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1 毫秒
1.
《声屏世界》2010,(2):66-66
新建构:媒体话语体系在变。一、“转型话语”奠定新财经时代新闻报道的基本语境.“转型话语”是指新闻报道将“转型”作为报道的元语境。二、“职业话语”界定新财经时代新闻报道的职业道德.媒体的“职业话语”将给媒体可持续发展带来强劲动力,媒体的专业素养、职业理想将得到更加自觉的维护。三、“国家话语”确立新财经时代新闻报道的国际传播价值,  相似文献   

2.
杨芮 《新闻传播》2023,(12):22-24
人工智能技术的日臻成熟,驱动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智能化传播,并赋予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表达广度拓宽、传播效度提升、话语深度强化等多重契机,但亦使其面临着平台言论多元化、“信息茧房”效应强化、“把关人”角色缺位等现实挑战,如何消除智能媒体嵌入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衍生出的解构、孤立等负面效果,重构智能媒体融于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构的契合理路,必须以值引智、以智驭智、以智化治。  相似文献   

3.
刘祥平  许芊芊 《新闻知识》2023,(1):48-54+94
本研究基于费尔克拉夫的三维模型,以《华尔街日报》2000年至2019年有关中国对外援助的112则新闻报道为例,分析西方主流媒体如何建构中国国家形象。研究发现,《华尔街日报》通过对关键词的选择,同时利用主位推进模式、霸权野心的预设和隐秘表达观点的话语互文,虚构出中国利用对外援助称霸世界的国家形象。报道中,中国国家形象经历从“不值一提”变为“机会主义”再到“野心勃勃”的变化,形象的建构与变迁折射出,报道中的话语修辞受到意识操纵,他塑形象的建构过程彰显西方媒体的话语霸权。  相似文献   

4.
2012年的新媒体中,微博成为了主角.相关政策、官方力量依然是新媒体发展的重要决定性力量.整个2012年,官方的话语在中央级媒体层面开始了转型,中国官方媒体话语体系重构,并正在向着关注民生、贴近民众转型.2012年,“新闻生产的全民制造”这一趋势更加明显.“结构化数据”正在成为移动时代新闻的新写法,“后媒体”时代的新闻生产正在向我们走来.  相似文献   

5.
毛丽丽 《新闻传播》2022,(13):8-11+14
本文在梳理丝绸之路的时空变迁和“数字丝路”的跨文化传播背景的基础上,结合文化及跨文化传播的概念解读,分析归纳了丝绸之路农业文明时代、工业文明时代、数字文明时代跨文化传播三次重构的表现与特点,尤其对数字文明时代跨文化传播第三次重构的思考进行了阐述。由此提出关于数字丝路跨文化传播变革、创新与重构,集中在媒介媒体的变革与重构、话语体系的传承与重构和传播方式的创新与重构三个方面,并就此展开了重构过程相关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万物皆媒”时代下,受众不仅参与信息的生产、消费,还参与了信息的分解。主流媒体设置的议题经由受众分解和重构,新的议题层出不穷,议题迭代周期暂态化,新闻搭车效应愈加显著,种种现象为主流媒体的传播纠偏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进一步提升传播纠偏力和舆论引导力,主流媒体从“庙堂式话语”向“江湖式话语”转变,从单一发布平台向融媒体平台拓展。本文试从融情传播视角出发,对《人民日报》在微博平台的新冠肺炎疫情报道进行了数据的抓取、清洗与分析,并归纳总结出主流媒体在实践层面话语转变的策略及特点,旨在为主流媒体报道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中国媒体正在走进新财经时代. 我们需要建构新的话语体系,探索新的报道策略,以应对扑面而来的冲击. 新建构:媒体话语体系在变 新财经时代有两个支点. 从报道对象来看,新财经时代国际国内经济格局发生深刻转变.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中国经济运行方式与节奏将呈现全新面貌;同时,经济国际化、全球化迫切要求"中国声音"尽可能与"中国实力"相匹配.  相似文献   

