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纵观几十年来日本“幼小衔接”课程演进的历程,可以发现其有四个主要特征:一是逐步明确“幼小衔接”课程建设的作用;二是不断细化“幼小衔接”课程建设的目标;三是不断深化“幼小衔接”课程体系;四是不断丰富“幼小衔接”课程内涵。该课程旨在培养儿童积极融入周围环境和未来世界的情感、意志、态度、素质和能力,进而支持儿童逐步养成生存能力,开启积极乐观的学校生活,创造充盈丰润且灵动美好的童年生命姿态。日本的“幼小衔接”课程在其学校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突出儿童始于幼儿期游戏中的具身学习,强调小学一年级的学习并不是零起点;遵循儿童中心主义理念,构建了丰富多元的“幼小衔接”课程框架,以保障儿童最大利益,支持儿童开创美好的未来。这对于我国治理“超前教”“强迫学”“小学化”式的“幼小衔接”现象,更好地推进“幼小衔接”课程改革,无论是认识论还是方法论层面,均有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2.
儿童学习品质的培养既是幼小衔接的关键所在,也直接影响着儿童未来的学习质量与效能。然而,受功利主义价值观的驱动,当前幼儿园小学化、知识化的教育倾向依然存在,幼小衔接工作也呈现出盲从与负向的效应。因此,科学推动幼小衔接工作,既需要逐步形成关注儿童学习品质的价值取向与舆论效应,也要全面创新幼儿园课程教学活动的理念与实践,共同聚力幼儿园家园共育的改革与探索,谋求幼儿园与小学的互动、衔接与双赢。  相似文献   

3.
日本在纠正了20世纪幼小衔接课程探索时期的“幼儿园课程向小学看齐”和“小学课程向幼儿园看齐”两个极端倾向后进入平稳发展阶段。21世纪以来,为解决“小一问题”的频发,再加之终身教育思潮的涌进,促使日本加快前进步伐,逐步形成了以培养持续学习能力为理念,以幼小课程整合为重点,以资质与能力为导向的日本幼小衔接课程体系。在衔接“规模”“层次”和“小一问题改善”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日本幼小衔接课程坚持以儿童为中心,努力走出知识取向衔接的误区,将未来社会所需的儿童资质与能力巧妙融入衔接课程的教学计划中,加强幼小交流互动,彰显其双向性与连续性。  相似文献   

4.
幼小衔接问题已成为当下基础教育中有待解决的最重要问题之一,它直接影响着儿童的身心发展状况以及对未来学习知识的兴趣等。当前幼小衔接中存在幼儿园"小学化"以及小学生学业紧张这两个问题,应该从课程、教师、家庭三个方面对有提出对策,以此增强幼小合力,实现无缝衔接,有效解决幼小衔接问题。  相似文献   

5.
吴春红 《林区教学》2023,(12):105-109
农村幼小劳动课程衔接有助于促进儿童劳动素养发展、助力儿童顺利过渡幼小衔接、提升农村幼小衔接教育质量。农村幼小劳动课程衔接存在着课程目标缺乏连续性、课程内容较为简单、课程实施衔接不一致、家园校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不科学等问题。幼小劳动课程衔接存在问题的对策:学校、教育行政部门、教研人员应共同建构一致性、连续性的幼小劳动课程;基于儿童劳动素养的发展,挖掘乡土劳动课程资源;培养专业化的幼小劳动课程师资队伍;多方主体共同保障幼小劳动课程衔接。  相似文献   

