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名人访谈类节目.顾名思义就是对名人进行的专访托道。这类电视节目大致存在两种形态,一种以央视的《艺才人生》为代表,访谈的人员由主持人.嘉宾和观众三部分组成;另一种以阳光卫视的《杨澜访谈录》和凤凰卫视《鲁豫有约》为代表,节目通过主持人(记者)与嘉宾的双向交济完成。而后一种形式几乎占据了电视荧屏上访谈类节目畔的一半以上。本文试结合后一类名人访谈类节目.从策划定位到制作传播的全过程.对《杨澜访谈录》和《鲁豫有约》进行对比分析,以期能从这两档优秀节目的对比中分析出我国名人访谈类节目的制作经验。  相似文献   

2.
新媒体时代,传统访谈节目正在经历网络访谈节目的冲击.出于自我革新的需要,进军新媒体平台的访谈类节目,不应该局限于单纯融合网络平台优势,而是进一步创新制作理念与节目形态,形成新的节目特质,彰显出该节目类型强大的市场适应能力.本文试图通过对网络媒体自制节目《十三邀》的个案研究,从访谈地点、主持人、访谈形式、剪辑方向、节目受...  相似文献   

3.
陈成 《视听》2018,(6):49-50
新媒体时代下,依托传统媒体平台发展的访谈节目,正在经历僵化与没落。出于自我革新的需要,进军新媒体平台的访谈类节目,不局限于单纯融合网络平台优势,而是进一步创新制作理念与节目形态,形成新的节目特质,彰显出该节目类型强大的市场适应能力。论文试图通过对网络媒体自制节目《十三邀》的个案研究,从多个角度探讨访谈节目在新媒体时代中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4.
名人访谈类节目,在我国现有的电视节目中,大致存在两种形态,一种以央视的《艺术人生》为代表,访谈人员由主持人、嘉宾和观众三部分组成;另一种以阳光卫视的《杨澜访谈录》和凤凰卫视的《鲁豫有约》为代表,节目通过主持人(记者)与嘉宾的双向交流完成。本文试结合后一类型节目从策划定位到制作传播的全过程,对《杨澜访谈录》和《鲁豫有约》进行对比分析,以期能从两档优秀节目的个案对比中分析我国名人访谈类节目的制作经验。  相似文献   

5.
特色化、风格化是广播夜间访谈类节目成功的关键。在当前访谈节目同质化现象严重的情况下,以鲜明的风格树立特色和品牌,是这类节目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以天津人民广播电台的《夜访百家》节目为例,通过分析其节目积极的定位、典型的选题、富有情节感的结构、成熟的访谈形式和到位的细节等,来探讨夜间访谈类节目形成并完善自身风格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田甜  秦茜 《新闻世界》2013,(8):40-41
电视访谈类节目是上世纪90年代才出现在中国电视荧屏上的节目类型,以上海东方卫视在1993年创办的《东方直播室》为开端,电视访谈类节目已经在中国走过了十九年的历程,在这十几年当中,各类电视访谈节目犹如雨后春笋一般在各个省级电视台开办,而节目形式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本文以凤凰卫视的《鲁豫有约》为例,分析自2002年开办至今,该节目为适应受众市场的变化而进行的一些改革和改版,概括近十年中国电视访谈节目发生的一系列变化。  相似文献   

7.
舒心 《新闻世界》2014,(2):71-72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到如今已有上百档电视谈话类节目,它们大多面临同质化危机。《鲁豫有约》作为高水平访谈节目,在其发展历程中走过弯路,也有创新,从中我们或可管窥电视访谈类节目的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资讯的快速传播,访谈类电视栏目日益丰富和多样化,观众的收视需求及同类节目急剧增多,曾热闹喧嚣一时的访谈类节目遇到了瓶颈。本文以凤凰卫视《鲁豫有约》为例,通过对其表现形式、选材、存在问题等方面的研究,分析了当前电视访谈类节目的现状,并探讨此类节目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凤凰卫视中文台出品的一档电视谈话节目《鲁豫有约》,分析主持人陈鲁豫的访谈特点。指出陈鲁豫是整个访谈节目的核心,决定着节目的成败。集中讨论了陈鲁豫的访谈风格,从讲礼貌,成功发问,认真倾听和善意回避4个方面来阐释她的柔性访谈特点。最后说明陈鲁豫的柔性访谈表现出她特有的从容和自信,从而确保《鲁豫有约》能够成为中国电视访谈类节目中的一棵常青树。  相似文献   

10.
如今,众多电视频道都有访谈类节目,涉及财经类为主题的也多如牛毛,如CCTV-2的《对话》、湖南卫视的《财富中国》、浙江电视台《财富人生》等等。福建电视台本身也有不少访谈类栏目,那么,《财富论坛》如何在众多栏目中扬长避短,脱颖而出,提高访谈节目的影响力?笔者认为要有品牌化的发展战略的观念,在坚持不改变栏目原有定位的基础上,深度挖掘和创新,突出经济访谈类节目的"同质化"的重重包围,独树一面宣扬海西经济的文化大旗。  相似文献   

