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谢正华 《语文天地》2012,(15):29-30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伴随着师生的情感活动。在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饱含着作家的思想情感,凝聚着作家的心血和生命。"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入情"。文学创作是一种传达情感的活动,主要是"以情动人",语文课堂教学也是一种接受情感的活动,也要做到"以情动人"。  相似文献   

2.
意象符号是文学审美理论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审美范畴,是文学创作和文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是作家理性思维与情感活动的综合体现,作家在创作中可以用各种方式建构意象。白先勇在《孽子》中构建了许多意象,其中公园作为多种意象含蕴经常出现,有的象征着命运枷锁,有的象征着道德阴暗面,有的象征着心灵归宿等。  相似文献   

3.
试论写作活动中的意象思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意象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意象一般由客观之物和主观之意两部分组成,是两者的完美融合.意象思维是为"尽意"而"立象"的思维活动过程.意象思维在写作活动中的作用可分为三种:一是言不尽意,立象以尽意;二是形成情感的对应类象;三是促进作品的自为性发展,彰显作者个性.意象思维具有多相意蕴,在写作活动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植物和雨都是自然界的外在表征.唐宋词中有丰富的"植物+雨"意象,它就是一个把自然界浓缩在文字中的生动图谱.当这些自然物因为作家主观情志的复杂经验,上升为意象后,便承载了丰富的文化精神意味,作为一种情感符号,它承载着作家的创作意图和心理倾向.  相似文献   

5.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伴随着师生的情感活动。在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饱含着作家的思想情感,凝聚着作家的心血和生命。“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人情”。文学创作是一种传达情感的活动,主要是“以情动人”,语文课堂教学也是一种接受情感的活动,也要做到“以情动人”。  相似文献   

6.
文学想象是基于对文本知识的符号加工、图像表征和意义建立的认知过程,是语文学习特有的意象思维过程.语文学习需要想象的参与,通过文学想象促进学生文本理解、形成形象思维、丰富语文学习的情感体验.从文本理解到文学想象的发生,促生了学生的文学审美活动,实现了文本所蕴涵的对学习者的审美期待.文学想象以感知文本意象为基础,主要包括人物想象、情感想象、道德想象、审美想象.其基本过程包括文本的"游移视点"、表象的"塑性形变"、阅读中"唤情"参与三个环节.文学想象也是语文课程中的一种学习方式,实施想象教学,培养学生的文学想象力,要引导学生深度理解文本、注重学生意象思维能力培养、增强课堂画面感、建构想象课堂生成生动而丰富的文学意象图景,实现语文学习中文学想象的真正发生.  相似文献   

7.
“感悟”顾名思义是先感后悟,是一个感性直觉把握对象内涵的过程。这一过程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活动,是阅读主体在阅读过程中发生的一种心理过程,它包含了对文章内容的感知和由此引起的思维与发现,是沟通读者与作者的桥梁。一、在诵读中感悟语文教学最常用的办法,当然是诵读。诵读是双向的运动,它是一种理解文本的方式,是读者与文本的情感交融,而绝不是单向的感知。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读之前和读之后都能用多种手段表达自己的感受。阅读教学必须以学生直接接触文章、感悟文章为主,以视觉形象代替文章的阅读与感悟。例如,教《万里长城》一课时,教…  相似文献   

8.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的过程必然伴随着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体验。然而,“个性化”不等同于“自由化”。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与文本“接触”,寻找学生与文本的“交叉点”及“未定点”,一方面引导和鼓励学生理解、读懂文本中那些确定性的因素,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思想感情来补充、改造、创新文本中那些可变性的内容,在“视界融合”的对话中达到一种既以我为主又内外补充,既情感激荡又思维缜密的阅读境界。一、研读文本,找准切入点就语文教学来说,选择与切入文本阅读的角度,是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关键所在。如…  相似文献   

9.
<正>古诗词中的意象是指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意"是诗人内心的真实情感,而"象"则是表达这种情感的载体。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只有对诗词中的意象进行详细的诠释,才能保证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深入理解。在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方法有如下几种:一、对比鉴赏体会意象由于高中课文内容的丰富性,同一作者的作品会有多篇选入教材中,这样,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教学素材,进行对比鉴赏教学,从而为学生对诗  相似文献   

10.
<正>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学科,离不开"感动"的情感体验。感动是一种较为强烈的心灵感受,是互动的双向结果,更是文本与教师、学生的生活体验撞击出的火花,在深入探究和实践互动的教学过程中,感动就在其中凸显其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一、创设充满激情的教学情感氛围寻找文本与情感的契合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挖掘文本中的情感因素,再将其传递给学生,  相似文献   

11.
《冬阳·童年·骆驼队》是一篇诗化散文,是作家林海音自传小说《城南旧事》的出版后纪。作者抒发的氤氲胸中无法排遣的情感纠结。这情感源于作家对故园家乡世俗风情的眷恋,源于作家对童年周围人和事的生命关怀,源于作家一以贯之的对真善美世界的审美追求。《冬阳·童年·骆驼队》入选小学语文教材,对其文本正确解读和选择有效教学内容,是语文教师需要把握的关键。教师应从课文的意象、情感基调出发,让学生感受散文语言的魅力,逐步培养学生阅读文本的能力,并通过"互文"前后对照教学,以此扩大阅读量,真正发挥名家名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实验表明 ,教学中的积极情感 ,具有自我教育的内化作用 ,是影响教学工作的动力因素。研究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有理论和实践意义。因此 ,我们应该重视情感在教学中的影响。一、情感与教学效果密切相关情感是人的心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情感与人的需要和认识过程关系密切 ,因为情感是伴随着认识过程而产生的。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提出了“一般发展理论” ,他认为 ,儿童的情绪生活是与儿童的独立性、探索性思维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如果伴随着教学而来的是兴奋激动 ,对发现真理的诧异、惊讶 ,产生愉快的体验 ,那么 ,…  相似文献   

