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问题的提出水溶液体系中微粒的分布系数是在缓冲溶液认知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知识点,是近几年全国高考试题考查的热点内容。考题以各微粒的分布系数图像为载体,通过分析各分布系数曲线的变化、交点的含义,考查体系中微粒浓度的大小、溶液pH的计算等,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信息提取加工和分析推理的能力。在高考复习备考中,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分析解题模型,对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及培养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学科核心素养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利用手持技术创新改进盐酸滴定氨水的实验,通过pH-体积图构建解决水溶液中平衡图像问题的一般思维模型,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深度思考解决实际问题,并进一步修正优化思维模型,将模型应用于多曲线交叉图、对数直线图、c(H+)或c(OH-)—体积图,破解高考中的重难点“水溶液中的平衡图像问题”,发展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微粒观、平衡观和守恒观。  相似文献   

3.
<正>纵观近年新课标高考化学学科,电解质溶液中图像问题,多以溶解平衡图像问题为载体进行考查.试题设计起点高、落点低,重在对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化学核心素养的考查.下面通过对2022、2023年新课标高考卷中溶解平衡典型图像问题的剖析与研究,追根溯源,探寻2024年复习备考中,溶解平衡图像问题的一般复习策略与备考办法.  相似文献   

4.
所有分析化学教材都认为:酸碱各型体的分布分数的大小定决于酸碱溶液的性质,它是溶液酸度(或碱度)的函数,但与分析浓度的大小无关。针对这种说法,我谈谈自己的见解。我们知道:“酸碱溶液中各型体的平衡浓度除以溶液的分析浓度即是酸碱的分布分数”“而酸的分析浓度指的是酸的总浓度;酸度指溶液中氢离子的平衡浓度(碱同理)。酸碱溶液分布分数与酸碱度有关,但是酸碱度也受到酸碱的分析浓度的影响,所以究其  相似文献   

5.
<正>一元二次方程的重点与关键是其解法.解方程时,须从“数”(系数)和“形”(外形)两个角度进行分析,这样才能事半功倍.下面结合实例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进行归纳.一、直接开平方法直接开平方法就是通过直接开平方来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例1解下列方程:(1)2x2-8=0;(2)3(x-1)2-6=0.分析:(1)方程的一次项系数为0,通过移项、系数化为1,可以转化为x2=4,直接开平方求解;(2)将x-1看作一个整体,方程可以转化为(x-1)2=2,直接开平方求解.  相似文献   

6.
<正>一、近两年新高考Ⅰ卷解析几何试题统计二、命题特点分析不难发现,高考试题对解析几何的考查是在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经验的同时,又兼顾知识的全面性;各题型均有分布,相对稳定,即“三小一大”;五个知识点直线、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均有考查,且以中档题和难题形式出现,合计分值一般约为27分,是整套试卷中比较难啃的“硬骨头”。三、备考策略1.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强化通性通法例1.已知F1,F2是椭圆C:(x2/9)+(y2/4)=1的两个焦点,点M在C上,则|MF1|·|MF2|的最大值为()  相似文献   

7.
溶液中微粒浓度的比较,是每年高考的必考内容。如何快速准确比较溶液中微粒浓度大小呢?笔者认为关键是让学生深刻理解并熟练把握“两平衡”和“两守恒”。“两平衡”即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的电离平衡和盐的水解平衡;“两守恒”即溶液呈电中性,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和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相等——电荷  相似文献   

8.
<正>处理有关直线与圆锥曲线交汇中的定点问题时,往往需要灵活运用“设而不求”技巧,该技巧的关键之处就在于获得关于“x1+ x2,x1x2”形式的代数式,或者获得关于“y1+ y2,y1y2”形式的代数式,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进一步分析、解决目标问题. 但有时不会出现这样显性的代数式,让人举步维艰,这就需要结合题设问题进行大胆地探寻,创新解题思维,有利于获得目标问题的巧思妙解.  相似文献   

9.
<正>化学平衡常数K的计算是化学反应原理试题中常考的一个知识点。而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又常以Kp的形式考查,Kp即以平衡混合物中各气体的分压代替各组分的浓度进行化学平衡常数计算。该计算的依据是利用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1]:在等温等容下,各气态物质的压强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则p分压=p总压×该气态物质的物质的量分数。而此时容器的体积是恒定的,因此平衡体系中各气态物质的分压之比也等于它们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便可以用平衡体系中各气态物质分压代替其物质的量浓度来计算化学平衡常数。  相似文献   

10.
<正>电解质溶液图像试题是近年高考必考题型,具有简明、直观、类型多样、综合性强等特点.试题能很好地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分析、计算能力,也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的微粒观、平衡观、定量观、守恒观,能力立意强,有较好的区分度,是高考考查的重点、难点.电解质溶液图像试题以坐标图中曲线或直线的变化为信息载体,涉及微粒浓度、溶液酸碱性的变化以及电离、水解程度的分析等.学生往往被多变的物理量所干扰和影响,不知如何思考和解答,成为易失分的题型.笔者在一线教学  相似文献   

