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动漫产业的飞速发展,为高职院校动漫制作技术专业人才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就业平台。作为高职院校,如何设置相关专业课程,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是当前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以《音视频编辑》课程为基础,分析《音视频编辑》课程的创设背景和教学目标,在课程思政背景下解析课程标准、重构专业内容、融入思政元素,以教学案例详细阐述《音视频编辑》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旨在为课程思政背景下的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借鉴,也为课程思政与教学内容的融合提供参考思路和方法,为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在新时代背景下,立德树人是当前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高职教育改革的目标和方向。本文结合五年制高职教育的特点和《电工技术基础》课程的特点,以《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思政建设为例,深入挖掘该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通过多种方式将思政元素与《电工技术基础》课程内容有机融合,以求达到“知识传授、技能培养”与“价值引领、情感浸润”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3.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思政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对培养有斗志、有担当的新能源专业人才具有引导作用。文章以《生物质能利用原理与技术》课程思政设计为例,分析总结了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缺少体系化的思政元素库、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无法有效穿插、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改进机制缺乏这三个现状。由此提出了生物质能课程思政“SEE”教学体系,建立以构建课程思政为出发点的元素库、创新课程思政教学及引导方式、完善课程思政考核及评价体系这三阶段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从而推动课程思政元素与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4.
以机电类专业“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课程为例,从其课程特点出发,将“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与生活担当高端技能型人才”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目标。首先,从“三大一前沿”和“有用性”方面对本课程思政分层次地开展内容建设,突出育人价值;其次,以课堂数控加工技术为主体,采用“在需处入、在分析中通、在用处融”模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将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进行融合;最后,从学生对课程思政参与度、思政价值认可度以及提高学生综合成绩等方面展现课程思政的实践成效。  相似文献   

5.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理念成为近年来高校课程改革的热点。针对“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课程特点和食品检测岗位职业素养需求,从提升专业课教师思政意识和育人能力、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课程思政教学融合信息技术及课程思政评价四个方面阐述“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课程思政的实施途径,以此发挥专业课堂教学协同育人的作用,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相融,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更多的职业院校开展同类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课程思政将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进行了有机融合,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国教育的根本任务,可以得到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的效果。本文基于学校当前本科助产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发展状况与助产学实际课堂教学的工作情况,结合助产学的课程学习特点初步探讨了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以提升本科助产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从而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当代社会。  相似文献   

7.
体教融合背景下,将课程思政融入体育教育专业排球普修课教学,能实现体育与健康知识、运动技能和政治思维的有效融合;能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阐明新疆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排球普修课课程思政的内涵以及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对体教融合背景下课程思政融入体育教育专业排球普修课程的教学原则、教学目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进行探讨,提出了增强体育教师思政素养和思政育人能力、挖掘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实践、加强学校各部门间的协同与创新、加强校园体育文化思政建设和完善评价机制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课程思政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8.
《会计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全过程的课程思政设计影响面广且意义重大。本文根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梳理了《会计学》教学中三种类型的思政教育元素,并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教学内容有机融合,按照会计学的章节体系设计了全过程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9.
在新时代大背景下,为了培养全方位的人才,高校实施课程思政的改革已成为必然趋势。国际贸易理论课程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核心课程,高校在进行专业课的教学中,应该将思政课程与国际贸易理论课程相融合。目前,思政如何融合国际贸易理论课程的研究有待加强,如何将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其他核心观念融入国际贸易理论课程仍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外语课程思政建设是高等教育思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和校级通识课程,英语演讲与辩论在外语课程思政中占据重要地位。在深入开展英语演讲与辩论课程实践中,提出“12345”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即“1个宗旨、2个板块、3个结合、4个方向、5个环节”。这种模式以优化课程思政设计、提升教师思政素养、改进思政教学方法、评价思政教学效果为改革路径,旨在推进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提升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对外传播能力,培养和塑造有理想、能力强、敢担当的新时代演讲与辩论人才。  相似文献   

11.
导游业务课程是旅游管理课程体系重要内容,通过学习该课程能够促进学生掌握导游服务核心技能,这对学生未来发展、就业都十分重要。在课程思政视域下,推进导游业务课程与思政元素的相融合,能够在学生获取导游业务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道德品质、素养,增强学校人才培育质量。对此,本文着重分析思政元素融入导游业务课程教学中的必要性,论述思政元素融入导游业务课程教学中的实践原则,提出思政元素融入导游业务课程教学中的实践对策。  相似文献   

12.
高职课程思政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共同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格局。目前课程思政存在教师认知不到位、思想政治素质不过硬、课程思政教学的本领不高超、制度不完善等问题,提出了从提高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知、合理挖掘思政教学资源、创新课堂教学方面进行课程思政的探索研究,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融合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3.
药学事关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培养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药学专业人才尤为重要。药物制剂技术是高职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在药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占据重要地位。南京市莫愁中等专业学校药物制剂技术课程教学团队通过分析本课程开展思政教育的必要性,从人才培养目标的顶层设计出发,构建课程思政建设框架。以学科知识体系为基础,结合学科发展史和典型时事案例,从课程思政资源中挖掘凝练出思政融合点,确立思政目标,并应用于教学实践,努力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4.
职业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坚持守正创新,是职业本科院校培养“与高职教育同质不同层、与普通高等教育同层不同质”之高技术技能人才的关键环节。本文从职业本科教育的特征出发,结合思政课程自身的特殊地位、特殊性质及知识逻辑,探讨职业本科院校思政课程守正创新的基本依据、基本目标、基本原则及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5.
大学课程思政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以外的所有课程都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现同心同向、共同育人、共同培养大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和良好品德。新时代的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良好品德,从根本上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为国家培养出德艺双馨的高质量人才。课程思政和创新创业教育二者在培养目标上具有高度一致性,二者相互促进、有机融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大学生的课程思政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进行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16.
以课程思政理念为基础,本文探索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有效融合,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文章中充分挖掘了职业生涯发展教育课程中课程思政的元素,分析了思政教育与职业发展教育的融合发展路径,尝试性创新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引导与激励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是对技术技能人才进行培养和输送的主要平台,近几年,围绕其所展开研究愈发深入。文章便以高职英语课堂为载体,首先简要介绍了什么是课程思政,其次分析了高职英语教学开展情况,提出在内容与过程方面存在的不足,最后制定了可使课程思政被融入英语课堂的策略,例如,全面提升教师能力、引入全新教学模式等,希望能够给其他人以启发,为课程思政价值的实现助力。  相似文献   

18.
当今社会,互联网技术给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将互联网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是课程思政教学创新的重要方向。内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一门职业技术课,在教学过程中将价值引领融入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是实现护理专业育人目标的重要途径。本文将探讨如何借助互联网技术促进课程思政在内科护理学中的渗透,培养具备仁心仁术的护理人才。  相似文献   

19.
创业教育融合"课程思政"理念,一方面需要挖掘和阐发创业课程的思政教育元素,另一方面则需面向各类专业课程吸收创新创业教育资源。"课程思政"理念贯穿创业教育课程是当下培养合格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路径,有助于聚焦创业主体培育的目标、提升创业教育课程的实效性以及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课程思政"理念贯穿创业教育课程应当从理念、内容、方法三个核心问题入手。  相似文献   

20.
课程思政在高校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国际视野。同时,课程思政也对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为了构建课程思政的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体系,可以从传播引导、传播影响、传播渠道、传播方式和传播面积五个方面入手,通过党建引领、教法创新、技术赋能、特色融合和示范带动等手段,努力提升课程思政的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