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乾隆四十二年,四库馆臣以内府所藏明万历五年张之象刻本《史通》为底本,抄校而成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史通》,整体承袭张之象本之文本内容,改正了张之象本诸多讹误,但同时也出现了新的独有讹误。文津阁《四库全书》本《史通》对张之象本亦有改动、纠谬,虽然亦有新的独有讹误,但较之文渊阁本,在更大程度上承袭了张之象本之文本内容,并部分纠正了各本之误,具有更高的版本价值和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2.
自《四库全书》问世开始,订正《四库全书》钞写讹误,就成为四库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因此,《四库全书》的版本价值和史料价值亦颇受怀疑。《四库全书》异文是指今收入《四库全书》与四库中其他著作征引之文及今传世版本不同的文字。本文选取了四例异文进行了考辨。  相似文献   

3.
中华书局本《明皇杂录》是在清张海鹏《墨海金壶》本、钱熙祚《守山阁丛书》本的基础上辑录整理的,然该本的辑佚工作并未臻于至善,尚有散落于宋代类书《绀珠集》、明末清初《钱注杜诗》等文献中的佚文.此外,类书、诗话、丛书等文献对《明皇杂录》的征引多与今传本不同,因此本文将对这些文献和今传本进行比勘,亦可以参订差异,校正讹误.  相似文献   

4.
《冯少墟集》为明代关学重要人物冯从吾的文集,该集在明清两代增补多次,现存八种刻本俱出于已佚的万历四十年本。存世明刻本皆为冯氏在世时付梓,均未收录天启元年后的作品。清刻本中,康熙本内容较完整,讹误较少,是较好的版本;光绪本内容虽为最全,但讹漏较多,且打破了《冯少墟集》原有结构;《四库全书》本多有删改,且未收《冯少墟集》续集部分;《广明儒理学备考》本仅为选集。综合比较,在现存版本中康熙本最佳,后两者文献价值一般,故整理是书正集应以天启本为底本,康熙本为校本,并参校万历四十五年本、云南省图书馆藏本,续集应以康熙本为底本,光绪本为校本。  相似文献   

5.
郎文行 《兰台世界》2016,(5):136-138
殿本《礼记注疏》校勘价值甚高,可以订正阮刻本底本十行本讹误、阮刻本南昌府学误刊以及阮刻本流传中的讹误等。  相似文献   

6.
文澜阁《四库全书》劫后四分之三是重新补抄,其中大半为丁氏据民间藏书家藏本补抄,文澜本的特点与价值主要在此。文章就丁氏补抄的经过及与四库本进行了优劣比勘研究,得出丁抄本许多书内容上较四库本完整,尤其是忠实原书,不加删改,在文献价值上要胜过四库本;同时,也有其漏抄、版本不及四库本、抄写校勘不精等缺陷。  相似文献   

7.
郭丽 《图书馆学刊》2008,30(2):125-127
《四库全书》缮录赵用贤本《管子》,参考《管子》前后篇文和其他书籍,对底本讹误进行校改,但又出现了新的讹误,主要是形近而讹,声同而讹。证明四库馆臣虽对底本进行了修订,但在抄写、校对过程中的疏漏使四库本《管子》出现了问题。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图书馆藏李文藻批校题跋本《周易辨录》,《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为“四库底本”,业界确信无疑,且有文章论证。经研究发现,此本与翁方纲所作提要有矛盾,继而与文渊阁、文津阁等四库本比对,内容差别甚大,基本认定此本非四库底本。遍查海内外藏本,发现中科院图书馆藏吴玉墀进呈本与四库本同,此本即为四库底本。此重要发现使之得以正本清源,为研究者提供巨大帮助。在遍览海内外藏本的基础上,将《周易辨录》版本源流进行了梳理,通过比对,对藏于中科院图书馆及日本京都大学所藏版本进行更正。山东省图书馆藏本虽然不是四库底本,但作为三大进呈本之一,经藏书家李文藻、周永年先后收藏,李文藻批校题跋,清初南洙源点阅,加之金彩集参,具有独特的价值。经考证,确定了其准确版本,更正了山东省图书馆著录错误。  相似文献   

9.
文章系对《四库采进书目》中书名、卷数、著者、版本及来源等方面内容的考订,纠正原书中的一些讹误。  相似文献   

10.
张元济是我国著名出版家、文献学家,在四库学领域也取得了很大成就,有重要贡献。他考察并详细论述了库本得失、改造《四库全书》、清理四库底本、订正《总目》讹误、批注《郘亭知见传本书目》等诸多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充分吸收了《四库全书总目》的精华,是重要的古典目录学著作.学界目前对《简目》文渊阁钞本、文津阁钞本缺乏应有的研究.通过比勘,可发现两个版本为同一系统,相似颇多,而津钞本文字讹误较多,价值不如渊钞本,但皆可校正通行本《简目》的许多讹误.  相似文献   