6.
现有的一些幼小课程衔接举措存在一定程度的或学科化或活动化倾向,无法真正解决幼小课程的割裂问题。作为一种超越学科边界、解决真实问题的课程与学习取向,跨学科主题学习遵循整体主义课程观,主张探究性、体验式学习,强调学科基础上的整合,对幼小课程衔接具有独特的价值。本文提出从跨学科主题学习入手促进幼小课程衔接,具体路径包括:顶层设计,做好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整体架构;教学与评价改革,推进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施;管理支持,为跨学科主题学习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7.
课程衔接是幼小衔接的核心,而小学低段在幼小课程衔接中具有重要作用。小学低段应采取积极的幼小课程衔接策略,开发融相对对口与整合的衔接课程于一体、融社会化课程与个性化校本课程于一体的幼小衔接课程,设置校、园、家、社四位一体的幼小课程衔接环境,以此促进儿童顺利完成幼小课程衔接,提高幼小衔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幼小衔接活动旨在帮助学前儿童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两个不同阶段教育的平稳过渡,让幼儿有能力,有自信,能健康快乐地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保持身心的和谐发展。幼小衔接教育需要充分尊重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并符合后继学习和未来社会对儿童发展的要求。尽管幼小衔接不是个新鲜的话题,但幼儿园和小学缺乏合作意识,幼小衔接应是幼儿园、  相似文献   

9.
适宜性幼小衔接课程着眼于课程实施,尊重儿童发展的规律和个性化发展需求,既能满足儿童的一般发展与高阶发展需要,也能回应社会与文化对幼小衔接课程的育人要求。适宜性幼小衔接课程的逻辑起点是儿童发展,教学内容应全面而交融、教学实践须适宜并兼容、师生互动当有效且高质。而当前的幼小衔接课程尚不足以被称为适宜性课程。为此,针对当下衔接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古德莱德“课程层次”说理论,从衔接理解课程、衔接运作课程、衔接经验课程以及衔接课程师资方面开展研究,明确实施路径,以确保适宜性幼小衔接课程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0.
2021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幼小衔接成为两个学段共同关注的问题。为了更好地落实基于儿童发展连续性的幼小双向衔接,本文以OECD国家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的课程纲要文本为基础,从课程的角度探讨了幼小衔接课程设计的国际经验。通过对OECD国家课程纲要政策文本的分析,梳理幼小衔接课程观、课程设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中的连续性课程设计逻辑。提出我国幼小衔接课程设计儿童为本的课程衔接观、儿童经验导向的课程实施、幼小协同合作的课程编制、连续性的课程评价机制四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受国际终身教育思潮和国内“小一问题”的影响,日本在教育改革中形成了以培养持续学习能力为理念,以发展儿童资质能力为目标的幼小衔接课程体系。从日本幼小衔接课程的整体框架着手,总结其特点和经验,认为我国小学在幼小衔接中应突破知识教学取向,编制“连续性”的衔接课程;践行儿童本位理念,关注学生能力发展;多元主体共同合作,强化幼小双向衔接;实施过程性评价,促进学生素养提升。  相似文献   

12.
在幼小衔接阶段培养儿童的学习品质是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美国新泽西州通过颁布学习指南,注重幼小衔接阶段儿童学习品质在预期行为和支持策略两方面的培养。鉴于此,我国应重视儿童学习品质在幼小衔接阶段的培养,注重儿童学习品质核心要素培养的连续性,发挥幼儿园和小学在衔接过程中的双主体作用,从而促进幼小衔接阶段儿童学习品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主要依据,通过深度访谈和实地观察发现:农村幼小数学课程目标衔接"单一化",课程内容衔接"片面化",课程实施衔接"形式化",课程评价衔接"空白化"。制订切合实际且统一的幼小课程标准,可以让幼小衔接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幼小教师双方提升数学教育的知识和能力,可以走出数学教育的误区;构建"三位一体"的幼小衔接联动机制,可以真正实现幼小"无缝对接"。  相似文献   

14.
肖静 《教育导刊》2021,(4):91-96
丹麦幼小衔接包括从日托机构到学前班,以及从学前班到小学的过渡,实施目的是确保早期教育最大收益的延续、为儿童入学和未来生活做准备并提高教育的公平性.实施的重点举措聚焦于教育理念、教育政策、课程建设、师资建设和儿童能力发展五大方面的衔接以及可提供的社会资源.借鉴丹麦幼小衔接的有效经验,我国应重视政府在幼小衔接中积极的观念建...  相似文献   

