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是应对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复杂形势的必然选择,也是高校协同育人历史经验的总结与升华。“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还面临着多种因素的制约,如思政课程不被重视问题尚未根本改变,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素养普遍偏低,支持体制不完善和评价标准缺乏等。推进二者的同向同行,必须对“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在同向同行中的地位与作用精准定位,以重点突破和分类推进为原则推进专业课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开发,提升专业课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素养,构建教育共同体,建立和完善“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2.
"三全育人"与课程思政在育人理念和目标上同向同行,二者有机融合,互为联系。基于"三全育人"视角,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协同育人的大思政格局,高校军事理论课要转变育人思路、建立育人机制、聚焦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模式,以推动高校军事理论课“课程思政”教育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在高等教育课程思政全面推进背景下,各类课程需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相互融合,协同育人,共同实现“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目标。文章以《化学分析技术》专业课程为例,探索如何将思政元素自然渗透入课程教学中,突出道德品质和理想信念等层面的精神引领。并针对教学内容处理、教学方法应用、思政育人元素发掘、多元化评价体系构建等方面进行教学研究与实践思考。  相似文献   

4.
课程思政是高校推进"三全育人",实现"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创新理念。高校教师要充分挖掘各门课程的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之间的契合点,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课程教学各环节。《中西文化对比》课程从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完善课程育人目标;研究课程内容,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改革课程考核内容等四个方面实施课程思政,以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  相似文献   

5.
课程思政不仅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举措,更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同向同行”“协同育人”及“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有效回应。高校课程思政实践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客观要求,是守牢高校意识形态前沿阵地的必然要求,是打造“金课”,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现实要求。因此,高校课程思政实践要强化整体设计,致力实现课程思政的系统架构;要注重课程开发,助力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要着眼教学实效,着力创新课程思政的教育方法;要聚焦课程运行,努力提升专业教师的思政素养。  相似文献   

6.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政教育课程育人的两个部分,互为补充、互相促进,协同育人。明确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意义,剖析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难点,创新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路径,对于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进一步落实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课程思政”是一种全新的课程观,是高等教育实现“三全育人”的必然选择。外语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以扬州市职业大学为例,通过“课程思政”建设现状的调研,发现“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根源,提出确立同向同行目标、构建科学的“课程思政”的评价机制、提高外语教师“课程思政”的意识和能力等对策。  相似文献   

8.
农业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特点,找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方向,探索二者协同育人路径,以提高教育成效。一是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融于“三农”情怀,引导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实际行动中;二是建立教材交叉体系,多元开发教学资源、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多元渗透,培养高思想素质和专业技术素质的农业人才;三是搭建教学主体交流平台,使思政课教师和任课教师充分沟通、相互协调,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既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又有较高政治觉悟和道德水平的新时代青年。  相似文献   

9.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各个专业积极开展课程思政育人,与思政理论课达成同向同行的协同育人效应,以此优化高校思政育人的整体水平。教育类专业自然也要承担起开展课程思政的责任。但由于专业课教师的思政育人意识不敏锐、育人能力不成熟、思政教学设计方式也比较单一,建议教育类专业课程在融入思政教学的设计方面,需要先学习思政育人要领,挖掘课程中存在的思政元素,再积极提升教师思政的育人能力,帮助教师将思政元素有效融入教学计划,创新专业课思政育人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0.
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演变,是德育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到课程、德育学科到学科德育的历史。课程思政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创新,经历初步探索到全面推进的发展。课程思政不等同于思政课程,相同之处是都承担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进行思政教育;不同之处在于思政课程是直接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协同育人的主导,是显性的思政教育,而课程思政强调挖掘非思政课程中思政元素,是协同育人的协助,属于隐性的思政教育。  相似文献   

11.
为充分发挥其他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作用,本文探索了从构建基于同伴互助教学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课程思政教育以及通过第二课堂、专业课程实践平台方面,探索了理工院校实施课程思政育人机制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2.
课程思政是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高校专业课、通识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目标的一种综合、创新的教育理念.以高职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会展政策法规"为研究对象,深入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系列思政理论,将思政元素与与专业法律课程有机融合,完善思政课程教学设计,为社会培养更多"德法兼修"的会展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13.
高校专业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力量,协同育人是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手段.为了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培养对社会、国家有用的人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肩负起了立德树人的重要责任.课程思政的关键是发挥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效应,构建好三全育人大格局,提高第一、第二课堂的协力,架构起专业教师与思政工作者两支队伍协同育人的路径,形成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合力.学校在培养学生时,要注重学生专业素质的水平,以思政课为基石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的教学,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精神文明,改革创新精神,增加专业课与思政课的融合,实现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穿教育教学体系的育人理念,构建"三全育人"的"大思政"和"大德育"思想格局,本文将梳理保险学原理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考虑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得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达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5.
高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核心内涵都是育人,思政课程是课程思政有效开展的根基,课程思政是提升思政课程育人效果的有力补充,这是二者协同共进的内在依据。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协同,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内容为王”、问题导向、优势互补的原则。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协同,要建立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一体化管理体制,实现教学内容的一体化设计,打造思政课程教师与专业课程教师的育人共同体,构建联动化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6.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师要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出发,充分挖掘思政元素,无声育人,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基于此,本文分析了课程思政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中的现状,探索将思政教育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的路径,以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7.
大思政工作格局下,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政治日常工作和党团学工作为代表的“思政课程”直接肩负着立德树人的政治任务;以其它学科中包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为代表的“课程思政”也同样承担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二者在协同育人上具有传递知识、树立道德、砥砺实践的相同逻辑起点。不过,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之间也存在着阻碍协同育人实际效果的差异因素,主要体现为知识教育方面的重合、道德教育方面的区别、实践教育教学方面的冲突。因此,需要在逻辑进路和实践指向上构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之间“求同存异”“平等交往”的合理沟通方式,通过对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进行知识教育的分工、道德教育的联动、实践教育资源的协调,促进显性思政与隐形思政的结合,充分发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间的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18.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立“三全育人”有效机制,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是主要渠道。而大学化学课程有着涉及学生、专业、高校、社会行业领域多,思政元素较丰富等特点,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主战场。因此,对大学化学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建设势在必行。通过调研,本文深刻探索了在大学化学课程思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围绕问题探索出了推进大学化学课程建设的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19.
研究生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协同发展,是研究生教育“立德树人”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二者只有协同才能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但二者的协同发展存在教学内容融合难度增加、教师沟通不足、学生兴趣降低和管理机构支持力度不够的困境。实现二者协同发展需要端正师生观念,激发内生动力;建立交流机制,畅通沟通渠道;争取政策支持,创造良好环境;深挖思政元素,推进内容融合,完成协同发展的关键步骤与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20.
课程思政为文科课堂教学改革和立德树人提供了正确方向,助力文科课程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确保育人和育才深度融合。为加快开放大学文科课程思政建设的进度,本文在深入分析课程思政的概念、研究课程思政融入文科课堂教学的前提下,从课堂教学层面分析文科课程思政的实践活动,提出合理的应用策略和优化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