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些卦,如《乾》、《坤》、《谦》、《颐》、《震》等,《彖传》不解释卦形的结构。但每个卦的《彖传》都无例外地解释卦辞,逐句地甚至逐字地解释。有些卦,《彖传》解释卦辞和卦的图形结构相互联系,用卦形的结构说明卦辞,说明卦辞中“吉”“凶”的理由;另外一些卦,《彖传》没有把卦辞和卦形的结构相联系。有些卦的《彖传》解释卦辞,阐述了一些卦辞所没有的内容。就是说,解释卦辞只是被用来作为引子,借此导出《彖传》作者要抒发的议论;相当于《诗》“六义”的“兴”,在解释卦辞之后,说超出卦辞以外的内容;而这些内容,往往表现了作《彖传》的儒家学者对《易》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周易》是我国一部古老、博大精深的儒家经典著作,它包括《易经》、《易传》两部分。《易传》共有《彖传上》、《彖传下》、《象传上》、《象传下》、《系辞传上》、《系辞传下》、《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和《文言》十篇。大量史料证明,《易传》为孔子所作...  相似文献   

3.
《彖传》理想的政治是“圣人”之治。如《鼎》卦《彖传》说“圣人亨(p(?)ng 同“烹”)以享上帝,以养圣贤。”享祭上帝是帝王独有的郊祀之礼,別人都没有资格“享上帝”的;因此知《彖传》的“圣人”只能是帝王,而且是儒家理想的好帝王。《彖传》不止一次地说了“天地”的伟大之后,用“圣人”的功德和“天地”相比拟,  相似文献   

4.
<正> 今本《周易》的文字包括两部分:一为经文,即六十四卦的卦辞和爻辞;一为传文,内容有《系辞》上、下篇,《彖辞》上、下篇,《象辞》上、下篇,及《文言》、《杂卦》、《说卦》、《序卦》等,计十篇,旧称“十翼”。这十篇传文中,韵句与散句交错,构成《易传》韵散相间的特点。其中《彖辞》、《象辞》,《文言》,《杂卦》等篇韵句居多,而《说卦》、《序卦》则以散句为主。  相似文献   

5.
《周易》即今人所谓《易经》,又简称《易》。它是儒家的一种重要经典。内容包括《经》和《传》两部分。全书最基本的是“阴”“阳”两个符号,“——”是阳,“--”是阴。由这两个符号,连叠三层,组成八卦,八卦互相重叠,又组成六十四卦。每卦六爻。每卦有卦辞,每爻有爻辞。六十四卦的卦辞和三百八十六爻的(本三百八十四爻,加上《乾·用九》、《坤·用六》二条爻辞)爻辞,是《周易》中《经》的部份。又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三十卦,下篇三十四卦。《传》解释卦辞、爻辞以及八卦的性质和起源,包括《彖》上下、《象》上下、《系辞》上下、《文辞》上下、《文言》、《序卦》、《说卦》、《杂卦》七个部份,十篇,统称《十翼》,意思是说这十篇文字是“经”的羽翼。  相似文献   

6.
《易传》,是闸释《周易》经文的论说性散文,包括《文言》,《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传》上下,《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等十篇,故又称为“十翼”。作为我国春秋、战国之际学者精心撰制的论《易》专著,《易传》不仅对《周易》象数、哲理的阐述精到入微,而且在文章的修饰上达到颇为纯熟的境地。总《易传》的全部内容而言,最为突出的文学语言特色,莫过于其中大量骈偶、排比、谐韵句式的广泛运用。清  相似文献   

7.
《周易》“艮”卦卦辞为 :“艮其背 ,不获其身 ,行其庭 ,不见其人 ,无咎。”《彖传》、《说卦传》、《杂卦传》皆曰 :“艮 ,止也”。王弼注“艮其背”为“目注视之义。艮亦为还视之义 ,引申为注视之义。本卦艮字皆当训顾 ,其训止者 ,当谓目有所止耳。获疑借为护 ,同声系 ,古通用 ,艮其背不获其身 ,犹云顾其背不护其身 ,顾其小才忘大者 ,身之将亡 ,背何能有 ,故曰艮其背不获其身 ,行其庭不见其人”。以上诸说 ,释“艮”为“止” ,无义理可寻。高亨在比较“艮”的《说文》篆书和甲骨文、金文形体以后 ,认为“艮”即“见”字的反书 ,当从 ,然而…  相似文献   

