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要把育才办成一个诗的学校,盼望大家帮助我,我要以诗的真善美来办教育。我不是要学生每个都成为诗人,那太困难了.但我却要由我们学校做起,使每个同学、先生、工友都过着诗的生活,渐渐扩大去,使每个中国的人民,世界的人民,都过着诗的生活。  相似文献   

2.
陶行知先生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同时他也是一位深受广大群众爱戴和钦佩的大众诗人。他一生爱诗,浪漫诗意,才华横溢,他将诗的情绪、诗的浪漫、诗的意境带到教育中去,教化以诗,寓诗于教,试图构建兼具真善美的诗的学校,诗化民众,使民众将精神层面的追求视为人生更高的追求,"都过着诗的生活"。陶行知的诗教思想简单朴实、意蕴悠长,至今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启示。  相似文献   

3.
陶行知先生是讳大的人民教育家。同时他又是伟大的人民诗人。陶行知先生以深厚的文化修养,以一颗拳拳跳动的赤子之心,用诗歌为武器抨击社会丑恶,反映民间疾苦,吹响民族战斗的号角。陶先生创建“诗的学校”,用诗歌为教材教育学生,推进“生活教育”,提高人民大众的思想觉悟。陶先生一生以诗为伴,以诗言志,以诗论教,以诗会友,以诗达情,以诗为乐,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经典传世诗歌。  相似文献   

4.
2004年10月,深圳市举行了一次初中语文新课程优质课大赛,参赛者执教的是同一首诗《你是我的同类》。由于“性之所至”,市教研员程少堂先生也当场给与会者上了一堂示范课,课题仍是《你是我的同类》。这堂课赢得了不少人的喝彩,并被誉为“大开眼界”“大获成功”的一堂课,程先生本人在课后访谈中也把这节课视为自己的“经典课”之一。但看完课堂实录,笔者却实在不敢恭维。程先生这堂课以吟诵开始。在指导学生朗读了几遍诗歌后,便让学生研讨什么是诗或诗意。由于学生的回答不着边际,程先生不得不自下结论:“诗或诗意就是曾经使我们的内心得到感动的,使我们的精神境界得到提升的那种东西。凡是这样的东西都可以称之为诗或诗意。”接着便以“妈妈对你说‘宝贝宝贝’”和“奶奶说‘乖宝宝’”为例,说明“那就是诗”,“就叫有诗意”,甚至“捡了个钱包还给别人”也叫“有诗意”。读到这番话,笔者真不知道学生是否会产生这样的认识:原来诗是十分简单的东西,也许婴儿的一声啼哭就是一首好诗。的确,生活中许多美好的东西都富有诗意,或者说像诗一样的美,但这决不能等同于文学作品中的诗或诗意。作为语文教研员,不应该不懂得这样的常识。更何况这和欣赏诗歌并没有什么关系。在研讨完“诗意...  相似文献   

5.
杨冰 《教师》2015,(14)
陶行知,20世纪伟大的教育家,创造性地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一直在为新中国的教育寻觅曙光.今人评价陶行知,习惯冠以这样的称呼——人民教育家、民主斗士、大众诗人. 陶行知是大众诗人,是一位诗人一样的教育家.从“永不会完稿的诗集”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到“乡村的乐园”山海工学团,再到兼具“真善美”的“诗的学校”重庆育才,最后到秉承“新大学之道”的“无形大学”重庆社会大学,构成陶行知诗意教育生涯的壮美诗篇.这位诗意的教育家谱写自己作为诗人的生命历程的同时,亦是一位诗人教育家.不同时期的诗意与达观、热情与乐天,谱写出陶行知短暂而伟大的一生,勾勒出陶行知一代教育家、一位大众诗人的大师风貌.陶行知用自己的教育实践踏踏实实地践行着自己的生活教育理论,同时又在脚踏实地地践行着诗意人生观.  相似文献   

