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语文课标”明确提出,初中生要能“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同时,为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进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培养自身的核心素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逐渐成为中考试题中的“新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通常会围绕一个主题,把互有关联的多则材料(包括文字、图片、数据、表格等)组合在一起,直观、简明,概括性强,易于比较,凸显实用性特征和实用功能;内容涉及民生、环境、名人、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2.
<正>【考点解说】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往往是围绕某种事物或某个主题而选取多种材料,这些材料大多是说明性的文本,需要考生整合零散的碎片化信息并有效地感知文本内容。此类题目有一个重要考点,就是分析指定句(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或者分析指定句(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好处等。  相似文献   

3.
<正>【考点解说】对信息进行筛选并概括,是考生应当具备的一种基本的阅读能力。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中,“整体感知,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这个考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多则材料进行信息筛选、提炼、分析、概括,并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准确表达出来的能力。【典例探究】例1 (2021·江苏扬州)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5.
提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是小学中高段学生语文教学的一项主要目标。以"图表式非连续性文本"教学实践为例,详细阐述该文本阅读的策略以及相关的微课设计。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三学段的“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提出:“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其目的就是要求学生既要学会“读文”,也要学会“读图”。在当今视觉图像力量空前强大的“读图时代”,“非连续性文本”概念的引入赋予了新课标以时代的气息,  相似文献   

7.
正人们阅读一篇文章的时候,通常会把文章从头看到尾,然后对整篇文章进行研究。这种阅读方法需要花费的时间很长,阅读的效率比较低下。为了加快阅读速度,以最大的效率得到文章中的信息,现代教育学者提出可用非连续性的文本阅读方法阅读文章。这种阅读方法为:从文本中找出自己需要的信息材料,从现有的材料中整合出需要的信息,根据得到的信息与原有的知识整合出新的知识等。这种阅读方法是一种高效、科学的阅读方法。现以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一书,介绍进行  相似文献   

8.
非连续性文本将成为今后语文教学的重点。我们在教学中要给予这类文本足够的重视,在进行专项训练的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非连续性文本,实现课内与课外的相融。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选材上应站在儿童立场,训练时应基于儿童的关键能力,解题中要帮助儿童形成基本能力。  相似文献   

9.
"非连续性文本"容量大、承载能力强,在现代社会被广泛运用。小学语文教材以"连续性文本"为主,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小学生多向阅读能力的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给学生增加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机会,注重阅读策略的指导,引导学生从中获取信息、得出结论,从而提升小学生的阅读水平,丰富知识、拓展视野。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当下性和前瞻性角度出发,探讨阅读此类文本对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性。笔者认为通过创新课堂的教学模式,筛选与整合的阅读策略,以及视觉与情境的实践策略,可以提高学生"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1.
“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的“学段目标与内容”中这样写道.虽然只有一句话,却值得我们反复咀嚼,不仅因为它是课标中提出的语文教学的新目标,在我们的有些评价中会测试到它,还因为它确实是我们语文课程中需要研究的一个内容.  相似文献   

12.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对训练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2011年,《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非连续性文本"的概念,此后这一教学理念进入初中语文教学。研究摸索初中开展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高效教学策略,应当注重教学文本的选用,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组织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3.
“非连续性文本”是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中出现的一个新概念。课标在第三学段课程目标与内容中明确提出:“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其目的是要让学生既要学会“读文”,也要学会“读图”、“读表”;既要学会读单一的材料,也要学会读综合的材料。
  而从阅读教学的现状来看,我国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能力明显不足。据PISA2009评估结果显示,上海学生的阅读成绩在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中名列首位,其中“连续性文本”平均分为564分,比第二名韩国高26分,而“非连续性文本”平均得分为539分,比韩国低3分;上海学生“非连续性文本”与“连续性文本”的成绩差异为25分,是参与评估的国家和地区中最大的。另有媒体报道,2009年广东省高考语文卷中一道带有图表的阅读题,全省64.4万考生中有13万考生在这一道题上得了零分。  相似文献   

14.
"非连续性文本"通常以统计图表、图画等形式呈现,具有概括性强、简洁等特点。学生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能反映出其英语阅读素养与"用英语做事"能力的高低,引入非连续性文本作为英语考查及测试的阅读题型,已成为一种趋势。笔者以区级调研真题为例,探寻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提升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发展,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逐渐凸显出其现实意义。指导学生学会从非连续性文本中收集需要的信息,开展有价值的研判,表达个体独特的见解,是语文教师应有的担当。  相似文献   

16.
图文转化是一种综合性、技巧性的题型。要根据图表内容,分析材料的显性信息,挖掘隐性信息,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并找到显性信息与隐性信息的关联性,最后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图文转化题需要学生运用辨别、运算、联想多种方法获得结论性的句子。  相似文献   

17.
新形势下,社会发展对初中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多、更细致的要求。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应在重视培养学生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培养的基础上,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逐渐培养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8.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目标和内容中提出“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到第四学段则要求“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有哪些特点?怎样指导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这是我们在实施《语文课程标准》中需要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任福娟 《考试周刊》2014,(75):25-26
语文教学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是语文与生活结合的重要阅读方式,是新课标重点推出的内容,也是实际教学中的全新领域。如何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更好地开展这种文本的解读,在一线教学中探讨有效策略,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对非连文本阅读做出了明确规定,要求学生能够阅读、领会其大意,并且得出有意义的结论。初中语文教材中也包含非连文本阅读的专题讨论,各地市中考几乎都有考查非连文本,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阅读训练过程中习得相关分析、整合、概括等处理信息的能力,形成相关答题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