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瞿秋白同志曾以“犬耕”署名,向鲁迅先生写信。这件事,周建人同志以前曾两度提及。今年三月十六日,他在《解放军报》发表的《我所知道的瞿秋白同志》一文中,又一次谈到。他说:有一次,我看到秋白给鲁迅的信中,用了一个笔名“犬耕”。一般人看过这个笔名,也许就过去了,可是对于中国文字的运用有深刻了解的鲁迅,知道秋白寓意是什么,见面时便问他了。秋白回答说,搞政治,他的力量不够。耕田本来是牛的,狗耕田当然就耕不好了。  相似文献   

2.
吴元栋 《学习之友》2008,(10):61-62
读中华读书报上《真假照片背后的故事》一文,深感世事往往与老实人开玩笑。文章的作者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资深编辑,他对有关“商务印书馆百年历史”的一幅照片作了澄清性的说明。这是一幅题为《周建人与其兄嫂鲁迅许广平及作家孙伏园在一起》的照片,前排三人,从右到左依次为鲁迅、许广平、周建人;后排孤零零一人,为孙伏园,  相似文献   

3.
在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之下,鲁迅是反革命文化“围剿”所追逐、侦察、迫害的主要目标。鲁迅写文章不能署自己的本名,曾用过的笔名也不能多用,甚至连租赁住房,都要借助于化名。这从另一侧面,反映了鲁迅重视斗争艺术,进行韧性战斗的革命精神。为什么有时用周豫才这个号呢?因为“周豫才”比“鲁迅”稍不触目;又为什么要用“裕斋”这个化名呢?因为“裕斋”为“豫才”的谐音,比“豫才”更少有人知道,更稍不触目,更能有效地迷惑敌人,保护自己。鲁迅当时跟周建人说得很清楚,裕斋这号是曾经用过的。可是周建人没有问,鲁迅也没有讲这个化名何时何地曾经用过,因此现在很少有人知道,连周建人同志不久前还说:“别的地方没用过这名”(见《略谈鲁迅》,一九七六年十月北京文物出版社版《鲁迅研究资料》第一辑)。  相似文献   

4.
一、关于文章内容的真实性《野草》里说的是"诗与真实"合在一起,糊风筝是真实,折风筝翅骨等乃是诗的成分了。松寿(指周建人——引者注)小时候爱放风筝,也善于自糊风筝,但那是戊戌(1898年)以后的事了,鲁迅于  相似文献   

5.
同学们读鲁迅的《风筝》,读到“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时,总有些疑惑。仅仅不爱,就“嫌恶他”尚可以理解,而对“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的说法则难以理解。的确,鲁迅只不过长他最小的弟弟周建人7岁,在当时,他也还处在一个爱玩的年龄,他的这些成人化的意识从何而来?其实,只要读读鲁迅的《〈呐喊〉自序》,了解鲁迅的生平,我们就会明白,鲁迅头脑中的“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源于他的家庭,也不可避免地打上了那个时代的烙印。鲁迅于1881年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渐趋…  相似文献   

6.
周远喜 《初中生》2006,(25):32-33
同学们读鲁迅的<风筝>,读到"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时,总有些疑惑.仅仅不爱,就"嫌恶他"尚可以理解,而对"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的说法则难以理解.的确,鲁迅只不过长他最小的弟弟周建人7岁,在当时,他也还处在一个爱玩的年龄,他的这些成人化的意识从何而来?  相似文献   

7.
徐季子同志《茅盾的〈鲁迅论〉》一文曾说到:“茅盾写《鲁迅论》的时候,这两位中国现代进步文化的先驱者还不曾见过面……。”这话与事实是有出入的。茅盾的《鲁迅论》作于一九二七年十月三十日,而前此一年,亦即一九二六年的八月三十日,鲁迅与茅盾就已经晤面了。这在《鲁迅日记》里有明确记载。茅盾在他的回忆录《创作生涯的开始》里也写道:和鲁迅“第一次见面是一年前(指1926年——笔者)他去厦门大学路过上海的时候,郑振铎在消闲别墅“请鲁迅吃饭,我是陪客之一”。查《鲁迅日记》可知,同席者还有郑振铎、胡愈之、朱自清、刘大白、叶圣陶、陈望道、夏丐尊、孙福熙等人。  相似文献   