6.
优秀的文学作品常常散发着诗的气质,能营造出诗意。在诗意中我们感受文学的魅力,感受人性的真善美。学生写作,也需要学会诗意表达,使写作更贴近人的本真需求,展现一个真诚、自我的精神世界。一、关于诗意“诗意”一词,早在唐代就已出现。如王昌龄的《诗中密旨》即云:“诗有二格:诗意高谓之格高,意下谓之格下。”朱庆余《送吴秀才之山西》一诗中也有“东湖发诗意,夏卉竟如春”之语。这里的诗意,或指诗歌品位高下,或指行诸于文的美感体验。今人张思齐在《宋代诗学》中对“诗意”的范畴界定,则比较明确和直接。  相似文献   

7.
陶行知基于生活教育理论与实践建构了独具特色的诗意德育,在"诗的学校"中培植诗意存在,在"诗生活"中涵养诗意德性,在"生活诗"的书写中培植诗意德行。  相似文献   

8.
诗意德育研究源自极富中华民族特色的传统“诗教”,是德育民族化价值观念的坚守。“诗教”不仅是诗意德育历时性研究的起始对象,也是其理论体系及操作模式建构共时性的起始概念,而且蕴涵着德育目标、内容、过程、方法以及管理、评价等研究对象的一切矛盾或一切矛盾发展的“胚芽”,并隐藏着新时代创造性发展和创新性运用的“基因”,自然成为其逻辑起点。以此为基础开展诗意德育实践,其路向主要是:营造诗意德育场,复活学生的新感性;回归德育生活世界,灵活运用诗性智慧;运用诗意言说方式,增强学校德育的亲和力;建构民族化的德育模式,臻于真善美圆融的境界。  相似文献   

9.
部编新教材与普通高中课程一脉相承,语文学科应基于此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实现课程培养目标。而高中“诗意语文”教学的实践路径,就是以“三段五味”导学练型“诗意课文”教学模式驱动,基于部编新教材“诗样”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回归语文“生活即诗”育人本质,在“诗化”熏陶和“诗思”沉浸中有效提高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使其更好地成长为充满人生“诗意”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0.
诗歌作为一种纯粹精微的文学样式,是培养中学生审美趣味的“最好的媒介”。从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到近代教育家陶行知等都非常重视诗歌的教化作用。孔子曾这样教育他的儿子孔鲤“不学诗,无以言”,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主张以诗的真善美来办教育,“要把育才办成一个诗的学校”,让每个学生“过着诗的生活”,当今有识之士更是大声呼吁:“让中华诗词大步走进中小学校园!”(杨叔子:中科院院士、原华中理工大学校长),而现在社会上,兴舞蹈、热音乐、冷诗歌;语文课堂上课文少选诗歌,  相似文献   

11.
法国批评家莫洛亚盛赞屠格涅夫是“一位富有诗意(重点是笔者加的)的现实主义作家”。我国文学史家王瑶欣赏沙汀“用优美的诗意的文字写出了地方色彩很浓的乡村故事”。评论家强调的,正是小说作家的诗意描写。确实,在中外文学史上都有这样一批作家:他们追求诗的意境,采用诗的方法,孜孜不倦、苦心孤诣地从事着小说的创作。周立波正是这样的小说作家。他的短篇小说,正象湖南农村漫山遍野的茶子花,朴素中飘散出浓郁的芳香;也象湖南人民嗜好的槟榔片,平淡里留下了无穷的回味。读周立波的短篇小说,挑逗并激动读者心灵的,是一种诗的灼热,诗的情致,诗的韵律,诗的力量。  相似文献   

12.
王建华 《江苏教育》2022,(70):43-44
<正>近年来,江苏省滨海县永宁路实验学校在课程开发、课题研究和学生活动等三块“大地”上深耕细作、开花结果,师生结伴沐浴诗歌、温暖前行。根植课程的视界作家王开岭倡导:“让灵魂从婴儿做起,像童年那样,咬着铅笔,对世界报以纯真、好奇和汹涌的爱意……”每个人都有一段称得上“伟大的童年时光”,童年是一首耐人寻味的诗。学校开发了儿童化诗意课程,为儿童的人生打下“诗意”的底色,打造永不消逝的童年记忆。  相似文献   

