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李如雪 《福建教育》2023,(13):52-54
小学道德与法治地理题材教学,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涵育学生政治认同的过程。教学中,教师应引领学生在构建人与地理空间的情感联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探寻地理空间于“我”的价值和意义,使其在地理学习的多维体验中实现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9,(86):108-109
微信是一种新的教育手段,一种新的教育资源,由于其用户量大,即时消息快,媒体传播功能强,信息传递类型多等特点在教育教学中占据一席地位。本文就借助微信的教育功能,实现《道德与法治》课堂互动教学、提高互动效果、提高学生学习参与度进行探讨,并以《我们爱整洁》一课来阐释微信贯穿整个教学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与《道德与法治》相互呼应,被安排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课时内,由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负责教学。在有限的课时内将《读本》和《道德与法治》在教学内容方面进行主题互融,或合并或重组,开展有机建构;在教学方法上要保持课内外相融,明理悟情激趣,开展问题探究;在教学评价上要量质相融,确保评价的全程化和多元化,促进儿童持续个性发展,全面深度发展。多维融合,有效运用,推动育人效果增值,实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学生头脑的课程目标。  相似文献   

4.
主题活动教学就是围绕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通过"创设情境、设计主题、学生体验、拓展延伸"四个环节开展的教学.采用主题活动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体验、感悟、实践中学习并践行核心素养.笔者试结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单音与和声"一框,进行主题活动教学.  相似文献   

5.
“主题”和“议题”是《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的两个重要概念,喻示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议题式教学新走向——主题内容的议题式建构。这一新走向要求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要积极寻找主题与议题的融合之道,厘清主题内容议题式建构的认知进路。  相似文献   

6.
地理题材内容在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小学生要成为有知识、负责任的未来公民,学习地理非常重要。教师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育德性,强调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重读图,重视运用地图引导学生地理知识的学习;探究性,运用探究合作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接童气,借助学生生活经验丰富教学活动;准确性,使用地理知识概念和地理数据时要严谨;辩证性,科学分析理解地理教学中的人地关系。  相似文献   

7.
范勇 《学苑教育》2019,(13):20-20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将情、智结合起来,调动学生的情感,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道德的践行。本文主要从问题化教学启动情智、情境化教学激发情智、活动化教学生成情智、实践化教学发展情智等角度阐述初中生情智素养培养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8.
传统文化中,风俗独具生活性和启蒙性,能够很好地引领儿童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风俗题材教学中,教师需要理解风俗是传统文化生活化的载体和媒介,旨在让儿童体悟风俗背后的美好愿望和情感,并在生活中践行传统美德。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贴近儿童生活经验,使其具有正向的价值观。同时,教学还应考虑单元生活领域的定位。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可以借助典型的象征物引导儿童走近、走进风俗,利用留白建构儿童对风俗的独特理解,搭建学习支架深化儿童对风俗意义的体认。  相似文献   

9.
辛明科 《天津教育》2020,(27):32-33
随着新课改要求的提出,《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成果备受关注,主张在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时,应积极关注教学的有效性,旨在对学生起到正面的引领作用。通过合理的引导与帮助,让学生树立起依法行政观念,让学生清楚地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实质,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本文重点探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有效性,结合《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实践,分析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10.
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为立德树人的主阵地,是德育的关键课程。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拓展空间》栏目与其他栏目在逻辑上遵循"体验—认知—笃信—践行"的思维路径,重在学生德育践行。教师在教学中应巧妙运用《拓展空间》栏目,组织学生开展主题学习和课外实践,注重价值观引领,提升学科育人效果,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邹席 《教师》2019,(13):75-77
对课程标准、课程目标和教材的科学解读,对学生已有学习经验的充分掌握,是准确制订课时教学目标、落实法治素养培育的前提和基础。教师要以宏观的视角研读教材,制订“法治素养”图谱;紧扣目标,找准“法治素养”方向;准确定位,细化“法治素养”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把握整个学段、整本教材的教学目标,由此确定层次分明的课时目标;才能游刃有余地把握课堂预设与生成,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远及近,扎实成长,将“法治素养”的培育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2.
主题式案例教学,实质上是一种"整体案例"教学,是指在课堂上,根据课堂学习目标,以案例为中心对学生进行的一种引导教学,以加深学生的理解,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文章从"一景多例,多维切入""问题引领,由浅入深""联系理论,系统认知""变换角度,深化思维"四个层面进行阐述,意在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对初中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创新素养是教师教学中的重点,《道德与法治》是初中学生的必修课,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是在现阶段的教学中依然存在着许多弊端,导致学生在课堂中更多的是聆听而不是主动学习,更别说培养创新能力了。因此教师要改变教学模式,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出发,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文章先分析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存在的弊端,再给出具体策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朱慧 《学苑教育》2019,(12):78-78
绘本具有画面生动,富有童趣的特点,在小学低段《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借助绘本辅助教学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基于此背景,对小学低段《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中借助绘本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习活动、开展拓展教学的策略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5.
在新课标成为课程实施新常态的新背景下,把握课程内容结构化的意涵,探索课程内容结构化的实践是落实道德与法治课程核心素养培育的有效路径。道德与法治课要与时俱进,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推动课程内容结构化呈现,在“大思政课”体系中找准定位;要纵横联动,推动学科关联结构化呈现,彰显跨学科学习价值;要深入生活,以学科实践为路径,推动育人方式结构化呈现,构建实践型学科育人方式,推动道德与法治课程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6.
17.
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的设置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果教学时仅仅局限在知识层面,而非走进孩子们的生活,那就丧失了它存在的意义。生活化教学不仅利于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深度理解,更利于引导他们更好地生活。那么,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中展开生活化的教学呢?本文就以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过年啦》一课为例浅谈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8.
线上教学已然成为人类自从有学校教育以来最 大也是最迅猛的一次教育改革。然而线上教学对于我们很多 老师来讲,是一个新事物,这必然对我们的教学带来一系列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9.
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更需要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将道德意识、道德观念和法治观念深植到学生的心中,以成为指引学生成长的重要理念。这实际上也是事关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问题。初中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并以之打开核心素养培育的大门。从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形成的"体验加反思"的教学思路,即在教学中赋予学生充分的体验空间与时间,让他们在体验的过程中感受法治的必要性与作用,进而生成法治观念,这是有效的教学途径,也是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重要途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法治观念的培养,应当是一个走向学生主体生命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创意教学的概念出发,结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现状,对创意教学理念与主题式案例教学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深度融合进行了研究,旨在推进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改革与创新,促进初中生学习质量与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