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统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情的变化及时地调整教学预设,将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意外"等素材作为课程资源引入课堂教学,发挥教学机智,注重课堂生成,方能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2.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特点是需要充分的预设.有效的生成是充分预设的结果.预设中有生成,生成中有预设,两者融为一体.预设不充分,肯定会产生更多的"课堂意外",这样的课堂意外"生成"是与教学理念相背离的.充分的预设就是深思熟虑、未雨绸缪,有效的生成就会水到渠成.两者互动共生,才能保证教学的优质高效,演绎课堂的异彩纷呈.  相似文献   

3.
黄新强 《中国教师》2012,(18):34-36
<正>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学的技巧并不在于预见得到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判断,巧妙地在学生的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教师虽然在备课时做了周密的预设,但由于每个学生认知方式、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的不同,在教学中难免会有学生打破教师精心的预设,创造"意外惊喜"的现象出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捕捉、判断和重组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类信息,把突发的和意外的资源转化为有价值的课堂教学资源。本文就化学学科中最易出现意外的几个教学环节来阐述如何巧妙地将意外资源为己所用,让课堂回归本真。  相似文献   

4.
试论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处理生成与预设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然而,如果一味地重"预设",而轻"生成",那么就会使得课堂的有效性大大降低,学生对于该课程的学习兴趣也随之而降低。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很好地处理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对于高中政治教学而言,也是如此。所谓"预设",指的是教师在上课之前对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目标等进行事先的设想及安排。所谓"生成"指的就是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4,(A4):52-53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充分享有自主学习的权利。学生由于年龄小,认知和经验缺乏,自主学习时会对课文的理解产生偏差甚至错误的认识。如果老师不及时引导,把学生的思维和认识引到正确的轨道,那么不但教学脱离教师课前的精心预设,出现课堂"意外",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树立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对学生的发展是有害无益的。因为课堂是师生、生生不断交往互动的场所,是师生之间知识、情感不断碰撞、整合、调适的场所,教师再完美的预设也可能出现变化。作者在教学《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一课时,就遇到突发的教学意外,于是随机应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采取得当的措施,变"被动"为"主动",化"意外"为"必然",让这些"意外"成为课堂中鲜活的教学资源,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后预设是预设环节的延续、补充和完善.它在先预设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关注学生课前"有所知"和"有所求",为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真正对话提供了可能,因此,教学中我们应从学生实际切入,以转变预设视角促进文本教学化、提高教学效率为目标,积极寻求课前预设与课中生成的有机结合,努力促进学生的学习基点、文本的重难点和教学的切人点之间和谐共生,实现预设价值和意义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7.
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课堂蕴含着教学"意外"。语文教师应该发挥教学机智,对"意外"进行有效处理,及时将"意外"引导进自己预设的教学构思中,恰到好处地落实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8.
在课堂教学中“,预设”固然重要,但是从本质上讲,教学“预设”应当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差异。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多向交流的动态建构过程,充满了多元性、不可预测性和不确定性。这就要求“预设”有弹性、有留白、富有动态,教学活动也就要用“动态生成”的观点来审视“课堂教学”,达到“预设目标”与“动态生成”的和谐统一。因此,作为充满灵性与人性的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按照预设的教学方案,机械僵化地传授知识的线性过程,而是在课堂特定的生态环境下,教师因势利导地组织起适合学生参与的、自主创新的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9.
陈凯 《考试周刊》2008,(10):210-211
生成是教学过程生动可变性的概括.它可以由质疑、由错误、由意外生成,生成是课改的重要理念,是预设带来的精彩.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师要精心预设,预设"弹性化"目标、预设"板块化"过程、预设"层次化"练习等等,才能有效生成,才能有的放矢地将课堂引向"精彩".  相似文献   

