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顾润生:“涵育新时代青年‘科学家精神’的学习共同体实践”项目的背景和内涵分别是什么?陈国良: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文件指出:“科学家精神是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要有真、善、美的追求和严谨的学风,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要多措并举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2020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指出,“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并重点阐述了爱国精神和创新精神,强调“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科学家的优势不仅靠努力,更主要的是专注和勤奋……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形成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  相似文献   

2.
3.
科学家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里一块重要拼图。从其正统性来看,科学家精神覆盖了伟大民族精神中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四大维度;从其传承性来看,科学家精神的爱国、奉献、创新、求实、协同、育人六大核心要义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都可找到相应坐标;从其界碑性来看,科学家精神发轫自五四运动后舶来的科学精神,倡导普遍主义、共有主义、无私利性、有条理的怀疑主义等现代科学规范;从其时代性来看,传承弘扬科学家精神在新发展阶段对于布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有鉴于此,需要有的放矢、多管齐下,努力在全社会形成认同、崇尚并积极学习科学家精神的氛围。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科学家在"向科学进军"的系列科技攻关行动中,形成了内涵丰富的中国科学家精神。这一精神以爱国为核心信念,以科学精神为基础构成,以奉献为价值取向,以奋斗、协同、育人为实践和方法论原则,是爱国主义精神、科学精神、奉献精神、奋斗精神、协同精神和育人精神六个方面的有机集合体。继承和弘扬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科学家精神,有利于我们坚持和完善党对科学技术工作的领导,激励科学家接力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丰富和发展中国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5.
计算数学大师冯康,不仅成功解决了中国经济建设与国防科技的许多重大难题,而且使中国计算数学登上世界高峰,为中国科学与中国科学家赢得了崇高声誉。冯康高山仰止的科学才华与高尚品格凝结为一种值得尊崇的科学家精神——冯康精神:挑战极限的学习成才精神、顶天立地的科学原创精神与怀国系民的服务奉献精神。  相似文献   

6.
余淑敏  马炳军 《海外英语》2022,(19):156-158
科学家精神是历代科学工作者在不断奋斗中留下的宝贵财富,对培养新一代青年具有重大价值。大学生正处于理想信念塑造的重要时期,但目前高校课程思政未涉及与具体学科的融合。该研究以大学英语为基点,通过文献研究和观察提出当前高校所开设英语课程思政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以期为高校英语课堂中继承与弘扬科学家精神提供思路和方法。研究发现,在大学英语课程中融入科学家精神有利于发挥国内国际双优势,促进大学生的科学道德进步和高校学风建设。  相似文献   

7.
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科研创新活动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建设科技强国、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以科学家为主人公的优秀国产电影在讲述科学家事迹的同时,对科学家精神作了艺术呈现和生动诠释.尝试以九部优秀国产电影为例,分析此类题材主旋律电影中科学家形象所蕴含的科学家精神.在新时代,需要进一步礼敬和弘扬伟大的科学家精神.  相似文献   

8.
张超 《人民教育》2024,(1):70-72
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本文以科学与社会的关系为视角深度阐释、挖掘科学家精神的价值元素,从培养爱国精神、树立理想信念、鼓励探索创新、坚守学术诚信等方面探索在科学教育中弘扬科学家精神,立足我国科教事业实践构建科学方法、科学思想、价值观的培育与培养策略,为培养青少年核心素养、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培养创新人才提供新路径。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科学精神启蒙于近代,随着建设现代化国家的要求,在发展科学技术的过程中形成了科学家精神。之后其内涵丰富发展,确立了“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内容。科学家精神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实现科技强国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大学生勇攀科研高峰的精神动力,是提升其国家认同的有效手段。弘扬科学家精神,将其融入高校课程教学、厚植于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中内化其灵魂、合作中孕育其精神,这四个方面是探索科学家精神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精神贯穿于中国古代文学的始终。具体说来,它主要体现为讲究气节,宁死不屈、热爱和平,向往安定、笃信好义,崇智尚武、报效祖国,伤时忧民、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是我国古代文学的魂魄,古代文学因民族精神而得以辉煌。  相似文献   