8.
政府公共传播是组织传播和媒介规范的交叉概念。作为推动民主社会进程的机制构成,政府公共传播是基于公共决策、信息接近和社会责任的最佳社会决策框架而建立的“公共话语系统”。社交媒体重构了政府公共传播的要素指涉语境,“秩序协同”成为我国政府公共传播话语实践的主导模式。通过运用语境重构方法对微信平台的政府公共传播多元话语主体生成的关键文本进行文本间语境重构分析,以检验政府公共传播各行动者在社交媒体的策略实践能力。研究发现,在重大公共事件传播中,官方机构以“权威发布”的强话语文本建构公共传播“主调”,并通过机构间文本互文和修辞维持话语秩序。媒体文本对政府文本,尤其是关键文本高度依赖并将“协作修辞”作为其主要话语策略,此外,公众参与政府公共传播的话语空间仍然有限。据此,本文提出了我国政府公共传播的“协同责任”媒介规范理论,主张社会责任论与公民参与相结合的责任协同范式。  相似文献   

9.
图书馆学话语体系构建的主要脉搏和走向体现出两类价值取向:学科逻辑与社会逻辑。比较两者得知,前者旨在保证所构建的图书馆学话语体系的合法性,但不能作为最大价值取向。在当今学术命运共同体时代,后者旨在探寻实践归宿,具有实践意义,相关问题研究成为图书馆学界着力研究的新课题。近年,有许多公信力强的图书馆学研究成果在以《新华文摘》《光明日报》为代表的学术主流媒体上"出场",成为基于社会逻辑的图书馆学话语体系构建的标识性学术产物。考察这些"榜样"的"出场史",深入探索其与时俱进的逻辑,我们得到基于社会逻辑价值取向的图书馆学话语体系建构应发扬光大的实现路径:注重固有"基因"的新时代表述;注重关键词的提炼和标示性符号的构建。分析不足后得到启示,基于社会逻辑的图书馆学话语体系建构的可行与强化路径为,加强主体意识,倾听社会有关图书馆事业的声音,努力把学术话语转化成政策话语。  相似文献   

10.
系统把握数智化背景下的技术赋能、话语建构与叙事框架,是新时代做好主流媒体国际传播的重要策略。作为底层逻辑的数智技术赋能,须以数智化传播为核心,探寻技术的可供性支撑;以生态化重构为方向,探索技术的系统性改造。作为内在逻辑的对外话语建构,要以融通性表达为目标,用多元话语打破认知壁垒;以滴灌式输出为路径,用分众话语展开精准传播。作为外显逻辑的叙事框架设置,应以共识叙事为指引,统筹“自我”与“他者”视角;以共情叙事为手段,丰富视听文本的多模态语言。  相似文献   

11.
严励  邱理 《当代传播》2015,(1):41-43
网络流行语在反应网络舆论、建构流行文化的同时,经历着从流行语向话语的转向。网络流行语话语建构的根本原因是传播机制及传播技术的变迁。网络话语的建构过程是网络流行语从符号替换向符号重构过渡、从边缘文化向主流文化演进的进程。话语作为网络流行语发展的一个必然阶段,其重要的前提是网络流行语的传播平台为网络话语的建构提供特定的社会性语境。如今,自媒体时代的网络话语平台呈现出了民主化趋势,同时也呈现出了社会性话语建构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伴随技术的发展,传播体系的话语建构总是发生着相应的变化。良好的兼容性及优良的场景搭建功能使得H5技术在融媒体时代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H5技术逻辑的作用下,传播体系的话语建构在媒介内容层面、用户关系层面以及媒介市场层面相较于传统传播体系发生了内容多样、用户参与度高、多平台融合互通的话语建构转向。本文以第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融媒互动类获奖作品为例,分析在H5技术的实现下,新闻作品传播体系的话语建构。  相似文献   

13.
媒体宣传是国家认同建构的主要传播渠道之一,当代青年价值观的输入与输出和媒体宣传密切相关。主流媒体“共青团中央”积极融入以B站为代表的亚文化场域,通过解构官方话语体系、设置主流议题、革新传播方式宣传主流意识形态,构建青年的国家认同感。  相似文献   

