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现代诗歌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与鉴赏能力。教师以驱动任务为核心、以阅读为基础、以探究为内核,运用细读、厚读等方法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品韵、赏词、析句中体会语言之美,在探象、究意、悟情中领略情感之真,在听读、仿读、赛读中激发浓厚兴趣,在广泛的阅读中提升语文素养。如此,用诗情召唤诗心,用活动诱发诗情,诗歌教学就能成为师生共同创造“诗美”的艺术思维活动。  相似文献   

2.
《庖丁解牛》以文惠君和庖丁对话的方式呈现,由庖丁为文惠君解牛的场面开篇,引出核心话题“技盖至此乎”的讨论,在庖丁的一番解释后,文惠君“得养生焉”。如何达成对本课“学习提示”中提出的两个重要问题的深度思考,既考验教师解读文本的能力,又考验教师设计任务引导学生深入思维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4.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文本互涉理论,其适合性更高,实践价值更为丰富,教师将学习任务群设计与文本互涉有机融合,为学生带来阅读思考启示。《荷花淀》属于小说文体,教师从主题互涉、内容互涉、理论互涉等角度推出学习任务群,能够促使学生顺利进入到阅读核心,在专业研学中形成阅读素养。  相似文献   

5.
在高中语文小说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能够打破传统小说阅读的“惯例”,有助于学生形成新的观点、产生新的感悟。以鲁迅先生的《祝福》为例,从整体分析、设定目标和创设任务三个角度,探讨了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在小说教学中的运用,以此帮助学生重塑小说阅读观念,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解读小说的内涵,进而加强小说阅读深度和语文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6.
在新课标的小说教学中,对小说主题的解读与挖掘是个难点,学生对小说主题的理解也容易流于表面。从对主题解读角度的差异入手,引领学生由挖掘最切近作者创作意图的主题内涵到提炼出小说的哲理内核和普世意义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可培养学生从简单的文本背后寻求一种新的更为深刻的解读角度的思维习惯,这在小说的阅读教学中是有其价值的。  相似文献   

7.
周媛 《生活教育》2012,(12):48-49
现代诗歌更容易和学生产生精神上的共鸣,如果教师能够合理利用人文资源,以读的方式贯穿课堂,调动学生积极性来体会诗歌意蕴,并使评价主体多元互动起来,现代诗歌教学一定能让学生喜闻乐见,焕发出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8.
李艳敏 《初中生》2009,(11):34-37
现代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越来越受到广大读者喜爱。在此,我想以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为例,谈一谈阅读现代诗歌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拿来主义》是高中语文教材的经典篇目,对该文本的解读可从现实理性的角度进行。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发现文本当中亘古流传的价值,而这恰恰是鲁迅先生在创作《拿来主义》的时候所遵循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这篇课文选入教材的逻辑在于要让当下的学生认识到工匠精神的价值,只有先以工匠精神来雕琢自己的人生品质,才能在未来的学习与生活中以工匠精神雕琢那个时代的品质。  相似文献   

11.
现代诗歌教学一直很薄弱,也是阅读教学的难点.采取比较阅读分析法,从群文阅读的角度,深入剖析了以《再别康桥》为例的离别主题诗歌.通过群文阅读教学,选取了离别主题的古诗和现代诗以及徐志摩的其它诗歌与文章,从相同的离别主题诗歌中,同中求异,体会意象、情感等方面的细微差别;从徐志摩作品的拓展阅读中,理解诗人的风格和情绪,体会诗...  相似文献   

12.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材解析是以文本解读为基础的,可以说文本解读是教材解析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的关系犹如细胞与肌体。对文本解读而言,分析其主题往往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通常情况下,教师对文本主题的理解往往是来自于教学参考书的,虽然这不能理解为人云亦云,而是主流理解下的教师个人认识的建立,但不可否认的是,对于相当一部分文本而言,教师通过自主解读并借鉴他人观点,往往可以建立起对文本主题的更全面、立体、丰富、科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雷雨》的文学解读有反封建意识与追求个性解放,恋母情结的难抑与寻求宗教的救赎,欲望与命运冲突的悲剧等指向。《雷雨》的教学解读有阶级斗争与社会矛盾,探寻作者原意:对全人类的悲悯之情,从言语中把握人物性格,感受悲剧的艺术魅力等指向。教学中易将两种解读混为一谈,在区分二者的基础上构建《雷雨》的教学设计理念:让教学文本回归历史;以作者原意为基础;尊重学生解读的多样性;比读中提升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4.
此设计包括设计思想与理论依据、教学背景分析、教学目标编制、教学过程规划、学习效果评价和设计特点与课后反思六个部分,其中重点分析教学过程、设计意图及每个教学环节中所体现的高中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5.
唐文生 《云南教育》2007,(10Z):18-19
如果关注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编排,我们就会发现,新诗的篇目明显增加,九年级上、下册还设立了专门的诗歌单元。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中学生正处于诗的年龄,不断的诗的熏陶会使他们心灵秀美,诗意地生活。《理想》是七年级(上)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著名作家流沙河的作品。下面我想通过对《理想》的教学设计,谈谈对新诗的教学设想。  相似文献   

16.
《驿路梨花》最值得玩味的是情节与故事的截然。但从“文学即人学”来看,一方面文本是语文学科育人的工具,另一方面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也让文章有了更大的延展性。从情节与故事的重构来看,可通过比较视野解读文本。从语文学科思维训练来看,对文本和课堂的分解与聚合,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情节与故事的分野是叙事类文章教学落实新课标的一种创新和尝试。  相似文献   

17.
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可以说除了应试需要之外,绝大多数时间都花在文本解读上。而文本解读的过程,更多的又是以课文而非课本外的文本解读为主的,面对教材中的一些经典文本,如何在引导学生解读的过程当中发现新的意义,或者构建出属于学生自己的认识,这一点是摆在每一个高中语文教师面前的任务。要高效的完成这个任务.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诗歌作为一种最为精粹的文学样式,充满了个性和灵性,其中的许多秘妙,值得引领学生仔细探寻。在教学中要从儿童出发,遵循儿童学习诗歌的认知规律,依据文本特点,发现、挖掘和提炼文本秘妙,采取想象还原、探究规律、诵读积累、迁移表达的教学策略,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形成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阅读教学中,文本解读是根本与关键。一则《祝福》探究性学习教学案例采取专题辩论活动,实现语文教学组织形式创新。学生文本解读思想观点出现分歧,文本意义探究发生偏离。这则《祝福》教学的文本解读批评引发以下三条重要启示:文本解读不能脱离文本语境和社会历史环境;专题辩论不失为解决文本解读思想分歧的重要路径;好课并不在于教师的精彩表现,而在于教师发挥作用让学生观点言论出彩。  相似文献   

20.
王玮 《语文学习》2020,(6):34-38
<正>《祝福》是教材传统篇目,历来备受关注,教学中也有很多经典案例。随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颁布和统编高中语文教材试行,《祝福》的教学也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不是简单的形式上的变化,而是关乎语文教学理念的变化。最显著的是教师在教学中更加彰显学生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