8.
小语十一册第五棵《给颜黎民的信》是鲁迅先生一九三六年四月十五日给颜黎民的第二(?)复信。在这之前,一九三六年三月二十七日,颜黎民以孩子们的口吻给鲁迅先生写了第一封信。这封信的主要内容是向鲁迅诉说他父亲把他关在屋子里,还随便打他;六叔对他不错,给他看书,但六叔出去一年,没有消息,请鲁迅先生给他寄些书。这封信鲁迅于四月二日收到,当夜鲁迅就给颜黎民写了复信,三日发出。信  相似文献   

9.
鲁迅,原名周树人,幼名樟寿,后改豫才,"鲁迅"是他的笔名.一八八一年九月二十五日(清光绪八月初三日),出生在浙江绍兴城一个小康地主家庭里,一九三六年十月十九日病逝于上海,终年五十五岁.鲁迅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杂文、散文及诗歌.鲁迅的全部文学创作活动,首先是从诗歌开始的,从一九○○年春天写下的第一组<别诸弟三首>,到一九三五年底最后写下的<亥年残秋偶作>,写诗几乎贯穿了他一生创作生涯.他一共写有旧体诗五十一题六十七首,新诗十二首.诗歌创作是鲁迅文学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就鲁迅诗歌创作的艺术成就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自嘲》作于一九三二年十月十二日,是鲁迅诗作中最为光辉的战斗篇章之一。鲁迅写作《自嘲》的年代,整个中国阶级搏斗空前剧烈;民族危机日益深重,广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从一九三○年底起,蒋介石反动派即调集重兵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反革命军事“围剿”,与此同时,还在国民党统治区进行了空前酷烈  相似文献   

11.
鲁迅,原名周树人,幼名樟寿,后改豫才,“鲁迅”是他的笔名。一八八一年九月二十五日(清光绪八月初三日),出生在浙江绍兴城一个小康地主家庭里,一九三六年十月十九日病逝于上海,终年五十五岁。鲁迅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杂、散及诗歌。鲁迅的全部学创作活动,首先是从诗歌开始的,从一九oo年春天写下的第一组《别诸弟三首》,到一九三五年底最后写下的《亥年残秋偶作》,写诗几乎贯穿了他一生创作生涯。他一共写有旧体诗五十一题六十七首,新诗十二首。诗歌创作是鲁迅学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就鲁迅诗歌创作的艺术成就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论鲁迅》一文是毛泽东同志一九三七年十月十九日在延安陕北公学鲁迅逝世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正当全国人民隆重纪念鲁迅诞辰一百周年的时候,这篇重要讲话于一九八一年九月二十二日在《人民日报》上公开发表了。陕北公学简称“陕公”。一九三七年九月成立于延安。它是在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培养干部的学校。招收来自全国各  相似文献   

13.
张强  宋道晔 《山东教育》2012,(Z4):49-51
一、检查预习(一)解读课题,初识鲁迅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18课,请看课题(师板书课题)。师:从课题中你看出作者和鲁迅是什么关系吗?生:作者是鲁迅的侄女。师:对!作者是鲁迅的弟弟周建人的女儿,叫周晔。既然是伯侄关系,那课题直接写"我的伯父鲁迅"就行了,为什么还要加"先生"呢?生:这是对他的尊敬。师:对!"先生"是对有学问、有道德的人的一种尊称。本组四篇课文都是与鲁迅有关的文章。昨天我们一起阅读了单元导读和课后资料袋。通过初步学习,我们知道鲁迅的确是一位值得尊敬的人。不但他的侄女称他先生,所有尊敬他的人都称他为先生。师:让我们带着尊敬之情齐读一下课题。师  相似文献   