14.
融媒体的出现,是信息时代使世界及其传播出现重大变化的一个标志,表现在传播形式、传播内容、媒体和受众等多方面融合,并随之迎来中国话语体系重构的契机。当代媒体的多元化并存的态势中,出现了中国民间通过自媒体重构话语体系和运用新的语符的鲜活事例,说明话语体系的重构势在必行。习近平主席从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提出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理念,构成了重构话语体系的核心与纲领。  相似文献   

15.
齐爱军 《青年记者》2022,(21):80-83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历史建构中,“传播体系”的思想脉络一直未被彰显。本文从对马克思“报刊体系”思想的建构逻辑的分析出发,落脚于习近平的“现代传播体系与新型主流媒体”的话语创新,阐释二者之间的继承与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16.
英雄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英雄形象是经话语传播和修辞建构的,美国媒体如何建构中国英雄,能否与中国形成“重叠共识”,不仅折射了美国对华认知,也关系到东西方话语体系和价值观的融通。论文分析了1972年中美“握手破冰”至今50年来美国媒体视野下的中国英雄形象,研究发现:在宏观层面,美国媒体建构的中国英雄群像立体多元,既体现出国际公共性内涵,也体现出美国复杂的主体性涵义;在文本层面,美国媒体通过同情认同、对立认同、误差认同的修辞策略来建构中国英雄;在价值层面,报道既体现了两国的“重叠共识”和价值多元,也受跨文化场域、国家意识形态等因素影响,而走向“共识虚无”。论文还分析了如何弥合中美分歧,通过构建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实现文明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7.
延安时期,为应对高文盲率导致的传播困境,在中共中央文艺政策的支持下,漫画界文艺工作者奔赴被誉为革命圣地的延安,新闻漫画作为重要的宣传喉舌由此发展起来,并迅速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作为陕甘宁边区政府和中共中央的机关报,在《新中华报》出版的380期上共刊登漫画227幅,这些漫画主要以“民族”“人民”“劳动”和“学习”为关键词建构着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革命话语,并在此过程中呈现出通俗化、极具评议性和感染力强的特点,从而起到了促进抗战动员、提升民众文化水平和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效果。随着革命话语向改革话语的转型,媒体使用漫画建构改革话语时应更加重视真实性与多样性相结合、通俗化和评议性相统一以及艺术性与多元化相配合,从而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国共产党改革话语。  相似文献   

18.
媒体艾滋病报道内容分析:一个健康传播学的视角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以我国“艾滋病议题的媒体建构”为研究课题,通过对《人民日报》、《河南日报》、《北京青年报》、《南方周末》四家报纸在1988年、1995年、2002年中艾滋病相关报道的内容分析研究,观察以这四家媒体为代表的国内媒体是如何建构与呈现艾滋病相关议题的,以及这一建构方式在15年中的演变,并对不同媒体对艾滋病议题的建构方式和特点加以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9.
在女性主义意识逐步觉醒的年代,我国“她综艺”的热度随之水涨船高,女性追求性别平等、寻求自我表达的欲望愈加强烈,男女平等的性别意识正在成为社会普遍共识。《听姐说》作为我国首档以女性主义为批判视角的网络脱口秀,为“她综艺”的女性主义话语表达带来新的契机。本文通过分析《听姐说》节目女性话语传播内容,探究女性在家庭和职场的生存状态;通过分析《听姐说》的女性话语传播方式,建构新时代女性多元化形象。基于此,本文提出我国“她综艺”的女性话语传播困境,包括平民女性的缺席、女性成长的忽视、母职惩罚的掩盖等,并提出解决脱口秀女性话语传播困境的解决方法,即重构平民意见领袖、拓宽节目话题范围、引导观众展开母职讨论等。  相似文献   

20.
国家形象的话语建构成为全球化背景下各国软实力博弈、话语权争夺的重要筹码。本文以中国国家形象话语建构的现状与挑战为现实依据,在"两个舆论场"的视域下对比传统媒体舆论场、新兴媒体舆论场的话语建构特性,通过融合互补机制的建立,弥合传播盲区,优化国家形象话语建构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