15.
小学幼小衔接课程建设是指小学校为了帮助儿童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通过调整课程结构、内容和实施方式,优化或重构学校课程体系的过程。小学是幼小衔接的重要责任主体,加强小学课程建设是教育发达国家幼小衔接的普遍做法,做好小学课程建设是幼小衔接政策的趋势。当前,小学在幼小衔接课程建设方面存在协同性、系统性、科学性不足的问题,具体表现为课程建设的主体单一、课程建设的加法倾向、课程建设的经验思维。为此,在小学幼小衔接课程建设中需强化主体协同,构建家园校三方互动的幼小衔接共同体;增强科学意识,准确把握幼小衔接规律;做好顶层设计,形成层次清晰的幼小衔接方案;抓住主要矛盾,推动幼小衔接课程整合与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6.
日本“幼小一贯”教育改革历经十余年,坚持幼儿园与小学双向协同,体现幼小一贯理念,建设幼小一贯课程,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方法围绕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兼顾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自身的教育价值,指向促进儿童的可持续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幼小一贯课程体系,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虽然我国幼小衔接新政策划定了幼小衔接期,在教育目标、内容、要点、原则等方面提出一致性与连续性要求,但目前,我国幼小衔接的主要问题是单向衔接,还未形成具有一致性和连续性的幼小科学衔接课程。因此,借鉴日本“幼小一贯”课程改革经验,我国建设幼小衔接课程要在课程理念上,坚持独特性与连续性相结合;在课程内容上,强调共同点的衔接;在课程实施上,要加强幼小双向交流。  相似文献   

17.
<正>我国教育领域的改革实践推动了学前教育与基础教育之间的紧密联系,因此,更加强调幼小衔接的教育实施,通过幼儿园科学设置幼小衔接课程,帮助幼儿未来在学前阶段提前培养良好的学习能力和习惯,使其能更快地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而双向衔接的教育模式,一方面能够做好幼儿园的幼小衔接课程设置;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小学的帮助和指导,引导幼儿园有效开展衔接教学活动。并且利用家庭教育来配合幼小衔接的教育实施,可以营造更加完善的学习氛围,让幼儿在各个场所都能得到有效的衔接教育指导,从而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幼小衔接阶段的学习课程。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常州市河海实验学校从儿童立场出发,基于对幼小衔接真问题的探究,通过研读相关政策、开展跟岗体验,梳理出幼小衔接的关键点。在此基础上,学校以课程项目的设计与实施为重要载体,通过开设参观体验课程、入学准备课程、角色适应课程等,推进幼小衔接的科学落地,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幼小衔接是儿童适应社会和未来教育的关键环节,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是确保双向有效衔接、支持儿童顺利过渡的重要参与主体。本研究基于多主体协同参与幼小衔接的视角,采用问卷法对11省市的9872名幼儿园教师和7411名小学教师展开幼小衔接理念与实践调研。结果发现,幼-小教师在衔接观念和认识上存在冲突,在课程与教学的组织与实施中呈现不一致性,面临合作信念薄弱、协作实施率低、外部保障有限、内在认识不足等现实困境。研究从建立基于儿童立场的双向衔接共识、实现课程与教学的纵向连续、搭建互动平台、形成支持性保障体系等方面提出促进幼-小教师主体协同支持儿童顺利过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文件的颁布,幼小衔接再度成为教育关注的热点。幼小衔接是儿童童年生活的一种自然延伸和过渡,科学地开展幼小衔接,既要认真研读幼小衔接纲领性文件要求,更要关注幼儿需求。坚持儿童立场,坚持双向衔接,坚持系统推进,坚持规范管理。从能力与习惯着手,立足常态课程、幼小衔接桥梁课程,全面促进幼儿做好幼小衔接的准备,并尝试开展个性化幼小衔接工作。多方合力让幼儿主动适应幼升小的变化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