11.
随着广播电视业的逐渐发展,广播电视节目同质化的现象日益突出,在这种现状下,一个节目若想脱颖而出就必须拥有自己独特的魅力,新闻类电视节目也是如此。《共同关注》、《东方时空》这两档中央级电视新闻节目,由于其自身特点鲜明而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在观众中享有良好的口碑,也因为如此,两档节目的收视地位日渐巩固,成为众多新闻类节目的榜样。本文中,笔者将对两档节目的特点进行总结和比较,以期为其他新闻类节目提供参考,从而促进广播电视类节目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当今社会,谈话节目是所有电视节目中观众最喜欢收看的,谈话类节目在西方国家竞争激烈的电视节目市场中以"常青树"般的地位存在着。虽然我国此类节目开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起步较晚,但发展的速度极快。近十多年来,各个电视台推出的此类节目也越来越多,可以说中国电视谈话节目序幕就是从那时候拉开的。虽然此类节目很多,但真正一直受大家喜爱的却不多。《鲁豫有约》2001年开播以来,历经15年的发展,很显然它的栏目风格、形式以及受众群体都慢慢地深入人心,并且在那时的电视节目中迅速掀起一股谈话类节目的浪潮。对于中国电视谈话节目短短的历程来说,《鲁豫有约》具有一定的参考和研究价值。本文将通过文献资料法、分析法等重点分析电视访谈节目的发展概况及所呈现的特点,并对《鲁豫有约》2008年—2015年栏目进行分析统计,以此为例,剖析近年来电视访谈节目发展的特色以及《鲁豫有约》成功因素。  相似文献   

13.
郭爽 《青年记者》2006,(22):72-72
在我国大多数访谈类节目面临四面楚歌时,凤凰卫视的《鲁豫有约》却开办了近5年,依然广受观众的好评。同样是访谈节目,《鲁豫有约》能保持如此高的收视率,文章认为节目中渗透的人文精神是制胜的法宝。  相似文献   

14.
随着优秀电视节目形态与本土化特色的糅合,一批新颖的访谈类节目涌现出来。本文以凤凰网推出的网络访谈类节目《凤凰非常道》为例,从节目定位、主持人风格、全方位的话语互动体系等方面总结其运作成功之道,并对网络访谈类节目的未来发展趋势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荆天 《新闻传播》2010,(5):61-61
明星访谈类节目是综艺娱乐类节目的一种。它的根基是娱乐,是在取悦受众,娱乐受众上,是受众对娱乐节目的消费。近几年来不管是港台还是大陆,在明星访谈类节目上都有很大发展,台湾的如《康熙来了》等都是非常好的节目。近些年来大陆的明星访谈节目也得到了飞快的发展,类似《艺术人生》、《超级访问》等节目也有自己的固定受众群。那么明星访谈类节目是如何做到如此深受喜爱的呢?下面我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去分析。  相似文献   

16.
夏群英 《东南传播》2020,(10):137-139
亲子教育、少儿成长类节目是社会的刚需,但国家广电总局对此类节目的监管严格和节目本身的不足,使得这类节目的制作成为一个难点。本文以《你好爸爸》、《你好妈妈》系列节目为范本,分析其如何从受众需求的角度出发,以价值为立意之本,在内容上下足功夫,来做好亲子节目。  相似文献   

17.
《视听界》2009,(3):18-18
事件回放: 近年来,谈话类节目大盛荧屏。除了《鲁豫有约》之外,各大电视台相继推出了《艺术人生》、《半边天》、《名人面对面》、《可凡倾听》、《超级访问》、《静距离》、《天下女人》、《背后的故事》、《咏乐汇》等知名访谈节目,其他访谈节目大概有几十上百个。目前,很多节目的收视率都在走下坡路,在几个月前,网络上曾爆发了一次对鲁豫本人的大规模声讨,并认为内地访谈节目进入了一个瓶颈期。  相似文献   

18.
针对《鲁豫有约》和《艺术人生》两档访谈类节目,从主持人风格、采访嘉宾的选择以及节目形式与内容这三个方面来分析他们的异同之处,同时分析由这些不同点所带来的效果和影响力,旨在对访谈类节目做一个更透彻的了解来呈现于文案。  相似文献   

19.
陈于 《视听界》2011,(5):100-100
《实话实说》是央视于1996年3月16日播出的一档谈话类节目,比美国王牌谈话节目《奥普拉脱口秀》晚了10年。在《实话实说》红火的10年间,谈话类节目呈爆发式增长。然而,2009年9月26日,《实话实说》告别了观众。这样一档金牌节目,中国谈话类节目的先锋,缘何仅仅存活了13个春秋?  相似文献   

20.
张恒军  冯洋 《当代传播》2012,(5):108-110
人物专访类节目是目前全球电视节目的主流形态之一。近年来,虽然此类节目在我国迅速发展,但缺陷依然十分明显:精品匮乏、主持人与嘉宾缺乏、话题的深度与广度不够等问题困扰着节目的进一步发展。阳光卫视创办于2001年的《杨澜访谈录》12年来采访了600多位嘉宾,成为中国电视史上历时最长的高端人物访谈类节目。究其成功的奥秘,主持人语言艺术的成功运用,居功甚伟。本文主要研究该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艺术在节目中精彩运用的具体表现,以期给同道者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