8.
《周易》是我国古代的一本奇书.它由“经”“传”两部分组成.“经”记载有六十四个卦名、卦辞,象征不同的事物和事理;卦由六根代表阴阳的爻组成,每爻有爻题、爻辞,象征事物发展变化的不同阶段.“传”包括《系辞》上下、《彖传》上下、《象传》上下以及《文言》《说卦》《序卦》《杂卦》等七种十篇文章,统称为《十翼》。据学者考证,《经》《传》不是同时形成的,《经》更古老些,殷墟遗址出土的陶器和卜骨上已有用数字表现出的卦形,经过许多智者的劳动,不断丰富发展,才形成了《周易》,传说中的伏羲氏、周文王、孔子都可能有过贡献。《周易》是我国古代先民实践和智慧的结晶,是集体创作的产物。大约成书于西周末年、春秋战国间. 时至近代,越来越多的自然科学家对《周易》倍感兴趣。数学家发现《易图》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理论,发明二进制的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1646—1716)就是从中国的八卦受到启发的.他曾把“易图”说成是“流传于宇宙间科学之中最古的纪念物”。天文、地质、医学、物理学界、国际国内都有虔诚的《周易》信奉者和研究者。六十年代起迅速发展的系统科学,其思维方式与《周易》的哲学内涵十分接近,因而《周易》又成为管理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9.
《周易·彖传》作者的基本解《易》思路是由象数出发,以象数为根基,以义理为标的,以象数义理合一的方式来解读《周易》古经。《彖传》作者对《周易》古经的创造性解读,正是在由象数角度切入解读《周易》古经并在具体的解读过程中发明和使用了一系列象数义例规则。同时,《彖传》作者认为,解经的根本目的,在于揭示出象数背后的义理,在解读每一卦时,《彖传》作者都遵循着由象数到义理的路子,将视野由天地宇宙最终落实到社会人生,在“本天道立人道,法天道开人文”的学术理念下,借助象数体系阐发出一系列人文价值理念和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0.
论《周易》哲学对刘熙载美学思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易》包括《经》和《传》两部分。《易经》由卦象和卦辞、爻辞构成,大约成书于西周前期。《易传》系儒家学者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彖》上、下,《象》上、下,《系辞》上、下,《文言》、《说卦》、《序卦》、《杂卦》,共十篇,统称《十翼》,为战国或秦汉之际的作品。《易传》扬弃了《易经》宗教巫术的内容,同时又利用了它的形式,以易象概括说明宇宙模式,以太极阴阳说模拟阐述宇宙的生成嬗变,形成了自己的朴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相结合的哲学思想体系。它在两千多年中保持了自己的生命力,其意义已超出了一般卜筮之书,对后来中国的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以至我们可以把它视为中国思想和文化  相似文献   

11.
《周易内传·发例》为王夫之晚年老成圆熟之作。在《发例》中,王夫之不仅精炼地陈述了他对《周易》长期研究的成果,而且批判了历代解释《周易》的各个流派,纲领性地总结了近三千年的易学研究史。一、关于先秦易学。对周易起源,王夫之提出四圣作易。他说:“伏羲氏始画卦,而天人之理尽在其中矣。上古简朴,未遑明著其所以然者以诏天下后世。幸筮氏犹传其所画之象而未之乱。文王起于数千年之后,以不显亦临无射亦保之心得,即卦象而体之,乃系之彖辞以发明卦象得失吉凶之所由。周公又即文王之彖,达其变于爻,以研时位之几  相似文献   

12.
龙场时期,王阳明居夷处困,精研易道,加上独特的“悟”,其以《恒》《遁》《晋》义理为基础,然后借卦辞、彖辞与象辞呈现出对儒家价值的坚守,现实遭际的自省。具体来说,就是从占卜出发,容纳了义理解释,以占卜预视的吉凶为警醒,将所知的变化之道引入到自身的德性修养中来。以《恒》《遁》《晋》三卦中包含的道德价值激发自己的理性和生存意志,进而自昭明德和挺立独立人格。  相似文献   

13.
《周易》是中华文化的源头之一.“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四库全书总目》)它不仅是大、地、人三界的哲学著作,而且有同哲学思想、政治思想、伦理思想以及宗教思想浑然一体的非常丰富的教育思想.《周易》包括两部分:一是经文部分,被称为《易经》,一是传文部分,被称为《易传》,传文部分有彖(tuàn)、象、系辞、  相似文献   

14.
"人文"一词源于《易经·贲卦》中译释贲卦卦辞的一则彖辞:"小利有攸往,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的"人文"指人道、人事,而"天文"指自然法则和自然秩序)。现代人  相似文献   

