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程思政建设是当前各高校为全面提升整体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和育人成效而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本文以特殊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独特价值为研究视角,从三个维度分析特殊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建立科学的本专业课程思政评价系统等优化路径,提出解决方案。最终实现思政课程与本专业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课程思政是一种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是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使命的具体落实,是课程价值观功能的实现形式和基本路径.中职院校学前专业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是响应国家号召的重要举措.但目前,中职学前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包括部分专业教师对课程思政把握不到位、教学设计中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不到位、教学过程中课程思政开展力度不到位...  相似文献   

3.
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着我国未来金融和经济领域的人才,其培养质量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整体质量。目前,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仍存在能力培养和知识教育同德育之间割裂的情况,导致思政课程“孤岛化”严重。课程思政的提出为解决思政课程“孤岛化”问题提供了支持,要求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开展专业课程教学时能够与思政课程内容相互交融,因此,若要实现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必须构建两者的耦合机制。文章主要从两者之间的共同特征和协同关系着手,对两者的耦合机制进行研究,从而使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实现协同育人。  相似文献   

4.
5.
立德树人是高职院校育人的根本任务,实施课程思政是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专业课程在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充当重要角色和任务。通过对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现实意义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与梳理,从专业课程思政设计与规划、专业课程思政意识培养、开发相关课程资源、重构专业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路径探究。  相似文献   

6.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所有高校、所有专业都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新闻传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是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时代的必然要求。但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教师对课程思政重要性认识不足、课程思政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应重点关注教师和学生两大主体,切实做好通识课、专业理论课、专业实践课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落实工作,为地方工科院校新闻传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党史是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历史,国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在共产党人带领下,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建设与改革的真实过程。高校青年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与希望,应了解党和国家的历史,以史为鉴,吸取历史教训,学习共产党人的精神品质,从而担起时代重任,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力量。高校思政教育与党史国史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应重视两者的融合。基于此,本文将围绕党史国史,阐述将其融入思政教育的价值,分析其与思政教育的契合度,并探究将其融入思政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党史是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历史,国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在共产党人带领下,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建设与改革的真实过程。高校青年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与希望,应了解党和国家的历史,以史为鉴,吸取历史教训,学习共产党人的精神品质,从而担起时代重任,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力量。高校思政教育与党史国史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应重视两者的融合。基于此,本文将围绕党史国史,阐述将其融入思政教育的价值,分析其与思政教育的契合度,并探究将其融入思政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思政教育作为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不仅体现在公共思政课上,更应该从课堂本质入手,整体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结合动画专业在高校适应性强、兼容性高、科普性更全面的优势,将思政教育巧妙融合到教学的各个环节,根据其表述特点,建设适应专业发展的课程思政教学思路、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思政“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教师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压实责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  相似文献   

10.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重大战略举措。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需要按照以下三步去落实。首先依据专业的课程思政目标梳理课程思政的内容和要素,然后根据专业课程大类构建课程思政的体系框架。在此基础上,提出从四方面探索本专业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包括打造课程思政课程链、实施混合式教学、完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提升教师育人能力。  相似文献   

11.
传承民族文化和强健民族体魄,是全民健身和文化自信国民主题下的重要发展口号。也是我国高校积极开展课程思政、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建设、强健当代青年体魄的价值引领之一,有利于我国体育强国梦想的尽快实现。闽南地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福建省,包括位于福建省南部的泉州市、厦门市、漳州市等共21个地区。整个闽南地区拥有国家级高等院校50余所,每年为国家培育高等教育人才14万人。各大高校也积极结合闽南地区民俗文化和传统体育运动,将传承民族文化的历史重任与当代高校的体育课程相融合,以文化活动强化爱国思想,加强对学生的思政协同教育,在传承文化和强健体魄的同时,将更具内涵的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传递给学生,全面优化高校在体育教学方面的知识理论架构,提高体育课堂的思政教育协同能力。  相似文献   

12.
课程思政是人才培养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举措.课程思政具备政治价值、教育价值和社会价值,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措施.针对课程思政现状,做好顶层设计、转变育人理念、强化机制约束是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合理路径.根据宏观经济学教学的经验总结可知,师生共同开发思政元素,秉承学以致用、全局筹划的教学理念,以中国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必须通过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推动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改革,从高校课程思政内涵、实施现状等角度着手,探究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以此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可靠参考依据,真正推动高校大学生全面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家推进“课程思政”的教育方针,各个学科不断优化、重建课程教学体系,致力把课堂教学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课程建设,“课程思政”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意义,鼓励教师围绕“立德树人”的目标,通过不同途径对声乐课程进行改革、创新,探索声乐教学课程思政教育的新方法,将思政工作全方位渗透到日常课程教学中。使学生在掌握声乐演唱技能的同时,德育水平也得到相应提升,从而在专业技能教学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家推进“课程思政”的教育方针,各个学科不断优化、重建课程教学体系,致力把课堂教学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课程建设,“课程思政”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意义,鼓励教师围绕“立德树人”的目标,通过不同途径对声乐课程进行改革、创新,探索声乐教学课程思政教育的新方法,将思政工作全方位渗透到日常课程教学中。使学生在掌握声乐演唱技能的同时,德育水平也得到相应提升,从而在专业技能教学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16.
财会专业经济法的课程思政建设对坚定育人政治方向、培养学生法治素养、提升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在课程思政的建设过程中应考虑该课程法商融合的双重特征,坚持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培养目标,准确定位财会类专业经济法的课程思政边界,精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形成思政元素图谱,着力提升任课老师的思政能力,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学生价值观培育实效性,通过完善思政评价体系,实现以评促建。  相似文献   

17.
新文科建设中,新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将课程思政建设作为重点,探索和挖掘契合专业特色和课程特点的思政元素。《新闻编辑》是新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在该课程的课程思政实践中,可以从课程特点设计思政元素、课堂讨论、课程考核、实践教学环节、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专业学科竞赛等几个层面开展新闻学专业课程思政的建设。此外,还可以从课程思政建设的质量评价体系、专业教师思政能力提升等方面做出一些实践反思。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互联网+”技术在现代教学中的应用,高校教学中逐渐形成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模式,对促进学生深度学习,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具有重要作用,提升数学教学效率。但是从数学专业混合式教学的开展情况来看,主要集中在数学专业课程教学中,没有意识到对课程思政教学的渗透,不利于全面型人才的培养。因此,本文从混合式教学理念的角度对数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模式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9.
线性代数是我国高校理工科专业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但是因为课程内容存在的知识点较多,且链接较为紧密,导致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往往存在很多困难。为此,众多学者从各个方面提出了很多改进方法,但是缺乏对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深入挖掘。本文将以安徽大学自动化专业的学生为教学研究对象,根据专业特点,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增加课程思政的内容来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和工程应用能力的掌握,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严谨求实的良好品行。文章将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为建设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内容。通过对线性代数的案例分析来改进教学方法,树立学生文化自信,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高等院校特殊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是国内特殊教育界人士共同关心的话题。本文主要对近年来我国学者对国内外高等院校特殊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影响因素、调整的思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