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0 毫秒
1.
朱永新博客     
在中国的"太庙"拜访南怀瑾先生(节选)南怀瑾先生对于我来说有一些神秘。有人称他为国学大师、易学大师;有人称他是佛学大师、禅宗大师、密宗上师;甚至有人称他为当代道家、现代隐士,说他是世界上第一流、最高明的江湖术士;更有人称他是"这个虚浮的网络时代里一位人  相似文献   

2.
读南怀瑾讲课汇编的一个集子,有一篇是他给中国银监会领导讲课。他讲课内容大多是故事,拉拉杂杂,使我想起大学时第一次上物理课。老师说,像他这样的二流水平,会很严谨的教课,但对  相似文献   

3.
《作文与考试》2023,(11):26-27
<正>南怀瑾重仪表1949年,南怀瑾初到台湾,当时的他生活很拮据。在讲学时,他注意到一个学生,这个学生给人一种不修边幅的感觉,每次上课时总是蓬头垢面。于是,南怀瑾找他单独谈话,得知他是因为家穷,便从口袋里掏出20元钱递给学生,而这是南怀瑾一家子几个月的生活用度。南怀瑾告诉他:“人在任何时候,哪怕是最倒霉的时候,也要注重自己的仪表,这样才能有翻身的机会。  相似文献   

4.
南怀瑾大师在《南怀瑾谈生活与生存》一书中称孔子为"素王"。他认为,"孔子了不起的地方,除了他的学问、道德和修养以外,我以前说过,他在当时的确可以推翻任何一个国家的政权,取而代之,但他绝不这样做。"为什么呢?他认为这样,影响并不久,不是千秋万代的事业,要影响得悠久而博大,不在于权力,而在于文化与教育。所以,后来儒家称誉孔子为"素王",这是真正的王。所谓"素王",是没有土地、没有臣民,只要人类历史文化存在,他的王位的权势就永远存在。  相似文献   

5.
<正>一、师生关系的现状(一)一组数据1.据统计,有90%的老师说"我爱学生",但只有10%的学生说"老师爱我"。2.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知识,另外的85%要靠沟通技巧。  相似文献   

6.
虚度     
有次南怀瑾老师指着桌子上的一盘苹果问我:这是什么?我竟然停顿了30秒,才回答:是苹果。  相似文献   

7.
暗示无痕     
徐新星 《教育艺术》2007,(10):40-40
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教师去新接的一个班里上语文课,发现一个男孩没有带书,男孩说他忘了带.同学们笑起来说:"老师,他有健忘症!"、"老师,他一贯这样."她笑笑,没有再说话.  相似文献   

8.
王三阳 《教书育人》2008,(12):63-64
他看似平凡却很有思想;他,很有思想却从不张扬;他,从不张扬却书写着儒雅与大气. 他以"学生成功乃老师成功,老师成功乃学校成功"为指导理念,以"言传身教"为途径,以"刚柔相济"为管理策略.凝聚着洛阳市洛龙区第三小学的全体师生,在民主中求和谐,在和谐中谋发展.  相似文献   

9.
"桂馨·南怀瑾乡村教师奖"(以下简称"南师奖")在2013年启动,我从奖项设计之初就参与南师奖的各项工作。但直到2015年6月,我才发觉南师奖的另一种美与魅力。那时候,我回访第一届南师奖获得者龙安吉老师,他申请通过南师奖的公益种子计划,正在做乡土文化进校园的项目。龙安吉校长的学校叫贵州省榕江县高扒小学,用当地话解释,这是一个在高处(山)的学校。这里保留男耕女织传统生活,整个村落除了学校最新完工的校舍是混凝土建筑外,其他全部是传  相似文献   

10.
李英楠 《教育》2012,(19):42-43
教育同人性有关系,一个年轻人犯了错误,是原谅他,让他自我反省改正,还是动不动就处罚呢?这是人性的问题;至于处不处罚,或让他自我坦白,这很难下定论,要临机变通的;教育是启发引导人性向好的路上走的一条漫长道路,这条道路上自始至终要充满爱心;教育用什么样的方法,只要能达到改进人性的目的,就是优秀的教育方法……这就是太湖国际实验学校创办者、国学大师南怀瑾的观点。教师应尽量帮、培养学生南怀瑾说,教师应尽量帮学生,培养学生,使学生依靠自己的禀赋站起来,这是教育的目的。他在给学校教师讲话中提到,"学者,效也!"中国《礼记》  相似文献   

11.
吴兰 《江西教育》2011,(12):1-1
<正>在一次研修班上,有幸聆听了魏书生、桂贤娣、李红旗、高金英、田丽霞五位教育专家的讲座,他们的成功让我深深体会到,成功就是一种态度。成功是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魏老师说,他天天告诉自己要"松、静、匀、乐",身体放松,心灵宁静,呼吸均匀,情绪快乐。桂老师说:"我工作,我快乐;我生活,我阳光。"高老师说:"心态决定一切!"他们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相似文献   

