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果然(南化公司职工子女总校校长):我们南化公司总校成立以后,于1985年开始,在中、小学进行了校长负责制的试点工作,1987年起,在各中、小学普遍实行了总校校长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校长被推到了学校的“中心地位”。处于这样的地位,校长究竟应该如何开展工作?如何行使好行政指挥权?我们召开这样一个座谈会,请各校校长交流交流,谈谈各自的体会、感受。刘成烈(南化一中副校长,主持工作):总校1985年秋在我校进行校长负责制的试点,1987年正式签订目标责任书。校长负责制确立了校长在学校的中心地位,这对启动学校机制的活力,调动教工积极性,确保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是有好处的。是否要党、政、工三个方面都完全一致才能决策?我觉得处于中心地位的校长要从“集体领导”的旧观念中转变过来,在心理上要能承受得起“负责”二字。三个方面可  相似文献   

2.
2009年10月,全国高效阅读示范性实验基地授牌仪式暨高效阅读成果展示会议在八里罕总校召开。全国中语会理事长、语文教育专家苏立康在会议上说:八里罕总校的高效阅读实验创造了语文教学的奇迹!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最杰出的  相似文献   

3.
要勇于面对现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误尽苍生”是近两年社会上一部分人对现行语文教学提出的尖锐批评。一些同仁感到吃惊、反感 ,于是有人予以严厉的反击。是啊 ,粗一看 ,“误尽苍生”否定了整个的语文教学。“尽”包罗一切 ,“苍生”自然包括从小学到中学直至大学全体上过语文课的学生 ,当然也就是说所有的语文教师都“误”了学生 !难道我们绝大多数语文教师 ,为了祖国的教育事业 ,尽心尽意地备课上课 ,其中也有我自己40年的工作 ,全是在误人子弟 ?当然不是。这样看来 ,说“误尽苍生”者 ,确是“文革语言”“全盘否定语文教学改革的成绩”“别有用心”了 !我以为不能这么…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标准已实施两年了,回首几年来的教学历程,我深刻意识到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语文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往往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语文成绩好的同学往往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出来的。那么,怎样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呢?现在我就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粗浅地谈几点体会,以作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5.
我本想以“真实———语文教学的灵魂”为题,转念一想,不怎么对劲。因为我曾读过诸如“感悟———语文教学的灵魂”“阅读———语文教学的灵魂”“语文教学的灵魂在于创造”等等大作。如果我也这样写,一是不免于落俗,二是有与人家争“灵魂”之嫌,三是实在觉得这“灵魂”的“有无”有点“说不清”,用来描述“真实”,实在是有点“不说还清楚,越说就越糊涂”。用“海市蜃楼”来形容当今的语文教坛,或许我们从心里上难以接受;如果用“万花筒”来描述呢?或许心里要好受些。其实,怎么形容并不重要,好不好接受,也不是主要问题。要义是面对眼花缭乱…  相似文献   

6.
问:洪老师,听说您的语文教育思想可以用两个“变”字来概括,是吗?答:有人说,我的语文教育思想可以用两个“变”字来概括,我认为是这样的。八十年代初,我提出了变“讲堂”为“学堂”的主张,实行课堂教学结构改革,解决教与学的关系问题。九十年代初,我又提出了变“研究语文”为“学习语言”的主张,实行语文教学本体改革,  相似文献   

7.
肖民 《师道》2003,(6):13-13
“总校长”的级别不高,在我们直辖市是正科级;但其肩上的责任却不可小觑,他掌握着一个乡镇教育的舵把子,具体说是掌管着一个乡镇成千上万名孩子的今天乃至明天。这样说来,“总校长”应该有完备的、科学的、前瞻性的教育理念与人才观,他的一言一行应该紧紧扣住时代的旋律,他应该是一个出色的教育家。然而,我所见到的“总校长”却有不少人把“总校长”当作官来做,他们身上弥漫着浓浓的官气。官气之一:不学无术,只知“撞钟”不已。很多“总校长”是从小官干到大官的,当官的时间长了,按说应该有时间学点儿教育理论,懂点儿管理艺术…  相似文献   

8.
近读褚树荣先生的一段话,如同找到了知音:”语文教学是如何败坏的7那些朴素而符合事物本质和规律的做法是从什么时候起被我们抛弃的7……”(《语文学习》2012年第9期)想想我们的语文教学,教师早已习惯了“讲”、”练”、“再讲”,“再练”的机械模式。学生“练”到麻木,教师“讲”到冷血,难怪有学生发出“语文已死”的绝望之声。每每这样,我会感到悲哀,会出离愤怒,可是悲哀、愤怒之后,又只能妥协,随波逐流。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才会躲进文字里,喘息,或者自嘲:我咋活得不像个语文教师?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堂,无论是作文教学还是阅读教学,都是“我”的“存在”。作为语文教学的两大内容,如果没有了“我”的在场,那么,这样的课堂,就是荒烟蔓草问的坟墓;没有了“我”的参与和体验,那么这样的教学行为,就是僵尸的游荡。  相似文献   