15.
“易与天地准”,是《周易·系辞上》中的一句话.准,是相符、相合.孔疏以“准拟”释之.全句的意思是说《易》的思想同天地运行的法则是一致的,即《易》体现了宇宙规律,是一种宇宙哲学.这句话,从战国以来,一直被学者们作为研究易学的总纲,被引入迷宫,上了大当.但我们可以把它作为钥匙,打开这座神秘的殿堂.《周易》是由卦(六十四卦)、经(卦辞和爻辞)、传(又称《十翼》,或曰《易大传》)三部分组成.历来的研究者都把三部分看成统一的整体.其实,从三部分的区别中就能找出问题的症结.  相似文献   

16.
选取《系辞》中四个关于《周易》本体论表述的语篇和四个关于《周易》认识论表述的语篇进行分析,明显可以感受《易传》包含思想流派的糅杂和多样;进而从五个方面:《说卦传》、《系辞下·第二章》和《易传》中有关阴阳说的内容,乾坤卦经文、彖传、象传与《文言传》,《彖传》与《象传》,《系辞传》,和《序卦传》与《杂卦传》,对整个《易传》进行思想流派语篇分析式的扫描,从而显示其历史文化的演变和传承,一定程度上真实地折射出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流派纷呈的状态;再以西周初期的思想文化、春秋后期的思想文化以及战国时期的思想文化为背景,总体看待《易传》的思想流派,可以明显看出孔子的思想、道家各派的思想和西周初期的《周易》思想依次形成了孔携道、易及其他的《易传》思想流派基本格局。具体而言,以西周初期统治思想文化为基础的《周易》,经孔子引道入易研究方法的开拓和划时代的理性思维研究,揭开了蒙在《周易》上的已经淡薄的占筮思维面纱,经战国时期多派道家和其他不同思想流派的共同研究,至战国末年或西汉早年今本《易传》定型,使得《周易》的经、传结合真正成为具有我国古代深厚文化传统的理性哲学著作。认识这一点,对于如何评价孔子的思想和历史地位以及重新梳理中国古代哲学史、易学史和儒学史有一定的学术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张衡传》“饰以篆文”句中的“篆文”,许多教参均释为“篆体文字”,《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3年2期刊登钱文辉同志的文章,说“篆文”即“彖文”,指《周易》中的八卦辞,分别表示八个方位;不光用来“饰”,还有表明地震方向的实用价值。钱文辉同志的解释是有道理的,惜言之  相似文献   

18.
黄济  于超 《学科教育》2012,(3):106-114,128
《易》在历史上是一部备受推崇,同时又有着广泛国际影响的著作。《易》分为“经”和“传”两部分,其中“经”又包含有“卦辞”和“爻辞”,“传”又分为“大传”和“小传”。每一部分都有不少神秘的和迷信的难解难读的问题,但同时又蕴涵有先哲们朴素的哲理智慧和辩证的思维方法。其成书已久,成书过程说法不一,难以考证;发展过程中,更是识随时迁。所以,在国学的学习中,学《易》一直是一个较难的问题。我们当今学者在对《易》进行研读与评价时,必须注意到《易》的这些特点,运用好历史的、唯物的和辩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观象制器”由《周易·系辞传》提出,历代易学家对此有不同注解。本文则从方法论的角度探讨它的意义。一“象”在《周易》中有不同的内涵:概括起来不外三种: 一是指物象,即事物运动变化所呈现出的能被人的感官所感知的现象(包括物质实体),如“仰观象于天”;“天垂象,见吉凶”;“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在天成象”等。值得注意的是,此类物象在《系辞传》中多指天象。而地上之物则以形言之。孔颖达在《周易正义》中说:“象谓悬象,日月星辰也;形谓山川草木也。“朱熹在注解《系辞》时也说:“象者,日月星辰之属。形者,山川动植之属”。不过,《系辞》虽注重天象。但也不排斥地  相似文献   

20.
《中孚》卦卦辞“豚鱼吉”之“豚鱼”应指一种鱼,如“河豚”、“江豚”,而不应分解为“小猪”和“鱼”。卦辞“豚鱼吉”与爻辞有内在的严密的逻辑联系而并非“鲜有牵连”。豚鱼的回游、鹤的迁徒、月相的周期变化、公鸡的报晓,其季节或时间都是十分准确的,具有“守信”的特征。《周易《以豚鱼、鹤、月、公鸡作为“诚信”的象征。在《周易》中,“猪”意象被作为“好色”、“淫欲”的象征物,而不作为“诚信”的象征。《中孚》卦是讲“诚信”之道的卦。初九爻辞“虞吉”之“虞”应释为“虞人”。《中孚》卦通过天道(月)、人道(虞人)以及地道(豚鱼、鹤、翰音)等来阐释“诚实、守信”的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