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0 毫秒
1.
在《语文课程标准》里,“综合性学习”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共同组成语文学习的五大板块。综合性学习作为一个独具特色的教学领域,首次成为我国语文课程体系的有机构成部分,成为我国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下面,我就根据自己具体的教学实践来谈谈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2.
王芳 《辽宁教育》2008,(11):28-30
一、对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性认识 《语文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并将“综合性学习”和“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并列,共同组成语文学习内容的五大板块。  相似文献   

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推出了一个全新的课程教学模块,即语文综合性学习,它与四大传统语文教学形态“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并列成为五大教学形态。在新教材中出现了“综合性学习单元”,从新课标看,语文综合性学习板块是对语文课程学习的拓展,为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提供了学习空间,体现了语文学习目标的多元性、丰富性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在《语文课程标准》里“综合性学习”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共同组成语文学习的五大板块。综合性学习作为一个独具特色的教学领域,首次成为我国语文课程体系的有机构成,成为我国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其目的是为了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学科以及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为了实践这些基本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将“综合性学习”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并列,共同组成语文学习内容的五大板块.以下,  相似文献   

6.
一、对教材设置综合性学习板块的认识 设置“综合性学习”板块.尤其是高年级段大综合性学习的编排。起到了改变语文课程学习环境.转换学习方式.整合学习资源.构建课内外、校内外融合的语文教学体系,提高学生语文知识综合运用和听说读写综合能力发展的作用.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编排的大特色.是小学语文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7.
改革学生以单纯地接受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式学习,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为这一基本理念,《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已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将“综合性学习”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并列,共同组成语文学习内容的五大板块。同时,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1  相似文献   

8.
在《语文课程标准》里“综合性学习”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共同组成语文学习的五大板块,而综合性学习最终成为我国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作为语文教师,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我们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  相似文献   

9.
实施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新课标首次把语文综合性学习引进到语文课程体系中来,使其成为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相并列的五大板块之一。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课程形态,鲜明地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新理念,既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突破,也是语文课程内容的一个亮点。语文综合素质学习以语文学科为依托,以问题为中心,以活动为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10.
霍久洋 《教师》2011,(33):30-30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将“综合性学习”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并列,共同组成语文学习内容的五大板块。有些教师对综合性学习的重视程度不高,没有让学生真正走进综合性学习的广阔空间。本文从把握内涵、合理安排、掌握方法、形式多样、注重过程等方面,探究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为了落实这一基本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将“综合性学习”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并列,共同组成语言学习的五大板块,首次成为我国语文课程体系的有机构成部分,被公认为我国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所谓综合性学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学习的内容和方式主要有两类:一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进行的活动,如办报、演出、辩论等;二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生活中选择和确立与语文相关的研究专题,并在研究过程中…  相似文献   

12.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课程的整合为基点,加强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的联系,强调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结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的自主学习过程,它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并列,共同组成了语文学习内容的新板块。新教材中“综合性学习单元”设置,为学生自主探究创设了问题情境和学习空间,  相似文献   

13.
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体系分为“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大板块。综合性学习可以说是语文教学中的亮点和难点.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通过多年的高年级语文教学实践.我认为小学高年级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有效地开...  相似文献   

14.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把“综合性学习”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变际”并列,共同组成语文学习的五大板块。就湖北省编教材七年级语文教科书的编排体系来看,上下两册的1-4单元的编排是“阅读”——“口语交际”——“写作”——“综合性学习”四大板块,确实符合《课标》精神。客观上说,这样安排自有它的科学道理,也有利于教师实践操作,是无需置疑的。  相似文献   

15.
张春华 《江苏教育》2022,(91):20-21
<正>综合性学习的前身是“课外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是新世纪语文课程改革在语文教材编写上的具有创新意义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语文学科教学走向社会生活情境的重要媒介。但是,这一板块的落地无论从学术关注的热度还是从具体实践成果来看,似乎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综合性学习实践常常被课堂上的教学取代。综合性学习没有得到重视有很多原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评价方式缺乏有效跟进。有的地方没有对综合性学习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目标的认识及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为了实践这一基础理念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目标 ,将“综合性学习”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并列 ,共同组成语文学习内容的五大板块。“综合性学习”作为一个独具特色的领域 ,首次成为我国语文课程体系的一个部分 ,被公认为我国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然而 ,这毕竟是一个新的领域 ,新得让我们有点猝不及防但又不得不认真面对 :为什么要提出“综合性学习”的课程目标 ?如何认识和理解“综合性学习”课程目标的…  相似文献   

17.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为了实践这些基本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将“综合性学习”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并列,共同组成语文学习内容的五大板块。综合性学习是语文学科的课程内容,其实质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过程和实践探究过程。综合性学习以语文课程的整合为基础,强调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强调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结合,目的是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多渠道、多层面的实践学习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综合性学习”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全新概念。什么是“综合性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没有明确界定.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也就是说,综合性学习作为语文课程中一种新的教学形态,是实现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变革学生学习方式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将“综合性学习”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并列为语文学习内容。随着中考改革的不断推进,在近三年的中考语文试题中,综合性学习板块愈来愈受到重视,对这一专题的试题命制需要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20.
郭根福 《河北教育》2002,(11):31-3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把“语文综合性学习”纳入语文课程体系结构之中,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相并列,这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突破,也是语文课程内容的一个亮点。语文综合性学习以语文学科为依托,注重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它以问题为中心,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综合性的学习内容和综合性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语文综合性学习”必须考虑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和语言能力发展的特征,要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学习内容,采取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