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焦点解决短期咨询是以解决问题为重点的短期心理治疗技术。从焦点解决的基本理念即充分尊重来访者、聚焦正向、例外与奇迹、行动一小步、尊重与合作出发,设计新生入学适应不良的辅导方案:“正向开场问题简述”—“量化评估建构目标”—“例外探索发现资源”—“小步行动目标达成”。以此为来访学生营造正向化的氛围,描述“看得见”的未来,发现可执行的改变,达成理想中的目标,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不断为自己赋能。  相似文献   

2.
如果将一个班级的所有任课教师组成一个“班“,那么班主任的职责就是要善于当好这一班之长。要真的担当好这一角色,笔者的体会是六个字:尊重、沟通、协调。 一、尊重 所谓“尊重“,就是尊重任课教师。要做到“尊重“,首先要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关系;二是班级学生与任课教师的关系。 首先,班主任要与任课教师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工作中主动与其达成共识,发挥全体任课教师的整体效应,用整体效应弥补个体的不足。怎样做到这一点呢?笔者认为,应  相似文献   

3.
存在主义认为“存在先于本质”,“我在故我思”,“人的本质基于绽出之生存”,人应在相互理解和交往的基础上通过对话,在由“去蔽”走向“无蔽”的途中不断地实现自我“敞亮”、敞开和“绽出”地生存。折射在教育领域,它主张教育要尊重人的主体性,尊重人的自由和选择;主张基于真诚的诗意之交往建构起“我-你”的关系,在自由与平等、理解与倾听、信任与尊重、开放与分享的心灵沟通和精神相遇中,达成师生对话的澄明和实现。  相似文献   

4.
如果我们在关注结果的同时审视获得结果的过程,就会发现热闹了多年的“有效教学”其实经不住价值拷问.但它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应该看到,“有品质的教学”是“有效教学”的自然生长.如何提升教学品质?教学内容要精选,教学形式要突出学生主动建构.要对教育中“活生生具体这一个”予以尊重和成全,凸显教育的本质追求,遵循教学规律,将学习的过程回归为满足好奇心的享受过程.  相似文献   

5.
当下班级管理情境中,班主任扮演着权威的角色,学生更多地充当着配角,班级管理缺乏民主的气氛,没有达成班级管理的应有之意。为了营造班级民主管理的氛围,班主任必须积极转变班级管理理念,通过"转换角色——尊重学生的精神诉求;相信学生——赋予学生行动的空间;开辟路径——建构多维的交往方式;构筑愿景——创设民主的班级生活",改变已有的班级管理模式,由权威走向民主,实现班级管理的应有之意。  相似文献   

6.
班级成员共同生活中相互理解,彼此尊重.团结合作,公平竞争.共同分享,获得道德成长,就形成共处、和处、乐处的班级共同体。班级共同体体现了成员之间的平等与自主、理解与尊重和对道德伦理及共同愿景的追求,成员之间通过相互对话、相互认同、相互理解达成自我价值及班级共同愿景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正>“带班育人”是教育领域近几年讨论较多的话题。“带班”一般是指班主任进行管理班级、建设班集体的工作;“带班育人”可以理解为在班级管理与建设班集体的过程中进行“育人”。正如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齐学红所说:“在立德树人的时代背景下,班主任应自觉从班级管理向班级教育转变,达成班级教育中人的本质属性以及教育本质属性的回归。”“带班”与“育人”不是平行的两条线,而应该是相互交错、螺旋上升的综合教育过程。“大拇指”,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公民社会逐渐形成、公民意识逐渐觉醒的社会转型时期,学校公民教育需要培养学生具备一种建构能力,使学生能够建构自己的公民身份,进而能够建构公民社会,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成为公民的教育”是一种直面我国现实的、具有创生取向的学校公民教育新理念.“成为公民的教育”落脚于学校日常教育实践,创建班级公民武生活,让学生在班级中正如“公民”一样生活.“成为公民的教育”是在创建班级民主法治的公民式生活中完成的,即:通过班级自治与民主,实现学生的主动、健康发展;通过班级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培育学生的法治精神;通过参与班级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公共服务意识;通过班级公民式生活体验,使学生自主养成公民能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对自己教学行为的一次深刻反思。笔者认为:教学工作是可以“无为而治”的,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思想正是“无为而治”的理论基础。只要我们尊重作为信息加工的能动者、意义的主动建构者的学生的主体地位,认识到我们教师只是学生意义的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我们的“政策”就对路了。然后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给学生提供一个坚实的知识“支架”,用合适的方式在适当的位置让诺亚方舟“抛锚”,让学生去探究、启动,这样,我们就可以“垂拱”了.而教学相长的良性、喜人局面或者就可达成了。  相似文献   

