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小学《品德与社会》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育品德良好,乐于探索.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教材遵循的逻辑也是生活的逻辑.这一特性明确要求教学要以生活为本,对此,本文作者结合教学实际.举例分析并提出了生活规则习惯化、历史内容情感化、地理知识生活化三点具有实效性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3.
课程源于生活,生活是第一性的,课程所要学习的道德规范、社会知识、生活常识等都是从生活中来的,教学内容要贴近儿童生活,易于儿童接受,教师要改变过去那种品德教育与现实生活相脱离的德育灌输方式。 相似文献
4.
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课前寻找生活素材,课始创设学习情境,课中联系生活实际,课后注重生活实践,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广阔天地中加强实践,加强体验,促进知行统一,提高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5.
6.
7.
8.
9.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步伐,进一步提高小学品德课程的教育和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改善原有的小学品德教育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根据当今时代小学的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性格、学习心态等进行关注,并对于品德课生活化教学进行探讨并提出生活化教学模式改变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格物致知”“学以致用”既应该是学习的出发点,也应该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因而我们的教学也应该围绕着这两个点来展开,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本文立足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的实效性,提出“让教学回归生活,让生活体现德育”的概念,意在让品德教育与社会生活相融合,实现学生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双重提升. 相似文献
11.
12.
生活是《品德与社会》教育的载体。教育源于生活,又以生活为归宿。教师应把生活化的教育作为品德教育的切入点,以生活实例为载体,使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在生活中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3.
14.
品德教学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世界,以富有教育意义的生活化活动,以真挚的情感去拨动孩子的心弦,从而弹奏出动人的德育乐章。下面是笔者在教学《美化家园》(人教版《品德与生活》第四册)一课时的课堂回顾,旨在与同仁交流、探讨。 相似文献
15.
《华夏少年(简快作文 )》2016,(12)
根据品德与社会的基本理念,教师应该为学生构建生活化的教学课堂。也就是说生活化的课堂形成有利于提升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形成良好的品德。因此,在日常教学中,要求教师能够立足生活,从身边生活实际提炼有价值的教学信息,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将感悟升华后付诸于行为,最终回归生活。着重探讨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化课堂的形成策略。 相似文献
16.
刘芬 《小学生作文辅导(作文与阅读版)》2019,(6):51-51
随着新课标教学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已经发展成为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写作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小学生才刚开始接触写作,在写作上一无所知,在这种情况之下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习惯是相对容易的,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不断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相似文献
17.
18.
19.
在语文教学中,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如何实现小语课堂的生活化呢?作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入手:教学环境生活化;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语言生活化;教学方法生活化;体验形式生活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