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助字辨略》可以窥探刘淇的虚词观。刘氏十分重视虚词的地位,他将虚词的作用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通过《助字辨略》虚词的分类,可以看到虚词的语法功能成为虚词分类的重要指标;同时刘氏已经初步具备了虚词历史发展的观念。  相似文献   

2.
汉语研究史上曾经把虚词叫做:词、辞、语词、语辞、语助、助语、助词、助辞、语助词、语助辞、助语辞、助字、虚字。“虚词”这一名称,到清代才产生。复言虚词是虚词的重要组成部分。顾炎武和刘淇称之为“重言”,王念孙称为“复语”,杨伯峻叫做“复词”,一九六○年北京大学中文系五六级语言班编的《汉语发展史》叫做“复音虚词”。单音虚词和复音虚词都可以分为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五类。前人对复音虚词不大重视,没有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虚词,顾名思义,是语言中没有实在意义的一类词。但认为虚词可有可无,可此可彼,那就不对了。清代刘淇在《助字辨略·序》中说:“构文之道,不过实字虚字两端,实字其体骨,而虚字其性情也。”由此可见,虚词在语言实践中,自有其独特的作用,是不能须臾或缺的。经  相似文献   

4.
在古汉语虚词中,多义虚词是意义复杂用法多变的一部分,是古汉语虚词研究的难点。因此,历代研究古汉语虚词著作如卢以纬的《语助》、刘淇的《助字辨略》、王引之的《经传释词》等都把它们作为重点难点来详加解释,对古汉语虚词研究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但是,由于受到时代的局限,他们在研究方法上都有两个共同的不足之处,这就是:(1)把一个个多义虚词不同发展阶段的意义当作完全没有联系的意义来并列陈述,而没有揭示各项意义的内在联系,指出多义虚词词义变化的规律;(2)在概括多义虚词  相似文献   

5.
清人刘淇《助字辨略》广泛集中古时期口语词较多的作品中的有关材料,运用多种训释方法,第一次大规模地研究了中古汉语虚词并诠释了一批六朝特有或习见的虚词,结论大多精当可信,取得了开创性的成就,其崭新的学术视野、富瞻的献材料、全面的研究方法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阅读古文,不外遇见实词与虚词.虚词虽然数目不多,但用法灵活,变幻莫测,在表达句子的神情语气上,能起极大的作用.所以刘淇云:“构文之道,不过实字虚字两端,实字其体骨,而虚字其性情也.”(见《助字辩略·自序》)近日在浏览周秦典籍时,发现不少虚词用法特殊,用常见的虚词词典对此未作解释.为避免“虚字一乖,判於燕越”的情况,摘取屈赋中的“兮”和《诗经》中的“彼”二词试作诠释,敬祈学术界同好指正.  相似文献   

7.
再论“何以……为”句式李春玲关于古汉语中的“何以……为”句式,历来争议颇多,对于这种句式末尾“为”字的词性,主要有两种意见:1.语气词.以杨树达(《词诠》)、刘淇(《助宇辨略》)、王引之(《经传释词》)、杨伯峻(《市汉语虚词》)等为代表。这种观点影响...  相似文献   

8.
清代刘淇在《助字辨略序》中说:“构文之道不过实字虚字两端,实字其体骨,虚字其性情也。”他认为“虚词一乖,判于燕越”。虚词所表现出的内容就如同一个人的性情,虚灵而又不可或缺。换句话说,细细体察虚词则可能是体悟作者性情的切入口。  相似文献   

9.
文言虚词,从有古汉语语法的研究和教学以来,就一直被作为语法中的核心问题对待的。虚词的这种地位,源于它在文言文中的地位。清人刘淇就曾说:“构文之道,不过实字虚字两端,实字其体,而虚字其性情也……虚字一乖,判於燕赵……且夫一字之失,一句为之磋跎;一句之误,通篇为之梗塞;讨论可阙如乎”!(《助字辩略.自序》)刘淇的这些话很有见地,他已认识到虚词的重要性。 与实词相比,虚词尽管意义较虚,却有自己独特的语法作用,它显示句子内部或句与句间的语  相似文献   