12.
著名诗人周梦蝶还在台湾的武昌街摆书摊维持生计的时候,生活相当窘迫。尽管如此,听说南怀瑾将来讲学,他便托朋友搞到一张门票,作好一切准备,只待当日能够去听南怀瑾讲学。讲座举行那天,周梦蝶生怕错过了机会,饭也没有吃,提前两小时就到达了会场,静候着大师的到来。讲座开始前半小时,南怀瑾终于来了,身材不高,手里拿着一本书,举止仪态一看就气度不凡。  相似文献   

13.
张正奇 《教师》2014,(31):126-127
正习总书记在2014年教师节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探讨了怎样才能成为好老师这个问题。其中特别谈到老师自古就被称为"智者",好老师应该是智慧型的老师,应该具备学习、处世、生活、育人的智慧。2014年暑假以来,我先后阅读了南怀瑾《老庄中的名言智慧》、林语堂《孔子的智慧》、星云大师《包容的智慧》、曾仕强《易经的智慧》以及叔本华《人生的智慧》等书籍,可谓  相似文献   

14.
<正>赵华甫1969年出生,现任贵州省黔东南州麻江县隆昌中心小学校长、党支部书记。2013年获得桂馨基金会"南怀瑾乡村教师奖"。2014年获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一、成长与求学,成为代课教师我出生在贵州省黔东南州麻江县一个叫六堡村的寨子,是畲族聚居区。我的父母都不识字,我爷爷识一点字,他在旧社会是寨子里的鬼师。最初,他想让我继承他的本领。后来,他觉得我上学成绩还可  相似文献   

15.
名人名言     
《考试》2008,(10):15-15
在艰苦中成长成功之人,往往由于心理的阴影,会导致变态的偏差。这种偏差,便是对社会、对人们始终有一种仇视的敌意,不相信任何一个人,更不同情任何一个人。爱钱如命的悭吝,还是心理变态上的次要现象。相反的,有器度、有见识的人,他虽然从艰苦困难中成长,反而更具有同情心和慷慨好义的胸襟怀抱。因为他懂得人生,知道世情的甘苦。——南怀瑾  相似文献   

16.
孔子的教育精神:"有教无类""有教无类"一词,原出自于2500多年前的孔子思想。在记述孔子教育言行的《论语》中有此一章"子曰: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南怀瑾先生曾解释道:有教无类是孔子的教育精神。他不分阶级,不分地域,不分智愚,只要肯受教,  相似文献   

17.
陈欢 《考试》2012,(12):6-15
2012年9月29日,一代国学大师南怀瑾与世长辞。我们在扼腕缅怀的同时,更应沿着他的路,将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本篇摘选了练性乾先生《我读南怀瑾》一书中关于南老少年成长和求学时期的部分内容,让读者能看到南老年少时的经历。同时摘录了南老对教育、读书、学习的看法,以飨读者。逝者长已矣,生者当勉励!  相似文献   

18.
南怀瑾三问     
<正>南怀瑾(19182012),浙江乐清人,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实业家。1949年春赴台湾后,相继任文化大学、辅仁大学、政治大学等高校教授。1966年,南怀瑾在蒋介石、蒋经国父子的邀请下,到台湾三军各驻地巡回演讲。《<论语>别裁》1976年出版,香港、新加坡也争相翻印。20世纪80年代末筹资兴建金温铁路,并于1998年建成通车。晚年他在江苏太湖大学堂传道。其论著的主要方向包括儒家、道家、佛教等领域,一生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哲学。2012年9月29日他于苏州太湖大学堂去世。温家宝在唁电中说:"先生一生为弘扬中华文化不遗余力,令人景仰,切盼先生学术事业在中华大地继续传承。"  相似文献   

19.
三鑫 《广西教育》2014,(25):1-1
正"践行焦裕禄精神的好校长"张伟生前常说这样一句话:"干教育是个良心活儿。"他认为,人家把孩子交给学校,交给老师,作为老师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孩子和家长!因为对这一理念的执著和坚持,他成功地使一所濒临关闭的农村学校脱胎换骨,成为当地名校。"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这是张伟校长对自己的要求,是他的精神方向标,更是他的教育信仰。他用短暂的一生诠释了焦裕禄精神。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6,(29):171-172
<正>曾看过一本书,说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回忆对他影响最大的老师时,告诉人们幼儿园的那位老师让他获益最深,因为这位老师教他养成了做事整洁有条理的习惯。可见良好的习惯对一个人的成功非常重要。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小学阶段是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抓住这一时期,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把好的习惯内敛为一种性格,是学生走向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习惯养成教育是学校进行个性化培养和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