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诗歌教学的要求:“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意境,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现代诗如今呈现着被边缘化的趋势,而青少年学生正是需要诗的年龄,诗可以让孩子变得更有诗意。作为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放飞诗情,让他们的生命充满诗意。  相似文献   

2.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诗歌教学的要求: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意境,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相似文献   

3.
古代诗歌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而鉴赏诗歌则是语文教学中的主要培养目标,当学生能够从审美鉴赏的角度品析古诗词的意象、意境后,便可深入解读诗情、诗意。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是十分有必要的。为此,以培养学生诗歌鉴赏能力为主要目的,文章将以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为例,从反复诵读、品读意象、锤炼字句和知人论世等角度,引领学生涵泳诗情、解析诗意,并深入解读诗人李白的内心情感,体会诗歌中富含的历史文化和审美要素。  相似文献   

4.
孔金花 《考试周刊》2014,(83):33-33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的本色是诗意,诗意的课堂是追求唯美的课堂,也是追求智慧、传递真理、彰显人性的课堂。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相当的文学修养,也应该在文学作品的渐染和熏陶中,形成诗意的内心,使诗意之流愈行愈远,让语文课堂"浪漫满屋"。一、精心设计的诗意课堂1.导入——诗意课堂的保证。新课标强调了文学作品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5.
<正>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寻求美、感知美而创造美的过程。教师若能适时创设符合教学需要的情境,使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则可以激发兴趣、启发思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获得审美熏陶。一、创设诗意情境。语文教学有时单凭教师讲解和学生朗读,难以唤起学生的美好想象,难以促使学生理解艺术情趣。而适当运用音乐、  相似文献   

6.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语文应该是富有诗意的学科。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应让语文课堂远离诗意,远离情感,远离审美,而应让教学充满诗意。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审美情境,是语文教学审美特性的诗意体现,是语文教学艺术水平的生动呈示,也是师生倾情潜心研读感悟的动人情景,它最突出、最典型的特征,是具有一种撞击心灵、激荡感情的艺术氛围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审美魅力。  相似文献   

8.
充满诗意的课堂,是审美的艺术的课堂,是充满生命的灵动和张力的课堂,是回归语文本色的课堂,是语文课堂教学的至高境界。因为曲高,所以和寡,语文课堂诗意的缺失成了不争的事实,就连诗歌教学也难觅诗性的踪迹,这种至纯文学因为她的古怪精灵成了我们语文人难言的痛,于是乎就有了"诗尤其不可  相似文献   

9.
语文,是一门充满诗意的学科,小班化教学的特殊性为诗意语文课堂教与学活动提供了更宽裕的时空。教师有了更多的空间去建造诗意的学习环境,有了更多的精力去营造诗意的课堂意境,教师可以从教学语言、学习氛围、学习策略等方面着手创造诗意语文课堂,从而拥有更多的机会去创造学生诗意的人生心境。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审美情境,是语文教学审美特性的诗意体现,是语文教学艺术水平的生动呈示,也是师生倾情潜心研读感悟的动人情景,它最突出、最典型的特征,是具有一种撞击心灵、激荡感情的艺术氛围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审美魅力。  相似文献   

11.
一名好的教师,不仅要会上课,更要能跳出常规教学框架思考自己的成长历程,不断提炼自己的教学主张,直至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语文教师,一生与言语约会,一生与言语节奏约会"是肖绍国老师对语文教师职业宿命的诗意理解,由此他力求在"诗画语文"课堂上呈现鲜明的节奏感。在2012年11月的"智慧·互动·成长"第五届全国青年教师风采展示活动中,肖绍国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节生动反映其诗画语文特色,呼应言语节奏之美的《老人与海鸥》,并在《福建教育》2013年1、2合刊中简介了其"诗画语文"与言语节奏的美丽之约。从3月开始,我们特约肖老师以其2004年至2011年的八大经典课堂揭秘"诗画语文"是如何向言语节奏皈依的。希望读者能通过这些课品味言语节奏在语文课堂中的经典呈现,由此更深入地理解肖老师个性化的语文课堂,并进一步生发感悟,助益于自己的教学。  相似文献   

1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相似文献   

13.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没有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语文应该是富有诗意的学科。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应让语文课堂远离诗意,远离情感,远离审美,而应让教学充满诗意。  相似文献   

14.
语文,因它的文字鲜活而美,因它的生活化而美,因它的创造性而美……正如薛有庆在《新课程呼唤美的语文》一文中所说的:“语文是美神维纳斯断臂的浮想联翩……”多么精练美妙的概括,这就注定语文是一门充满美的学科。因此,语文学习的主阵地——语文课堂亦是充满了美的旋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育是审美的,诗意的,充满情趣的。”“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而要想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创设美的语文课堂势在必行。现在我就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创设美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唐诗到宋词,诗歌犹如文学殿堂里一颗耀眼的明珠营造着一种美丽的意蕴和情境,让多少仁人志士沉浸其中。语文是一种雅致的文化,是一门诗意的学科,如果语文教学缺乏诗意,就失去了应有的风姿。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怎样运用艺术手段让学生尽情地享受诗意的语文课堂是我们不断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诗意电影重在造境,即营造意境。而费穆就创造了一种具有中国民族文艺特色的诗情结构,这也是对当时的世界电影艺术的重大贡献。其导演的《小城之春》作为中国早期诗意电影的代表映现在银幕上,随着情节流动、情境转移,营造作者心目中的诗情图景。本文以《小城之春》为例,论述了费穆对中国早期诗意电影的探索,重点介绍了《小城之春》诗化电影的特点,通过对此分析希望对中国诗意电影的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7.
<正>在高中诗歌的课堂教学中开展审美性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在轻松享受的学习情景中学习,还可以进一步地提升学生对于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培养学生们对于美的欣赏力和创造力。为此,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并科学合理地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应用诗歌审美性教学方法,大力推进高中生的素质教育发展,同时不断提升学生的文学涵养。为此,笔者对于高中语文诗歌审美性教学设计与实践尝试进行以下简单的分析。一、语文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诗歌审美的教学情境  相似文献   

18.
顾明远先生在《走进中华名校系列丛书·序言》中有这样一段精辟的论述:教育,应该具有诗意和美感,具有滋养人性的功能。什么时候教育丧失了诗意和美感,失去了愉悦人心的魅力和滋养人性的功能,说明教育一定出了问题。如果我们换一种方式叙述,可以这样表述:语文作为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如果语文课堂教学没有了诗意和美感,失去了愉悦人心的魅力和滋养人性的功能,说明语文教学一定出了问题,而且问题一定在于教师本身。追求语文课堂的诗意和美感,使自己的课堂成为魅力课堂,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9.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能阅读古诗,大体把握诗意,感受诗歌语言的美,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操”。为了达到这个要求.古诗教学就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小学生不仅对诗人所处的社会环境感到遥远陌生,而且对深奥抽象的诗意和单调枯燥的讲解感到乏味。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的优势,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想象能力,促进学生对古诗的理解,最终达到培养他们的高尚审美情操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正>语文教育是学习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渠道。语文课程作为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要引导学生与语言文字打交道,和语言文字亲密接触,与语言文字构成的文本对话,让学生在汉语言文本的字里行间穿行,品味语言,体味文字。由此,我们在语文课堂学语文、用语文的过程中,能够深切感受和体悟民族文化内涵和意蕴。汉语文具有形象性、情感性、审美性、诗意性等文化特质,语文课堂教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