13.
李惠燕 《辅导员》2013,(24):42-42
<正>别林斯基说:"在诗歌中,想象是主要的活动力量,创作过程只有通过想象才能完成。"在初中经典诗歌教学中,教师的巧"留白",能给学生创设一个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在诵读中带动思维的转动,强化和延长对诗歌情感的体验,引导学生去感受古诗中的画面美,大胆想象诗中所呈现的意象,实现学生、文本、诗人三者间的对话,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感悟诗中情感,更能营造出和谐愉悦的语文课堂学习气氛,让学生插上想象的  相似文献   

14.
朱红梅 《考试周刊》2015,(19):47-48
古诗词中意象是物象的一种,不是普通的、客观的物象,而是浸透了诗人思想情感、生命体验、认识阅历的特殊物象,是(物)象与(情)意的组合。可以说,意象是古诗词的细胞,在古诗词学习中具有核心意义,特别小语文教学中,学生形象思维占明显优势,更期待古诗教学能从机械、琐碎的经院式讲解中挣脱出来,导向对古诗意象、内涵的丰满解读。这种解读依存于人的记忆表象和知识结构。结合近几年古诗词情境教学中的自我实践与思考,作者提出并践行"从文本出发,拓展想象空间,展开意象"、"采取多种形式,丰富想象,还原意象"、"训练想象写话,情辞勃发,拓展意象"的意象还原模式。实践证明,"意象还原"有利于学生对文本内涵的解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诗词素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5.
古诗词中意象是物象的一种,不是普通的、客观的物象,而是浸透了诗人思想情感、生命体验、认识阅历的特殊物象,是(物)象与(情)意的组合。可以说,意象是古诗词的细胞,在古诗词学习中具有核心意义,特别小语文教学中,学生形象思维占明显优势,更期待古诗教学能从机械、琐碎的经院式讲解中挣脱出来,导向对古诗意象、内涵的丰满解读。这种解读依存于人的记忆表象和知识结构。结合近几年古诗词情境教学中的自我实践与思考,作者提出并践行"从文本出发,拓展想象空间,展开意象"、"采取多种形式,丰富想象,还原意象"、"训练想象写话,情辞勃发,拓展意象"的意象还原模式。实践证明,"意象还原"有利于学生对文本内涵的解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诗词素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6.
古诗词中意象是物象的一种,不是普通的、客观的物象,而是浸透了诗人思想情感、生命体验、认识阅历的特殊物象,是(物)象与(情)意的组合。可以说,意象是古诗词的细胞,在古诗词学习中具有核心意义,特别小语文教学中,学生形象思维占明显优势,更期待古诗教学能从机械、琐碎的经院式讲解中挣脱出来,导向对古诗意象、内涵的丰满解读。这种解读依存于人的记忆表象和知识结构。结合近几年古诗词情境教学中的自我实践与思考,作者提出并践行"从文本出发,拓展想象空间,展开意象"、"采取多种形式,丰富想象,还原意象"、"训练想象写话,情辞勃发,拓展意象"的意象还原模式。实践证明,"意象还原"有利于学生对文本内涵的解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诗词素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7.
人类认知世界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既具有意象思维,也具有理性思维。在进行英语文本阅读时,应该使学习者在认知语境下,通过意象图式,最佳关联,把文本内容意象化、逻辑化。然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由于传统课堂教学的种种局限性,不可能对文本内容的意象一一还原,因此也就缺少了内容的深刻性与直观性。多媒体教学恰恰弥补了这一缺陷。  相似文献   

18.
<正>《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博大精深的汉字看似是一个个抽象的符号,实则潜藏着趣味盎然的生活体验与耐人寻味的情感体验。语文是生活的写照,是典型化了的生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阅读文本的指导为学生架起了连接生活体验中的"趣"与语言文字内的"情"之间的桥梁。一、未成曲调先有情——走进文本寻"情趣""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  相似文献   

19.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情感是学困生认识活动的"能源"与"发动机".因此,在教学中应该重视积极情感效应,对于学困生尤其要营造优化教学的内外部环境包括心理环境,以提高教学质量. 一、积极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 1.认识过程与情感过程是有机的整体.任何一种认识过程,都同时伴随着情感活动.古语"知之深,则爱之切",说得就是人有什么认识,就会有什么情感.我们的教学活动是认识、情感、行为这三种心理活动的有机统一,是由情感的功能把他们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20.
陈瑜 《教育评论》2007,(6):150-151
在以情优教的教学中,“情感”不仅仅作为手段来优化教学,而是首先作为目标来优化教学。语文教学过程始终伴随着情感活动,脱离情感活动的语文教学是不存在的。教学是人和人之间的特殊的交往活动,是一个涉及教师和学生在理性与情绪两方面的动态的人际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中,既存在认知信息的传递和加工,也存在情感信息的交流和体验,是情知相依、共存的过程。教师只有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在引领学生与文本的真情对话中,体验感悟,真正实现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近年来,在语文课堂上刮起了一股煽情之风,“煽情”成了公开课取胜的法宝,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