10.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就教学和考试的分值看,占据了本科目的“半壁河山”,可以这样说,一个学生的语文水平如何,作文是很重要的衡量尺度,然而从笔者所在学校的语文教学看,作文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原因何在?我的了解是:一些语文教师对怎样进行作文教学认识不足,导致作文教学基本上处于一种“放羊”式状态,作文考试也就“随遇而安”;  相似文献   

11.
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12月第1版)七年级下册中,收录了冯骥才的《珍珠鸟》一文,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便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它们(指珍珠鸟)就像躲进深幽的丛林一样安全”,句中的“垂蔓”一词,不少语文老师在教学的时候读作“chuíwàn”,并且告诉学生这样分辨“蔓”字的读音:当“蔓”字作动词用的时候,读作“màn”,当“蔓”字作名词用的时候,读作“wàn”。从而在学生的期末考试答卷中,也把给“垂蔓”的“蔓”注音为“màn”的判错。这样分辨“蔓”字的读音是否正确呢?…  相似文献   

12.
引题2005年6月11日,高考后的第三天,我收到了一条短信——“上辈子杀猪,这辈子教书;上辈子杀人,这辈子教语文。”发送短信的正是一个“上辈子杀人”的老同学。我有理由相信编写这则短信的人肯定是位语文老师,而且还应该是位曾经深爱过语文而又被它深深“伤害”过的同志。短信不免夸张,但至少反映了相当一部分语文老师“迷惘”、“困惑”、“尴尬”、“痛苦”的真实处境。为什么引领人们去感受“真、善、美”的语文却没能给语文老师带来欣慰与快乐呢?!我一直都很固执地认为语文教学所恪守的“真”,主要应该表现为指导学习者用得当流畅的语言…  相似文献   

13.
在2010年的“两会”上,我提出了一个如何更加重视语文教育的提案。在这个提案中,我建议应增加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课时,并提升在中考和高考中的分值,不能和外语等同。因为语文教学包含“语文基础知识”、“文学欣赏”和“写作”等多方面的内容。语文教学的成败,不仅关系到学生的读写能力和表达能力,还和学生的心灵乃至人生观的建构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个提案的形成,出自多方面的缘由和促动。一是我当过中小学语文教师,也当过大学中文系的教师,很多感受长久地留在记忆中;二是我借讲学或出访的机会,接触过我国港台地区的中小学生,感到他们写字从笔顺到字形都更规范,普通话讲得也较为标准;  相似文献   

14.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尤其是实施新课程标准以来,语文课堂的确发生了许多变化。我在参加一些听评课时,经常听到这样的议论:“这节课‘语文味’很浓!听得有劲!”“这节课‘语文味’淡了些,好像少了点什么。”看来,“语文味”一词已引起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也影响了一大批语文教师的成长。你一定会问:什么是真正的“语文味”呢?怎样才能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呢?  相似文献   

15.
在教学《松坊溪的冬天》(鄂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一文之前的一个早自习,我刚走进教室,学生毛敏拿着语文课本走到我面前:“罗老师.‘松坊溪’的‘坊’怎么读?”“这个字不就是我们的家乡‘纸坊’(江夏过去叫纸坊)的‘坊’(fáng)吗?”我还以为我这样回答定会“一语惊醒梦中人”,可毛敏只是轻轻地“哦”了一声。回到了座位。当时,我心里还在纳闷儿:毛敏这么聪明的孩子.不会连这个字都不认识吧?  相似文献   

16.
近来读了2005年第三期《小学语文教学》杨祖志老师的《课下一番新天地——我这样教“对联”》一文.我赞同如下几副对联:  相似文献   

17.
通常有人对语文教学有误解,认为语文课程是死的,只要学生肯读肯背就行了,很多家长这样说,不少老师也这么讲,而我作为语文老师却无法苟同。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我的理解是:语文阅读教学应在“活”字上下工夫。下面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18.
“如果我是语文教师,我会鼓励学生写日记。写日记第一贵在坚持,养成习惯;第二贵在真实,有内容。写日记既能坚持又写得有内容,即已证明这个学生在写作上既有兴趣又能能力,我会保证给予其优秀的语文成绩。”周国平在《如果我是语文教师》中这样说。  相似文献   

19.
作为工作不足十年的青年教师,我对自己近年的教学进行了反思,觉得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困境:对教学效果的预期太高、太全面,想要达成的目标过多,问题的难度过大,教学方法过于繁杂。反复思考与实践后我认为,语文教学中“小”字的意义非同寻常,语文教学中“小”的智慧值得我们重视和学习。  相似文献   

20.
语文学习到底是为了什么?我赞成这样的说法:语文学习的目的就是要“打好两个底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