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陶渊明与华兹华斯虽身处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时代,但其诗歌都充满着对生死问题的关注与思考,都表现出死亡之痛,这是相似之处,但二者对待死亡的态度却不相同,陶渊明借助自然来跨越生死,具有庄学之意味,达到不以生喜,不以死悲的境界;华兹华斯则通过自然—上帝的方式来跨越生死的界限,其生死观具有浓郁的基督教色彩。可以说,前者纵浪大化,后者归依上帝,究其原因,源于二者所处的相异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2.
19世纪诗学中的湖畔派以华兹华斯等人为代表开创了英国文学史上浪漫主义诗歌的新时代。但华兹华斯并没有将他的诗学观点局限在浪漫派象征手法的运用上,甚至反对湖畔派其他诗人如柯尔律治的诗学观点,最终导致湖畔派内部的分道扬镳。本文试图剖析华兹华斯独特的诗学思想以及这种思想与其他诗学理念格格不入的原因,提出浪漫派诗歌内部在图征和象征上的巨大差别,并考察图征这种古老的艺术手段对浪漫派诗歌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和贡献。  相似文献   

3.
一般认为归耕田园之前的陶渊明内心充满着无比的痛楚和撕裂灵魂的哀伤,而归耕使陶渊明找到了人生的理想之路。考察陶诗,以田园为自足、安定、欢快的世界,不过是一层绚丽的光环,是一个美丽的童话。后期的诗人既没有超世,也没有超事。  相似文献   

4.
中古魏晋时代政治动荡,具有典型的乱世特征,因而士子隐逸成风,遂形成了这一时代重要时代特征之一的隐逸文化.在这些隐士中,阮籍与陶渊明是其中最有成就而且具有相似之处的两位诗人,陶渊明的创作与精神风优在某种程度上继承了阮籍的思想理念.本文试通过分析中古时代隐逸文化特征及阮籍、陶渊明的隐逸生活形态及作品创作来阐释二人共同的隐逸人格特征.  相似文献   

5.
作为自然诗人,中国的陶渊明与美国的弗罗斯特都对自然有一种独特的敏感性.自然,不仅是他们大多数诗歌的主体和内容,而且也是其诗歌的灵魂与生命.但是,自然在两个具有不同国度、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传统的诗人笔下有着各自的表现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们是七个》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威廉.华兹华斯一首著名的抒情诗。该诗描述了诗人与一位8岁小姑娘的对话,通过小姑娘天真烂漫、单纯可爱的口吻,以简单质朴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诗人所独有的洞察力,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纯真的向往,也很好的突出了华兹华斯诗歌中自然与童心这两大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7.
陶渊明,在其生前,仅以隐士著称,不以文学显达.在他死后的一百年时间里,南朝宋、梁人对陶渊明的认识、评价经历了一个"三级跳"的文学升格运动:从"隐士"到"隐逸诗人"再到"独超众类"、"莫之与京",为唐宋以后的陶渊明研究不仅留下了大量宝贵资料,并且定下了基调,这是陶渊明接受史的开端,唐宋以后的陶渊明研究并未超出其藩篱.  相似文献   

8.
陶渊明的诗主要是写意 ,是写情景融合的心境 ,他的诗往往是言在此而意在彼 ;谢灵运以山水为主要描写对象 ,穷貌极物成为他主要的艺术追求。从陶诗到谢诗的转变 ,反映出了两代诗风的嬗变。  相似文献   

9.
在英国诗歌里,有两首同以水仙为描写对象的诗作,一为华兹华斯的《咏水仙》,一为赫里克的《致黄水仙》。两者在风格上各有特色,但表现的主题却相去甚远。水仙在华兹华斯笔下是自然的象征,美的化身。《致黄水仙》则表达了生命短暂的哲理。以新批评派的观点评判,这两首诗构成了一个极好悖论。  相似文献   

10.
11.
陶渊明在其作品中使用了大量的鸟意象揭示丰富的思想内涵,鸟成为他一生心灵轨迹生动的反映和写照.研究陶渊明诗歌中鸟的意象,对于把握陶渊明诗歌创作轨迹的变化,进一步认陶渊明伟大的人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文学最显著的特征是抒情诗的发达。这些即兴式的抒情短章的创作,多在饮酒的环境中进行,它们记录了作者平日积累于心底,经酒精刺激徒然爆发出来的悲欢离合的人生感受。本文从文学史中有关的生动的作品和史料中,具体描写了这一段千古诗酒风流,寻绎不同时代不同个人诗酒因缘的不同特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中国酒文化的脉络。  相似文献   

13.
无奈的退隐 感伤的超脱——晚唐隐逸诗人的生活与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晚唐的社会现实入手,剖析了晚唐隐逸诗人人生理想不能实现的苦楚,解读了他们生活与创作中反映出的心态,退隐中包含着无奈,超脱中潜藏着感伤。  相似文献   

14.
陶诗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杰作,其传递出的中国古人的智慧与人生哲学影响深远.在陶诗的众多译者中,方重先生独树一帜,精妙准确.因此,本研究以方先生所著《陶渊明诗文选译》为例,以生态翻译学等为理论基础,通过分析方译陶诗中采用的翻译技巧,研究译者在译陶过程中的适应与选择.期望以此研究丰富陶诗英译研究,并以此研究作为研究陶诗英译的一个范例.  相似文献   

15.
16.
宗白华诗歌对大自然的歌颂与向往、恰当的文字与诗人自身感情的结合、个体灵魂与外部世界的契合等,呈现出自然美、形式美、和谐美等美学特点.  相似文献   

17.
中国当代诗歌中的"学院"与"反学院"之争,实际上也来源于美国.不同的是,在美国是先有学院派,然后有反学院派;在中国则是先有反学院派,然后由反学院派虚构出了一个学院派.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当代诗歌恰恰需要某种学院精神.这种精神,我理解为一种对待诗歌的严肃态度,对形式和技艺的尊重,以及某种朝向经典的持续不断的有意识努力.当...  相似文献   

18.
以大学校园诗人创作为主的"第三代诗歌"为切入点,在辨析上个世纪80年代与90年代不同学院环境的基础上,论述1980年代校园诗歌创作的特点,以及1990年代围绕"学院派诗歌"的命名所进行的相关论争,进而讨论"学院派诗歌"这一命名的合理性问题及其对于当代诗歌实践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鸟是陶渊明诗文中频繁出现的意象.不同姿态的鸟形象既是诗人心路历程的象征,又是诗人人生道路的形象体现,也是了解其玄学思想形成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20.
闻捷和舒婷,这两个相处于不同时代的抒情诗人,以自己独特的生命体验和话语方式,呈现爱情的优美和丰富。无论是闻捷的与劳动交织的边疆少男少女的爱情欢歌,还是舒婷的与人性纠结的当代青年的心灵吟唱,从他们的诗里,都能感应到时代在诗人心灵的投影和折光,倾听到与时代交汇的心灵回响。不同的审美标准,不同的价值理念,不同的情感表达,在不同的时代,引领读者走进爱情世界,领略那别样的风采,体悟诗人那份由衷的感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