11.
科学家精神根源于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生成于科学家爱国奋进的历史征程,凝练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实践成果,继承中华文化的美好品格与优秀内涵。科学家精神是建设科技强国的方法体系,彰显社会主义道德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性,契合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规律。新时代科学家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内生的逻辑价值,要将科学家精神融入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科学思维方式的培养和道德素养的提升中。  相似文献   

12.
倪娟 《江苏教育》2024,(3):24-25
<正>科学家精神是指在科学探索中表现出的一系列品质和行为准则,包括但又不限于好奇心、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坚持不懈、合作精神等,这些品质不仅体现在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和对已知知识的质疑中,更体现在面对挑战时的坚持和合作中。在教育领域,科学家精神被视为引导学生发现新知、挑战旧观念、勇于创新的重要精神。在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进程中,科学家精神的培养始终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议题。科学家精神不仅是科学研究的核心要素,更是现代社会所倡导的关键能力之一。  相似文献   

13.
科学家精神是全社会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新时代中小学教育的精神坐标。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行动,是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积极回应,也是新时代赋予教育人的重要使命。科学家精神进校园,其根本在于进课堂,将科学家精神有机融入学科教学,并通过学科教学切实发挥科学家精神教育人、培养人和发展人的重要功能和价值。  相似文献   

14.
科学家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课题,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对大国博弈严峻挑战的需要.科学家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科学家精神融入理想信念教育、价值观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学术道德教育、创新文化教育为重点,以课程育人、科研育人、文化育人、环境育人为抓手,有效加以推进,培...  相似文献   

15.
李栋 《福建教育》2023,(29):14-16
科学家精神作为科学精神的发展和延伸,对于学前儿童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科学家精神的内涵随着时代发展在不断丰富,可从五个方面入手培养幼儿的科学家精神:营造尊重科学、热爱科学的文化氛围;传播老一辈科学家的科学故事和感人事迹;鼓励幼儿自主提问,敢于尝试;重视幼儿科学思维发展,亲历探究过程;灵活采用项目活动,引领幼儿科学学习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是推动科技发展的重要潜在力量,将担负起科技强国的历史重担,在大学生群体中弘扬科学家精神至关重要。大学生弘扬科学家精神既是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回应,又是其自我人格塑造和自身科学素养养成的需要。后疫情时代科学家精神弘扬依旧面临诸多挑战,存在着“泛娱乐化”现象消解科学家精神、高校培育力度存在偏差、大学生自为性意识薄弱等困境。大学生科学家精神的培养应从网络环境、育人资源及价值主体等多角度入手,实施和推进“融媒体矩阵”思想引领、课程思政立体化模式构建、大学生科学家精神自我教育能力的培育适切性对策,从而激发大学生的科学家潜质,养成和践行科学家精神。  相似文献   

17.
李洁 《林区教学》2022,(2):9-12
科学家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时代赋予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使命,是落实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时代所需。梳理科学家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联系,将科学家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推动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时代价值。应以课堂为抓手,以教师为主导,以校园为载体,将科学家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  相似文献   

18.
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弘扬科学家精神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政治品质、能力素养和道德情操。科学家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贯穿大学生全课程教学,在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中深入推进。  相似文献   

19.
科学家解码科学精神与学术道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做学问可以抄袭,那么考试也就可以作弊,谁还有兴趣认真读书呢?  相似文献   

20.
以科学家的研究过程创设情境,展示科学家求真务实、潜心研究等崇高精神,引导学生通过问题分析,领悟科学家精神的内涵,提升核心素养。教学《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一课,教师可以在进行问题式教学过程中融入科学家精神,以提升学生的人文底蕴、探究素养、逻辑分析以及辩证思维等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