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新时代的一个重要思想。中医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医药文化是中医院校辅导员重要的职业素养。通过汲取中医药传统文化中的精髓,辅导员学会用其独特的哲学思想教育当代大学生。高校应通过自上而下的推动,提升辅导员学习动力,开设相关培训课程,利用多媒体学习平台,丰富实践活动等方式,提升中医院校辅导员中医药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2.
传承千年的中医药文化是自中华文明与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四个自信”中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关键在人,而广大中医药学子是中医的未来,因此提升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感,提高中医药的文化自信,已经成为中医药教育的重要任务。笔者主要从文化自信,树立学生医德医风,开展多样化教学、中医药取得的成就等方面来阐述中医药文化自信对中医专业学生带来的影响,为培养中医专业学生的文化自信提供新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中医药文化一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璀璨之星,怎样使其翻译变得更加规范明了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问题。笔者认为,只有遵循术语学工作原则、考虑东西方文化差异、慎重遵循国际标准才能达到上述目的,才能将中医药文化发扬光大。本文主要阐述中医药英语翻译存在的问题和中医药翻译的原则与标准。  相似文献   

4.
TRIPs协议主导下的现行知识产权制度难以保护中医药传统知识。中医药传统知识与TRIPs协议之间存在着难以调和的哲学、文化、价值、利益等多维冲突,包括传统模型科学与现代实验科学的冲突、中华传统文化与西方法律文化的冲突、人权保障价值与政策工具价值的冲突、中国发展中国家权益与发达国家垄断利益的冲突等。因此,中医药传统知识应以专门法律保护为主,适时推动TRIPs协议的修订。  相似文献   

5.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需求的转变,大学英语教学中第二课堂的作用日益显著。它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还可以强化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然而,目前大学英语教育偏西化,造成传统文化缺失现象。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晶,传统文化的积累对中医药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借助于英语第二课堂的平台传承传统文化在中医院校具有极大的可行性,对培养国际化的中医学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法、SWOT分析法,从优势、劣势、机遇、挑战四个方面,分析探讨了在中医药院校体育课教学中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龙狮运动的可行性。结果显示:中医药院校学生具有深厚的文化功底,师资力量具备浓厚的传统文化教育背景,以及龙狮运动与专业课之间的密切联系为其开展龙狮运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然而也存在师资缺乏,项目特点的限制等制约因素。只有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龙狮运动才能在中医药院校得以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医药文化在医学知识的传承、医学人才的培养、医德修养的提高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医药文化既有医学典籍文化,还有名医成才文化、医德医风文化、中医药教育文化。中医药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内在的同一性:中医药文化涵养思想政治教育,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思想政治教育又促进中医药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相似文献   

8.
中国书法与中医学都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很多中医大家,不仅医术精湛,书法造诣也颇高。我国今天的中医人,在悬壶济世的同时,更应该习练书法来加深传统文化内涵、提升医德、夯实中医理论,达到大医精诚。中医药院校书法公共课教学对促进学生人格完善、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针对云南中医学院开设的公共书法课教学情况进行全面了分析,并与其他中医药院校中的公共书法课教学的经验进行了比较,给出对中医药院校公共书法课教学改革建议和措施,设计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书法公共课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翻译是中医药国际化的障碍因素之一。中医药翻译对于中医药国际化的意义重大。在中医药国际化过程中,中医药翻译存在中医药翻译难、翻译乱、起步晚等问题,需要从加强古汉语文化修养、加快双通人才的培养、尽早尽可能统一名词术语的翻译标准等方面采取措施,推进中医药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中医英语是中医走向世界的桥梁,而目前的中医英语教学却有诸多不完善之处。作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加以改善:1、大力加强学生的口语能力,否则将极大地影响对外学术交流或临床工作;2、应当把中医英语教学与医学(西医)英语教学结合起来,这样将使西方人更易于接受中医药;3、中医英语教学只有引入临床,才能变得生动活泼,事半功倍;4、中医学脱胎于中国传统文化,故学习中医英语亦要注重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1.
现实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 ,现代文化亦是传统文化的延续。因此 ,对文化问题 ,尤其是传统文化的不断反省 ,是一个民族走向自新和复兴的重要途径 ;对待文化的态度是情绪性的还是理智性的 ,决定了我们对文化的认识是否全面、是否公正 ,也影响着传统文化的生存和现代文化的产生。所以 ,我们在关注现实的同时 ,就不能不兼顾传统。只有全面了解传统文化 ,正确认识传统文化 ,才能有效地防止“形左实右”的文化心态 ;了解传统 ,不是为了回归传统 ,而是为了走出传统 ;如何使传统文化获得现代的生命活力 ,是一个不可回避的文化课题  相似文献   