12.
《冲虚至德真经四解》集晋张湛注、唐卢重玄解、宋徽宗训、宋范致虚解于一体,颇有资料价值,《续修四库提要》称其“出于金人之手,因得存四家之解,且注皆精,是则留心文学之士所不容忽视者也”.此书流传既久,不无讹误错乱.本文以《续修四库全书》影印明代正统道藏本《冲虚至德真经四解》为底本,以中华再造善本影印本宋刻《冲虚至德真经》、湖海楼丛书本《列子》、续修四库全书石砚斋本《列子》、明代正统道藏本《冲虚至德真经义解》为校本,参照继子》《尔雅》等典籍,进行校勘.  相似文献   

13.
辽宁省图书馆藏宋荣六郎刻本《抱朴子内篇》二十卷,是现存最早、篇目完整的版本。在梳理其版本及文献情况的基础上,考订此书为覆刻本,对宋代刻书业研究有参考意义。宋荣六郎本与敦煌写本、《道藏》本《抱朴子内篇》关系密切,为后世通行本的祖本,其文字内容优越之处众多。作为一个讹误较少、文献完整、刊印最早的版本,宋荣六郎本对《抱朴子内篇》文献整理方面具有重要的文献校勘与辑佚价值。  相似文献   

14.
傅斯年图书馆藏《四库馆进呈书籍底簿》(简称《进呈底簿》)是我们研究四库呈送书目的重要文献。由于原书藏在台湾,所以在四库学研究中很少有人用到这个本子,以致很多学者都不知道此本的存在。《进呈底簿》与《各省进呈书目》记载内容存在差异,此书基本保留各省呈送书目比较真实的面貌,虽然存在一些缺陷,但可以纠正《各省进呈书目》中的一些错误,补充其中的不足。这对研究四库呈送书目具有很高的价值。《进呈底簿》是目前所知存世最早的四库呈送书目,希望四库学者能够注意到此书。  相似文献   

15.
四库进呈本《秘阁元龟政要》为四库存目之书,现存两种,一种为藏书家孙仰曾呈献之明抄本,现藏于国家图书馆;一种为近年新发现的两淮盐政李质颖采进之清抄本,现藏于河北大学图书馆。文章对四库进呈本《秘阁元龟政要》的版本、源流以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秘阁元龟政要》中关于该书的撰者、撰写时间、阙佚等进行了考证。经考证,四库进呈本《秘阁元龟政要》不但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而且内容丰富,可以补《明太祖实录》《东潜文稿》等历史文献之不足,还具有重要历史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6.
北魏郦道元著四十卷的《水经注》,被称为"中国史上一大奇书".但由于年代久远,版本多残,于是辗转抄刻,讹误、脱落之处甚多,也因此引发后代诸多学者进行研究与校勘.在有清一代就有全祖望、赵一清、戴震在同一时期致力于《水经注》的校勘.戴书出书最早,赵书次之,全书最晚.但由于戴氏曾入四库馆校书,赵氏的《水经注》校本恰由浙江进呈到四库馆,而戴书与赵书又多有雷同之处,于是一些学者如魏源、杨守敬、孟森、王国维等人,皆认为戴书有抄袭赵书之嫌,纷纷撰文批戴,"水经疑案"便成为学术史上的一件公案.  相似文献   

17.
据浙本、殿本《四库总目》职名表可知《四库全书》纂修官共56人,而笔者通过其他材料可考得未入职名表纂修官的纂修官有32人,其中在职名表中著录为其他馆职的有22人,未予著录的有10人。后者是一种显性的遗漏,而前者是一种隐性的遗漏。显性遗漏体现了职名表失收的严重性,而隐性遗漏体现了四库馆兼职、馆职变化的普遍性,体现了四库馆动态变化的特征。考察未入《四库》职名表纂修官的纂修官数量,对四库学研究具有多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清人张尔耆曾过录一部卢文弨《周易注疏》校本,可谓弥足珍贵。依此校本可对卢氏校勘《周易注疏》所据的版本问题作进一步考述,所得有四:一是钱求赤钞本《周易注疏》的文本构成较为复杂,其性质非如清人所言影宋钞本,而是一个重构形成的新校定本;二是卢氏既肯定钱本、殿本的优点,又指出其讹误之处,择善而从,颇为严谨;三是卢氏参引的明神庙本文字讹误较少,优于今日常使用的明万历北监本;四是卢氏校本中的"卢本"是卢文弨从浦镗《十三经注疏正字》转引而来,实指明人卢复辑《三经晋注》本《周易》,并不是卢文弨本人的校改。  相似文献   

19.
《四库全书总目》浙本与殿本的优劣问题是四库学的一大公案,文章仔细审查了中华书局《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整理本校记的每一条材料,从三个方面考察了《总目》殿本与浙本之间的总体差异,并用完全归纳法证明:殿本优于浙本。  相似文献   

20.
[编者按]此文系作者就《四库採进书目》中书名、卷数、著者、版本及来源等方面内容,列举其讹误之处,以按语形式,旁征博引,一一予以考正,凡46则.作者以严谨的治学精神和深厚的"四库学"功底,完成此文,在提高《四库採进书目》质量,方便学人使用,以免以讹传讹等方面做了有益的工作.本刊拟分上下两期,在"四库学研究"专栏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