10.
褚红  古敬恒 《现代语文》2009,(12):137-139
清初刘淇所著的《助字辨略》是我国第一部具有完整体例的虚词专著,对此后的虚词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后世历代学者多从虚词、语法等角度对其进行研究与评述,而很少言及其方言词语方面的贡献。本文试就其所收的九则方言词语做初步考释,以期引起大家对此书方言学方面价值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现代汉语八百词》(吕叔湘)《现代汉语虚词词典》(张斌主编)《现代汉语虚词词典》(侯学超主编)对“来”的解释条例,“来”字的词性可以总结为动词(包括趋向动词),助词(包括结构助词和动态助词),方位词,衬字。  相似文献   

12.
清人刘淇所著的《助字辨略》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完整体例的虚词专著,在古代汉语虚词研究史上享有很高的学术地位,因而备受学者们的关注,研究成果丰硕。本文试从研究内容的角度,从七个方面对此进行梳理和综述,并就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13.
古汉语虚词产生较早,但数量不多,在甲骨文中常见的虚词有“乃、亦、其、不、弗、于、自”等。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人类抽象思维活动的丰富,先秦时代虚词已逐渐多起来并趋于成熟。早在战国时代的《公羊传》、《谷梁传》中,对虚词就有解释,汉代的经学家对虚词的解释更多,唐宋对虚词的研究又有进一步的发展,但都跳不出为读经需要而作的散碎释义的范围。元末卢以纬的《助语辞》突破了这种局面,开始对虚词进行了类比、释义的系统研究。到清代更出现了许多系统研究虚词的专著,袁仁林的《虚字说》、刘淇的《助字辨略》和王引之的《经传释词》等,但都偏重于随文释义。  相似文献   

14.
实词·虚词·中词──现代汉语基本词类划分新探汪小宁现代汉语词类划分,一般首先把词划分成实词和虚词两大基本类别。但由于所用标准不同,对实词虚词的定义也就不同,所包含的类别也不尽相同。现行的标准大概有三种。一种从《马氏文通》开始,认为“凡字,有事理可解者...  相似文献   

15.
刘淇在《助字辨略》的自序中谈到:“构文之道,不过实字虚字两端,实字其体骨,而虚字其性情也。盖文以代言,取肖神理,抗坠之际,轩辕异情,虚字一乖,判于燕越,柳柳州所由发晒杜温夫者邪!且一字之失,一句为之磋跄;一句之误,通篇为之梗塞。讨论可阙如乎”! 阮元在《经传释词》的序文中也曾说过:“经传中的实词易训,虚词难释”。 这两段话都是非常对的,首先它说明了虚词的重要性,倘若我们对虚词的用法不很熟悉,甚或无所了解,阅读古文必然产生困惑。其次它还说明对虚词的掌握也并不那么简单,因为虚词的意义常常随着上下文义有所变化,如果不了解这一点,也容易产生错误理解。  相似文献   

16.
古汉语中有许多汉民族所特有的修辞手段和表达方式,虚词的使用就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通常人们说:虚词的词汇意义比较抽象,它的功用是“组织实词,完成句子结构。”这并没有总结出虚词在表达神情上的积极作用。清代刘淇在《助字辨略序》中说:“杨文之道不过实字虚字两端,实字其体骨,虚字其性情也。”他认为,文章要求传神,因此语气高低缓急、抑扬轻重大有不同,而“虚词一乖,判于  相似文献   

17.
虚词在汉语中虽然数量较少,但在语言中所起的作用却很大,甚至是实词所无法比拟的。刘淇在《助字辨略自序》中说:“盖文以代育,取肖神理,抗坠之间,轩轾异情,虚字一乖,判于燕赵。”陈望道《试论助辞》一文:“助词能将基本结构中的某一特定部分作特定的显  相似文献   

18.
“乎”字是《马氏文通》介字卷和助字卷论述最为详尽虚字之一。介字“乎”有表比较、介引转词、表示受动等功能,助字“乎”既可助句,也可助字。对“乎”的研究是《文通》虚词研究的一个重要成就。  相似文献   

19.
"乎"字是<马氏文通>介字卷和助字卷论述最为详尽虚字之一.介字"乎"有表比较、介引转词、表示受动等功能,助字"乎"既可助句,也可助字.对"乎"的研究是<文通>虚词研究的一个重要成就.  相似文献   

20.
现代汉语语素的分类与教学(续完)房殿堂a.单用定位语素(成词虚素),又叫独用虚语素。如:最(副索)、被(介素)、与(连素)、着(助承)、的(助素)、吧(助索).这类语素,都能独立成虚词,但不能单说,与别的语法单位组合时,位置固定,如“最、被”只能在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