14.
鲁迅与外语     
鲁迅不仅能正确、纯熟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而且精通多种外语。他以外语做工具,介绍外国进步文艺作品,传播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一生中,他介绍了十多个国家的现代作品和文艺理论著作,共约三百一十多万字。外语是鲁迅从事革命斗争的有力武器。鲁迅说:“关于研究文学的事.真是头绪纷繁,无从说起;外国文却非精通不可,至少一国,英法日德都可,俄更好。”鲁迅精通日语、德语,熟悉英语、法语,学过俄语、拉丁语。  相似文献   

15.
关于熊猫     
本从熊猫研究切入,告诉我们实地研究自然现象的重要性。本综合运用了说明与议论的方法,不但介绍了关于熊猫的知识,还使读明确了认识事物的思想方法。作周建人是鲁迅先生的胞弟,生物学家,擅写知识类小品。  相似文献   

16.
鲁迅,作为伟大的文学家,是尽人皆知的事。可是,一提起鲁迅当过教师,不少人是并不知道底细的。其实,鲁迅不仅作过教师,而且,还多年任职教育部。他一生中,既当过中学教师,也做过大学教授。他不仅教过文科。而且,也教过理科。他早年就教过中学和中师的化学与生物。他既当过中学教导主任,也做过一任辛亥革命后的师范校长。中年以后,他教过大学,作兼职讲师、  相似文献   

17.
教学艺术来自每个方面,也很难说哪一方面更重要。我个人认为,一个教师首先要熟悉所教的教材,即教学内容,教学艺术来自对教材的准确把握。鲁迅先生写的《在仙台》(节选自《滕野先生》),文中记叙了滕野检查鲁迅听课笔记的事。这件事的开头是这样交代的:一天,大约是星期六,他使人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事情的最后,鲁迅写道:第二三天便还我(指作业)。鲁迅打开一看,改得非常仔细,连文法甚至标点都一一订正了。为什么鲁迅先生在故事的开头要交代“星期六”?“第二三天便还我”,第二天是星期几?第三天又是星期几?那么滕野先生最迟是什么时间改的?…  相似文献   

18.
为了纪念鲁迅诞辰一百周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顾明远、俞芳、金锵、李恺等四人编著的《鲁迅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一书,对鲁迅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作了详尽的论述,这是一本出版得很及时的好书。《鲁迅的教育思想和实践》正文分“鲁迅的教育实践”、“鲁迅的教育思想”、“人民教师的光辉榜样”、“鲁迅的学生忆鲁迅”、“鲁迅教育活动大事年表”等五个部分,书前用“周建人同志回忆鲁迅的学习与教育活动”作为  相似文献   

19.
《有的人》是诗人臧克家在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有感而作。 一九四九年十月十九日,是我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即建国后的第一个鲁迅逝世纪念日。这一天,北京鲁迅故居开放了,前去瞻仰的人们,络绎不绝,接踵摩肩。诗人专程参加了这一纪念活动,看到鲁迅先生故居和遗物,目睹怀着深厚感情前来瞻仰的人们,诗人心潮翻滚,思绪万千,心中油然产生一连串的感想。 解放前.在国民党统治的地区里,纪念鲁迅本身就是一场政治斗争。人们却不惜冒着生命危险怀念他,纪念他。鲁迅的墓地,在上海郊外,到鲁迅墓地去吊祭,也会受到  相似文献   

20.
鲁迅写于一九三三年十二月三十日的《阻郁达夫移家杭州》,是鲁迅诗歌创作中一篇重要的作品。最近,天津师范学院中文系注解的《鲁迅诗歌选》(天津人民出版社一九七七年十月初版)也收入了这首诗。对于鲁迅写作这首诗的背景,书中是这么说的:“鲁迅曾去过杭州,亲眼看到杭州反动势力的猖獗,因此在听说郁达夫要去杭州时,便借给王映霞题赠的机会,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