13.
“经师易遇,人师难逢”,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为中国教育探求新路,为振兴中华民族造就人才,艰苦卓绝地奋斗了一生.他的教育实践使我们开拓视野,并赋于现代教育的新思想,开始了创办现代化学校的探索.一、提高认识,迈开探索现代教育路子的第一步在国家多难的年代里,陶行知先生最难能可贵的就是他很早就有为劳动人民办教育,救国救民的思想,“一闻牛粪诗百篇,风花雪月都变节.”是他发自内心对劳动人民具有真情实感的流露.从美国学成归国,他脱下马褂,脱下西装,挑起粪桶,深入群众,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创办过乡村师范、安徽公学、育才学校、社会大学等、在困窘中,他甚至把妻子的米也分给饥饿中的学生,并设法举办美术作品义卖,用“抬头乐于”代替“埋头苦干”,努力为改善学生生活条件筹集资金.“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先生的献身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们.  相似文献   

14.
诗行并置,或构成诗意的空间,形成和谐回转的视觉和弦;或构成并立“事件”(内容);或浓缩繁密的诗情;形成诗意的回环绵延递荡或叠幻丰腴繁复。并置的形式具体地创造着诗歌的奇妙之境。语汇并置也即语汇的复合并置的产生(如“渊默”、“狂暗”等),如同是语汇的蒙太奇,它构成着语言在几乎是最小单元——语汇单元上的诗意,显现着语言构成的奇妙。诗行和语汇的并置,展开和飞扬着诗意的空间和情感张力,凝现着并置诗语的丰富含蕴与韵致:情的美与幻,“诗”的美与繁。  相似文献   

15.
遵循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创立的“生活即教育”的生活教育本质、“社会即学校”的学校改造论  相似文献   

16.
周静 《江苏教育》2022,(94):32-36
“诗意思政”团队以“追寻诗意思政,为学生诗美人生赋能”为核心理念,深耕“诗性课堂”,聚焦“诗意思政”的主要战场,不断优化“诗性课堂”教学策略;品味“诗韵青春”,加强“课程、教程、学程”的研究,推动“诗意思政”团队整体架构;打造“诗情团队”,凝聚“诗意思政”实施的核心力量,逐步明晰个人专业发展方向,形成个人教学特色,取得职业发展新进步。工作室认真总结提炼每位成员的课堂教学特色,带动思政学科教学改革,并在江苏省内示范推广,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语文不仅是我们每个人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工具,而且还负载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人类绵绵不绝的文明;语文教育的过程应该是诗一般审美创造的心灵感应和情绪感染的过程。因此,语文课应该充满诗意、充满灵气。那么,怎样才能进行诗意的语文教学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8.
诗意地生活     
诗意地生活? 可笑!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诗仙的生活,诗意中总带着些许豪迈。“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且诗且吟间也曾经意气风发。绣吐一口,就是半个盛唐。只可惜“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仕途上不得意,也只能“举杯消愁愁更愁”,一生诗酒飘零,最终也不过是醉死江边。难道这就是诗仙穷尽毕生所追求的诗意地生活?不知道在他醉死的那一刻,是否还做着“贵妃捧墨,力士脱靴”的美梦。[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现代人读散文,追求的是一种诗意.杨朔的散文就是深情的诗.他本着“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的美学目标,用“诗心”去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蕴藏的诗意,把“诗”作为自己创作中自觉的美学追求,在作品中拓出一个诗的境界.《雪浪花》是杨朔散文代表作之一,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完美地体现了杨朔散文富有诗意的特色.  相似文献   

20.
李菊红 《江苏教育》2022,(70):40-42
<正>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儿童是伟大史诗的草稿。既然是草稿,就充满着许多不确定性,也充满着无限的可能性。近年来,我一直坚持用“诗”架起与儿童沟通的桥梁,把儿童的梦想镶嵌在一页页“草稿”中,让诗意在“草稿”里流淌,让幸福在“草稿”里跃动,让每个孩子的童年生活在修改、完善“草稿”的过程中变得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