12.
通过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逻辑分析法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结构进行分析,分析表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价值文化三部分组成,其中物质文化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基础,制度文化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障,价值文化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贮存传统的水库。"汉语亦是如此,传统文化是它的核心内容。因此,语文教育作为中华民族的母语教育,有着极为深厚的传统文化内蕴。在吸收、借鉴他人成果的基础上,以语文教育的发展历程为线索,从古代语文教育是传统文化的乐园,近代语文教育与传统文化的主流地位,现代语文教育与传统文化的熏陶,新世纪语文教育与传统文化的阐扬入手探讨了语文教育的传统文化情节,为我们培养新世纪语文教育中关注传统文化意识提供了历史的和现实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关于中医药抗运动性疲劳的立法思考   总被引:50,自引:0,他引:50  
通过分析中医药抗运动性疲劳的优势及中医药运动营养补剂当前存在的问题 ,认为中医药抗运动性疲劳的立法思路应以扶正为总纲 ,充分调动自身的抗疲劳功能 ,立法时要把中医药传统理论与现代药理研究结合起来 ,提出 :“辩证立法、依法选药、法有针对、剂量宜小”的立法原则 ,并对运动性疲劳的中医分型及立法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论国家文化软实力视野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结晶。在国家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的今天,需要以传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文化软实力提升的一种手段。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经过各个时期的曲折发展后,又重新找回了自己本位,在当今国家积极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形式下,教育、旅游、民俗节日、竞技比赛等是传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文化经历了强大的文化自信、文化质疑、文化衰弱丧失的发展过程,面对高职大学生当前存在文化自信缺失的现状,坚定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也是高职教育的使命。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结合,传统文化走进课堂、培养工匠精神,提高教师传统文化水平,营造文化氛围和开展文化活动,借助"互联网+"创新宣传传统文化,以此坚守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7.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存在的根基,是一个民族精神的支柱和源泉。笔者针对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衰退、消散和传承无人的现象,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角度分析了要加强传统文化复兴的必要性,提出利用校本课程这个媒介,来全面、系统、大面积地传授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知识,以便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增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任何时代的文化发展都要以传统文化为根基,任何时代的文化建设都离不开传统文化。习近平对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广泛的兴趣,是我党历史上一位熟知并深刻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领导人。从十八大到十八届四中全会近两年的时间中,习近平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提出了治国新理念,其中很多源于习近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总结。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必将对中国时代发展产生重大意义并产生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19.
泉州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形态,是古代泉州人民的智慧结晶,其源远流长,内涵丰富.泉州高校学生是泉州传统文化传承的主力军,目前泉州高校学生对泉州传统文化的认知情况不容乐观.微电影是高校学生非常喜欢的一种新兴艺术表现形式,借助微电影这一载体传播泉州优秀传统文化,使泉州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动态载体鲜活呈现,将泉州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微电影渠道进行有效整合,拓宽高校学生传承泉州优秀传统文化渠道.  相似文献   

20.
传统文化传播是弘扬一个国家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其中传统文化对外传播更是对传统文化课程资源提升起着重要的作用。我校作为苏州地区最大的现代化服务业人才培养基地,通过整合传统文化的授课资源,开发适合留学生和外籍教师学习、体验的传统文化课程和开展极具中国传统技艺特色的短期修学、中长期文化培训等。丰富职业学校对外交流形式,并将传统文化体验课与互联网+进行有效融合,形成传统文化体验课程资源库。实现让国际师生接受中国文化的教育,实现宣传中国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的目标。培养一批兼具国际视野并担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使命的教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