11.
为实现地下水污染物迁移过程的可视化,设计并搭建了一套具有浓度可视化功能的砂箱实验平台。以地下水污染物前向扩散与反向扩散过程为例,采用荧光素钠作为污染物,通过数字图像分析和标准曲线测定,建立了荧光素钠溶液吸光度-浓度-图像灰度值之间的定量关系,实现了多孔介质中污染物浓度空间分布及变化过程的准确捕捉。结果表明,在可视化实验中,获取的图像边缘清晰,空间分辨率高,最低检测浓度在(10-2~10-3) mg/L,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与可靠性。通过对所获取图像的“逐像素”校准,实现了对污染物迁移过程的有效分析,为污染物迁移实验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高考全国卷化学选择题中的图像题考查内容主要涉及电解质溶液中的三大平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平衡、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考查的知识点多为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平衡常数、溶液中的三大守恒(电荷守恒、物料守恒和质子守恒)、离子浓度的等量关系、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等。解决这类题型的关键步骤为:读图(弄清图像含义)——识图(提取关键信息)——用图(运用数学运算解决化学问题)。备考过程中帮助学生提高分析图像的能力是破解这类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2005年高考较为注重考查学生对图表信息的分析和处理能力,2006年高考将更为着重对此考查。【例题】在密闭容器中,由一定起始浓度的氙(X e)和F2反应,可得到3种氟化物。各种生成物在平衡体系内的分压与反应温度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已知气体的分压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1)420K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若反应中消耗1m olX e,则转移电子_____m ol。(2)600~800K时,会发生反应:X eF(6g)葑X eF(4g) F(2g),其反应热ΔH_____0(填“>”、=”或“<”)。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3)900K时,容器中存在的组分有_____________。解析此题…  相似文献   

14.
电解质溶液知识是高考的重点,常与其他知识(如化学平衡、物质结构、元素及其化合物、化学计算等)联系在一起考查。主要考查内容有:电解质溶液导电性的比较;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水的电离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pH的概念及计算;盐类水解的原理;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等。一、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在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中,当外界条件改变时,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会发生移动,可依据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进行分析。即"加谁谁大""减谁谁小"。加入参与平衡建立的某种微粒,其浓度一定增大;减少参与平衡建立的某种微粒,其浓度一定减小。加水稀释或增大弱电解质的浓度,都使电离平衡向电离的方向移动,但加水稀释时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增大,而增大浓度时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  相似文献   

15.
<正>1试题和素材1.1原创试题和参考答案大气中的CO2浓度增加,阻止地球热量的散失,使地球气温升高,这就是“温室效应”。为探究温度和CO2浓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某科研小组利用野生大豆做了3组对比实验:实验a(温度28℃;CO2浓度为400μmol/mol)、实验b(温度29℃;CO2浓度为400μmol/mol)、实验c(温度29℃;CO2浓度为600μmol/mol)。  相似文献   

16.
<正>一、高考题中硫酸的电离(2020年全国理综Ⅰ卷13题):以酚酞为指示剂,用0.100 0 mol·L-1的NaOH溶液滴定20.00 mL未知浓度的二元酸H2A溶液。溶液中,pH、分布系数δ随滴加NaOH溶液体积VNaOH的变化关系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7.
在高中数学中,“3个二次”是以二次函数为中心,运用二次函数的图像、性质把其余“2个二次”串联起来,构成知识系统的网络结构,而且这“3个二次”也是研究其他内容的基础工具.高考对“3个二次”的考查往往渗透在其他知识的考查之中,并且大都出现在解答题之中,特别是与不等式、导数以及解析几何等高中数学的主干知识的结合成为其一大亮点.其考查的重点是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最值、一元二次方程以及根的分布等内容.在2009年全国新课程高考数学的理科试卷中,每套均含有有关“3个二次”的试题.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6,(77):2-3
化学反应原理类试题主要把热化学、电化学、化学反应速率及三大平衡知识融合在一起命题,如图像或图表形式,重点考查热化学(或离子、电极)方程式的书写、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反应速率大小、平衡常数及转化率的识别与绘制等。  相似文献   

19.
<正>中考数学试卷中,判别式和根与系数的关系是常考题.对于此类问题,同学们要先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综合性问题的解题思路,然后再正确使用数学思想解答问题.下面分析“判别式和根与系数的关系”知识点,并以此讲解几道解答题,希望可以帮助同学们熟练利用判别式和根与系数的关系知识点解答问题.一、一元二次方程判别式和根与系数的关系知识分析(一)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式为ax2+bx+c=0(a≠0),判别式Δ=b2-4ac,当Δ>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Δ=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Δ<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相似文献   

20.
王发军 《物理教师》2011,(8):64-66,68
“电磁感应”是电磁学的基础,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每年必考,主要体现为“两类考点”:基础考点和能力考点.基础考点包括磁通量、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自感现象、涡流等;能力考点包括电磁感应与动力学、电路、图像、能量等问题的综合.考查形式主要是选择题和计算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