代表。但如果以“解构”的视角,采取“细读”之法,重新对简·爱的人格进行“精神分析”,结果会发现,其心理并非健全,其性格是自我压抑、平衡失缺、自相矛盾。在当下社会,人们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如何释压,保持良好的心态,尤显重要。  相似文献   

11.
简要介绍几种普遍存在的农村多子女家庭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方式,并分析每种教养方式对子女性格形成产生的影响。指出父母教养方式对孩子性格形成的重要性,父母只有采取正确的教养方式,才能培养出性格良好的孩子。  相似文献   

12.
对教育所遵循的生存、发展、享受三个不同时期的教育价值进行分析.发现当前在对中国乒乓球运动的价值追问上,过多地注重于对外在技能价值的追求,对人本位的教育价值关注度还有所缺失.进一步研究和发掘中国乒乓球运动的人本价值.旨在更好地实现"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学校体育目标,培养完善的人格,达到教育的根本目的,为我国体育教育价值理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话剧《雷雨》一经诞生,即震惊中国文坛。并一举奠定了作者曹禺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从《雷雨》诞生的那一天起。围绕主人公周朴园的性格就产生了激烈争论。概括起来,主要有两派:一派认为周朴园是真念旧、有人情味的好男人,姑且称之为“真情派”;另一派则认为周朴园虚伪、狡诈。坏到了“连自己都不认为自己是坏人”的“伪善派”。  相似文献   

14.
15.
李清照的梅词,继承前人,梅我合一。以女性细腻的笔触赋予了"梅"丰富的内蕴,词人以梅自况,既表现出豪迈自信的情感追求,又流露出细腻婉约的性格特征。通过分析李清照的梅词能够从整体上认识词人性格的两方面倾向。  相似文献   

16.
从康德到黑格尔,主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体由道德的主体变为伦理的主体,由“善良意志”的先验主体变为伦理实体下相互承认的互主体。这种主体的嬗变,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演变,而是对康德所代表的传统主体概念的一种变革、一种超越、甚至是一种颠覆。黑格尔主体的颠覆具有深远的意义,既是主体向互主体的过渡,也是道德向伦理的过渡,为道德哲学的研究提供了一条伦理的致思方式。  相似文献   

17.
家庭是儿童成长的第一环境,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的社会化进程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尤其是在儿童性格养成方面。从分析《爸爸去哪儿》中的郭涛父子、林志颖父子、王岳伦父女等五位家长对于孩子的不同教养方式,进一步探讨家长教养方式不同对儿童性格养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哈姆雷特》是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创作于1599年至1602年的一部人间悲剧,是戏剧史上的一个奇迹,反映的是莎士比亚时代英国社会生活万象和人性深处冲突的现实。剧中的主人翁哈姆雷特的人物性格是人们常探讨和研究的对象,因为他对人类和生活都充满了信心,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人文主义者,同时他博学、聪明、勇敢,但在面对多变的世事时又优柔寡断,是个性格非常矛盾的人。本文分析探讨哈姆雷特的人物形象、优柔寡断、人文主义以及其矛盾的性格,并探究其性格对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巴金的小说《家》塑造了许许多多的人物形象,他们构成不同系列,但最突出的就是青年一代的爱情、幸福被摧残,被毁灭的现实悲剧命运,分析这些人物悲剧产生的根源,是理解小说主题意蕴、人物形象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中体西用,是近代中国在欧美和日本列强坚船利炮的欺凌下,士人运用传统"体""用"概念,所提出来的一种试图整合中学和西学矛盾关系的框架和构想。从较早提出这一说法的孙家鼐,到张之洞,再到民国时期的陈寅恪,他们的中体西用观在具体的内涵和倾向上,不尽相同。通过梳理和分析三者的中体西用观的内涵,总体呈现出去政治化和学术化渐浓的嬗变趋势。同时,这种梳理也有助于更加全面的认识和评价三位历史人物及其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