10.
公开课是提高学校教学水平、促进学生成长与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教研形式,但现实中很多学校仅仅把公开课当做一项"任务"去完成,加上教师对公开课认识上的偏差和公开课评价系统背离其本质等原因,致使公开课出现了形式化和功能异化的倾向,降低了公开课的实际效果。因此,反思这些问题,回归公开课真实性以及预设与生成相统一的特点,体现促进教师和学生发展的本质;通过减轻教师的非专业任务,增强教师教研自主权,改进公开课评议标准等途径,还公开课本真面目,让教师专心教研,发挥公开课教学的应有效果,进而提高教师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有效预设和动态生成是一对矛盾的对立统一体,正确处理这一矛盾的关键是科学而艺术地把握预设与生成相融合的核心因素,即教师、学生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本文想通过几种有效预设情形的描述和特定情形下的动态生成,来探究采取何种策略来实现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的和谐共振。  相似文献   

12.
<正>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矛盾统一体。语文课堂的生机在于巧妙处理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教师只有进行艺术而有弹性的教学预设,在课堂上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促进学生的动态生成,才能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好的"预设"与"生成",犹如一次美丽的邂逅,语文教师就是这美丽邂逅的总导演。"预设",即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预先设定教学方案。教学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教学需要进行有目的的预先设计。  相似文献   

13.
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教师摆脱了按部就班地教教案,积极探索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反应和教学情境调整方案,实现预设与生成的互动、互促.通过调查发现,有些教师没有把握住"预设--生成"互动的本质内涵,出现了低效或无效互动的现象,影响了教学目标的真正落实.本文对"预设--生成"低效互动的几种现象以问题的形式呈现,以案例分析的方式进行解读,以期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4.
正就课堂教学而言,预设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不是教师单纯地按照课前预设机械地展开。而需要有针对性、灵活性、开放性的预设。为了成就精彩课堂,这就需要教师精心构思预设。一、明确目标,预设新理念理念引领一切。新课程下注重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共同研究、共同进步的动态过程。当今的课堂教学已从教师的"教"走向学生的"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扮演参与者、指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主要任务是"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兴趣,来达成教学目标。但是我们又该如何准确地把握目标呢?又如何将数学教学的总体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渗  相似文献   

15.
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预设与生成往往会不一致,有时甚至会出现相矛盾的意外情况.但这意外如果处理得好,就会成为促进学生学习的有利资源,更是一堂课的"亮点".  相似文献   

16.
在实际教学中,生成既可预料,也有意外。真正有效的动态生成应该是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宗旨,教师在教学中应围绕这个目标对生成内容进行合理的扬弃,使课堂教学既不背离教学预设,又能根据课堂学习的情况自然发展,从而使课堂的生成更具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对话教学的目标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话教学的目标设计是整个教学设计中的关键一环,它明确提出了"教学要密切联系生活、课堂应充满想象与创造、教学过程要体现互动与合作"的设计理念.目标设计的着眼点应在于构建学生的新生活,即可能生活.相对于刚性的预设目标而言,对话教学在目标设计上呈现出典型的"生成性目标"取向.在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上,对话教学目标设计的态度是:有预设而不拘泥、有生成而不随意,在预设与生成之间保持恰当的张力.  相似文献   

18.
"预设"是静态的,它是指教师的预先设置,即教学前的备课。在课堂上,学生们常常会有意无意地跳出我们课前预设的规范化的框架,给我们毫无准备的意外,这种意外就是"生成"。"生成"是动态的,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它  相似文献   

19.
宋士国 《考试周刊》2011,(76):166-167
思品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思维碰撞、心灵互动、情感融合"的动态发展过程,会出现许多意外和惊喜。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如果灵活处理这些课堂"生成",突破"预设",就能使学生在参与和感受的过程中,内化知识、形成品德,打破传统品德教学的说教、被动接受的模式,使品德教学变得异彩纷呈。  相似文献   

20.
教学中,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如果教师一味地深陷在"预设"的桎梏中,"生成"将变得苍白,学生的"再创造"将变得"无力".如果教师一味地追求"生成",课堂上让学生信马由缰,那"生成"也就无意义可言.合理地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可以使得教学过程更大气、更豁达,可以激起学生在课堂上的"千层浪".这才符合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师要"用教材教",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的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