10.
生命化教育是“融于”生命、“成全”生命的教育。受“工具性价值”思维的影响,教育(包括幼儿教育)中普遍存在着严重的遗忘与漠视生命的现象。生命化教育要求我们要关注儿童的生命,直面儿童生命的完整性与独特性,尊重每个生命,为每个生命潜能的充分发挥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1.
从群体动力学的角度分析了在班级管理中,合理地运用班级规则、班级舆论、班级愿景、班级情感等所创设一种群体“压力”,把这种“压力”有效地转变为群体动力,对班级管理的优化和学生目标的达成产生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在长期的班级组织生活中,共同磨合、彼此适应和积极建构,从而形成的集体认同并遵循的班级价值观与行为标准体系。在初中教育阶段,良好的班级文化能够为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产生正面导向作用,使学生在和谐美好、欣欣向荣的班集体中找准个人位置,发挥个人作用。班级文化建设需遵循“以人为本”“特色鲜明”与“循序渐进”的原则,与学生的实际成长需求绑定,构筑有机的文化体系。文章结合班级管理的实践经验,对初中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方法展开讨论,以供教育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3.
民主参与管理模式,是现代班级管理民主化的集中体现,也是班级管理科学化、现代化的必然发展趋势。构筑班级民主管理模式的方法和途径有很多,用对话来构筑职校班级的民主管理模式,是可行的方法和有效的途径。一、提倡交往和对话,促进师生沟通,夯实职校班级民主管理基础爱和尊重是相互的。互尊互爱的师生关系,真诚交往与对话的师生关系,才是真正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这也是新课改中着力建构的新型师生关系。只有确立这种关系,只有平等的交往和对话,才能促进职校班级中班主任和学生的相互理解和沟通。职校班主任面对职校生不能居“高”临下。职…  相似文献   

14.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核心人物,其班务管理理念如何,直接影响着学生人格的形成,左右着班级教育目标的达成,决定着班集体的水平。在新课改背景下,班主任应确立起与新课标要求相适应的班务管理新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全面完成“教育、教养、发展”三大主要任务。一、树立“人格平等”观人格平等是民主文明的基础,是对生命价值的尊重。在传统的班务管理中,师生人格高低、尊卑之分明显:班主任为主宰、推崇“唯师独尊”,学生只能“唯命是从”,自尊心遭到践踏,师生对立情绪严重。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传统的师生…  相似文献   

15.
在实际生活中,影响人们行为,尤其是教育行为的,常常是我们意识不到的、潜在的教育理念。我们内心的、根深蒂固的思想在左右我们的行为。“公约”不同于条约,它是多个主体对于某项重大问题达成的共识,并以此作为共同遵守的多变规则。班级公约,我们可以理解为班级幼儿共同就班级的某些共性问题达成的规则,并试图去遵守与维护。  相似文献   

16.
巧妙利用班级特定标识,唤醒学生自律意识,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充分运用独一无二的特写动画,感化、帮助和教育学生;有效开辟“班级明星风采展示”栏目,创造“团结竞争向上”的良好班风学风;再现父母工作、生活场景,缓解留守孩子的“亲情饥渴”,拉近孩子与父母的心理距离……电教媒体在班级管理中的合理运用,让我们受益无穷。  相似文献   

17.
课堂不是封闭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探究心理。教师在教学中要借力学生的经验,搭建平台,努力让其自主建构知识,而不能"越俎代庖",一味追求"滴水不漏"。教师应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灵动的、独一无二的个体,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努力打造多彩课堂,杜绝单一、封闭的课堂。  相似文献   

18.
张艳 《江苏教育》2014,(3):75-75
生命化教育,简单地说.就是“融于”生命、“成全”生命的教育。在教育过程中,依据生命的特性,尊重生命发展的内在逻辑和规律.创造适合生命发展需要的教育。它以生命为基点,把生命的本质、特征和需要体现在教育过程之中。使教育尊重生命的需要,完善生命的发展。提升生命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董荣军 《班主任》2021,(3):24-25
班级精神是一个班级的灵魂.不论是在班级成立之初,还是在班集体建设过程中都要有意识地去培育,努力让全体学生理解和接受,并逐渐根植于学生心中。1.用班名展现班级精神班级成立之初,我针对班情、学情,在与学生们讨论之后达成共识,将班级命名为“蚁蝶部落”,寓意为“像蚂蚁一样工作,像蝴蝶一样生活”。  相似文献   

20.
张鲁川 《江苏教育》2023,(21):20-21
班级是一群年龄相仿的学生长时间在一起共同学习、深度交往和参与各种活动的主要而稳定的场域,是润泽和滋养生命的精神家园。班级要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班主任首先要转变观念,充分发挥班级的教育价值,建设班级伦理共同体,达成学生个体与班级实体的精神同一性。学生不再是个体的集合并列,而是班级的有机成员;班级不再是由复数的“我”组成,而是“我们”的整体性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